文章由首发

本文内容皆有可靠信源,以赘述文章结尾

阅读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喜欢古诗词的朋友可能在阅读中发现一个这样的问题:对韵律要求极为严苛的古人所创作的一些诗词中,如今读来却并未完全押韵,比如我们最为熟知的《登鹳雀楼》,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但需要要告诉各位的是:其实古人的发音跟现在完全不同,随着年代的更迭,现代人几乎很难听到字正腔圆的中原古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凡事都有例外,如今遍布广东、福建的等地的客家人,他们所说的客家语,才是真正的中原古音,正宗汉语,广东与中原地区相距遥远,为何反倒客家人将老祖宗的发音体系完美继承下来了呢?

汉民族

中国社会在经历六百年西周的天下承平后,开始了历史上第一次大分裂时代,一个纷乱不堪的春秋战国时代至此拉开序幕。

秦国经过六代人的坚持不懈的努力,再经过商鞅变法,终于让一个在其他人眼中不起眼的小邦硬是走上了一条富国强兵之路,最终也在秦始皇嬴政手中横扫六国,完成统一,形成了华夏民族。

但秦国建立后,周边的少数民族,其中,以草原游牧为生的匈奴民族最为凶悍,自秦到汉,中原王朝不知与他们打了多少交道,一场“白登之围”差点让高祖刘邦丢了性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了武帝时期,霍去病“封狼居胥”,打得匈奴一败涂地,总算让他们消停下来。

经过两汉四百年左右的民族融合,汉民族的雏形形成,文化,风俗也趋于一致,但好好不容易三国重归一统,没过多久就再次出现了分裂的局面。

但西晋皇帝司马衷乃是个“何不食肉糜”的败家子,朝政在厉害皇后贾南风的把持下每况愈下,遂导致动摇朝政根基的“八王之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朝政陷入不可挽回的危局后,在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其中就有以匈奴为主的五个少数民族乘势而起,直取东晋都城洛阳,中原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为了生存下去,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衣冠南渡时,老百姓纷纷跟着南迁,其中大批中原百姓便迁移到了今天的两广,闽西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中原过来的原住民,将已然形成的中原文化与习俗带到东南边陲,遂形成颇具特色的“客家文化”。

汉族客家民系

盛唐以后,随着国力的强盛,百姓安居乐业,各民族之间的融合也加快节奏,那些少数民族认同先进的中原文化与儒家理论,从生活习俗到语言文字与中原汉族没有多大差别,只不过在汉语发音上逐渐有所变化。

不期在唐玄宗荒淫奢华的生活下,一场声势浩大的“安史之乱”又让承平三百余年的华夏文明陷入危局,连年战乱不得不迫使中原百姓再度南迁。

经过两次大规模的迁移之后,客家的生存区域基本固定,赣、闽、粤交界地带是客家的大本营,在语言上也就逐渐保持与传承当时唐朝人的“中原古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进入宋朝之后,靠武力夺权的宋太祖做贼心虚,遂定下了“重文轻武”的总基调,导致国家军事力量相当疲弱,北边的辽、金、西夏经过接触后,认为时机成熟,纷纷将北宋这只“软柿子”捏得稀烂。

当然,不少客家人也参军报国,随着军队南征北战也进一步加快了客家的形成。

在北方的中原百姓面临将近两百多年的奴役与压迫,有条件的百姓纷纷南迁,也跑到东南沿海一带,他们的后代也成功躲过了元朝对汉人实施的残忍剥削与奴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明朝建立,历经多年融合发展,南迁汉人渐成客家先民主体,独特的客家文化得以形成,汉族客家民系也随之出现,闽西地区被公认为客家形成发展的核心区。

与唐朝时期的中原人士不可同日而语,反倒是那些迁移到东南沿海的“客家人”,保留了纯正的中原习俗与语言体系,所以,在目前还尚存的一亿多的客家人那里,反倒可以听到唐朝盛行的中原古音。

清朝后,客家人继续在两广,闽西地区生活,而随着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砸开中国古老的大门,又是为了躲避战乱,一些客家人纷纷出海,逃到东南亚一些国家避难,这反倒让东南亚一带的中华文化圈迅速形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太平天国运动在广东兴起的时候,不少客家人揭竿而起,加入洪秀全的“拜上帝会”,积极参与了那场声势浩大的反清活动!

有人将客家文化体系誉为“古汉文化活化石”,他们那些今人听不懂的话语,却为专家学者研究古文化、古诗词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具有相当大的历史价值与文化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客家人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一员,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发挥了相当大而且不可替代的作用!

您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吗?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讨论!

[免责声明]文章案例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案件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删除内容!

参考资料

福建日报,2023-12-05,福建客家民系的形成与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