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共享经济的风吹到了菜园,“一犁春泥,一篮秋收”的生活照进现实。
随着消费者对绿色、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日益增长,共享菜园这种融合传统与现代、城市与自然的休闲方式,成为人们体验现代生活的新潮流,也为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注入了活力。
在北京市朝阳区金盏乡的郁金香果蔬农场,工人们正在大棚内作业。郁金香果蔬农场供图
共享菜园
可以满足不同人群需求
中国城市报记者在大众点评搜索“共享农场种地、租地”发现,很多经营农场的商家都上线了“共享菜园”相关团购,价格从几百元一年至上万元一年不等,受到了年轻白领、宝妈群体及退休老人的热捧。
梳理大众点评经营农场的商家上线的“共享菜园”相关团购产品后可知,其价格定价基本以距城市中心距离、土地面积而定,分为全部自己种植管理、半托管和全托管三种。自己种植管理,意味着自收自种,浇水、施肥、除杂草等一切自理;半托管则是自己种植、采摘,其余农场负责,或除了周末外,平时农场来管理的;全托管是由农场代种代收,农产品成熟后邮寄到家,或是农场代种,消费者最终来采摘。
“有不少老年人想自己种植些果蔬,却没有供自己使用的土地,由此让我看到了共享菜园蕴藏的商机。”郁金香果蔬农场负责人高树义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以他开设的农场为例,其受众群体辐射的是周边有钱、有“闲”的人群,比如老年人、周末需要遛娃的年轻消费群体,即便完全没有种植经验也没关系,农场负责提供教学指导服务。
高树义还称,尽管他位于北京市朝阳区金盏乡的农场仅开业半年,但共享菜园的模式颇受欢迎,由于当下正处于冬季,不适合种植,新用户只能预约至年后。
北京市民范范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她日常工作很繁忙,没有时间逛菜市场或超市,加上她对食物品质的要求相对较高,追求绿色、有机、健康,因此目前她选择的是全托管模式,定期让农场送菜。她退休后,则希望体验自己种植的模式。
“共享菜园模式满足了不同人群对于生活品质和健康饮食的需求,因此受到热捧。”天使投资人郭涛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分析,年轻白领通常工作繁忙,缺乏时间进行户外活动或自己种植蔬菜;而宝妈们则希望为家庭提供更健康的食物选择;老年人则希望通过参与农事活动来保持身体健康并享受田园生活。如此一来,共享菜园就提供了一个平台,让这些人群能够在城市中体验农耕乐趣,同时获得新鲜有机蔬菜。
共享菜园背后的商业逻辑
共享菜园不仅是一种农业实践,更是融合了环保理念与商业机遇的共享经济新探索。
谈及其背后的商业逻辑,财经评论员张雪峰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共享菜园是情感消费与体验经济的结合,其本质上是一种服务,消费者购买的不仅是农产品,更是一种田园体验、生活方式和情感寄托;另一方面,共享菜园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低成本高溢价,比如农场通过出租或共享地块,增加土地的单位效益,为消费者提供附加值高的体验服务,借助数字平台,农场与消费者形成社群互动,增强用户粘性,甚至通过转发分享实现低成本营销。因此,张雪峰认为,就短期来看,共享菜园的体验属性符合当前健康、绿色、个性化的消费趋势,市场需求旺盛。
共享菜园受到市场热捧,让不少企业躬身下场。企查查数据显示,国内现存家庭农场相关企业204.26万家。近十年相关企业注册量整体呈逐年上涨趋势,注册量从2014年的10.91万家攀升至2023年的38.43万家。截至目前,今年已注册25.01万家家庭农场相关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城市报通过企查查数据发现,家庭农场相关现存企业成立年限分布较为均匀,其中成立年限在1—3年的企业占比最大,为33.65%。
其实,共享菜园模式早在多年以前就有尝试,但城市居民在热情过后,能在忙碌工作中坚持种菜的并不多。关于共享菜园的可持久性,业界有一定争议。有业内人士认为,部分共享菜园的生命周期难以超过3年,因为种菜绝非儿戏,一旦使用托管模式,则容易变成变相的“高价买菜”。
“长期看,能否持续取决于农场的服务质量、用户体验、与市场变化的结合度等因素。”张雪峰坦言,单一的种植服务可能难以长期维持,共享菜园也需要持续创新。
对此,郭涛也十分认可。在郭涛看来,为延长共享菜园的生命周期,首先需要不断优化服务质量,比如提供更多种类的作物选择、改善基础设施等;其次,可以通过举办各类活动吸引新用户并留住现有客户,如亲子农场日、烹饪课程等;另外,建立良好的社区氛围也很重要,鼓励用户之间的交流互动可以增加他们的归属感;最后,合理规划发展路线图,适时引入新技术和新理念也是关键所在。
为给消费者提供多元体验,不少商户与其他业态做了嫁接,以上海一尺农园为例,该农庄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设计课程,让孩子们在劳作中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这种模式不仅增强了体验的趣味性,也为菜园带来了额外的收入。
共享菜园可成为新型
农业和城乡融合的桥梁
当下,田园综合体和美丽乡村建设在全国范围的热度都在持续升温,共享菜园通过出租土地、提供托管服务等方式,增加了农民收入,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加速了城乡融合进程,共享菜园也由此成为乡村振兴的一把“金钥匙”。
“在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中,共享菜园不仅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还能帮助解决农村劳动力流失问题。”郭涛表示,共享菜园通过吸引城市人口到乡村参与农业生产,可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还能促进城乡文化交流融合。更重要的是,这种模式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
共享菜园作为乡村全面振兴的创新模式,可以成为新型农业和城乡融合的桥梁。在张雪峰看来,共享农田可以推动农业向体验式、生态化转型,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为农民创造更多收益,也可以将城市的消费需求引入农村,增加资金流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实际上,共享田园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已有了具象化的实例。近年来,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积极探索乡村“共享经济”,引导农村树立经营村庄理念,“共享+”模式,将农村资源与城市需求进行优化匹配,重新定义乡村的价值,壮大村集体经济,帮助村民走上致富路。
2023年,深圳对口帮扶工作队、连平县隆街镇政府、沙圳村“两委”经过实地调研、探讨后发现,沙圳村民风淳朴、自然资源丰富,有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围龙屋,洋溢着浓郁的客家风情,发挥当地优势,推出共享农田项目,盘活撂荒地。
据了解,当地开展的共享农田项目是在不改变产权归属的前提下,认领者以498元认领一块25平方米的撂荒地一年,由沙圳经济联合社承担运营,等到作物成熟时,参与者可以获得认领农田地块上种植产出的全部农作物。在农耕时节、乡村旅游资源最佳观景时节,村里还会组织农学讲堂、体验农耕、周边乡村旅游等活动,让认领者体验农耕乐趣,收获农耕快乐。
现在,每逢节假日,连平县隆街镇沙圳村就变得烟火气满满,蔬果采摘、农事体验、星空露营、溯溪徒步……应有尽有。
■来源:中国城市报记者 张亚欣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