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不同风,
百里不同俗”,
语言更是如此。
“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的第二十季,我们邀请了上海市闵行区实验高级中学的青少年来诵读《本地闲话》。今天,你将听到的是《上海方言区的划分》(下)。
-点击收听朗读-
80年代前期,笔者在上海市南市区黄家路调查70多岁的世居老年人,记录了80年代时的上海方言老派音系,记录了在上海当时由黄浦区管辖的浦东地区的浦东音系,南汇惠南镇音系,还在奉贤泰日镇、四团镇、平安镇和头桥乡的北部,记录到第一字为22阳平声调的两字组词语(如:媒人、蹄髈、长城、铜铃)读作23+44舒长调(当年在郊区乡下或者沪剧老唱片中可以听得比较明显)[1],石汝杰在1985年发表的《川沙音系》中也记录到川沙镇上的这个连调,在离川沙城厢镇不远的施湾、六团都还记录到城厢镇已与其他声调合并的阳平22单子调。连读变调一般都比单字调合并较迟,保留更老的语音[2]。
笔者曾将上海城区80年代的老派音系连续变调和1986年石汝杰记录的川沙城厢镇音系连续变调作了比较,十分相近[3]。这样,划入上海方言区的地域还要包括90年代的上海市城区,浦东的川沙和南汇两县两地区,奉贤县的四团、平安、泰日北部和头桥北部。这样就把说上海方言的地域范围划出来了。
综上所述,在淞南,除了练塘方言区外,就是一个松江方言大区,其中包括西部的松江方言区和东部的上海方言区。黄浦江东部的上海地域自元代起长期为上海县管辖,直到清雍正年间,川沙厅和南汇县才从上海县析出,所以直到上海开埠,黄浦江两岸的方言还是大致相同的。由于上海县更近海滩,上海方言原来比松江方言变化更缓慢,如中古咸山摄字在西南的松江方言里早已消失了鼻音,但在东面的上海方言里还残留轻微的鼻音,这种鼻音在笔者80年代的浦东还曾调查到。
以涵盖语音频率最高的声调特征来划分,现今上海市版图内的方言分区见下表。
表1 上海地区方言声调区分表
由于历史上上海方言变化缓慢,英国传教士艾约瑟1853年在上海县城调查记录的上海话,还与松江话十分接近。在此之前的清嘉庆初年,上海县城里的才子张南庄用上海话口语夹杂官话书面语写了一本章回小说《何典》,其中大量的上海话语词在开埠时还流行在上海县城,有的还记录在法国传教士R.P.Rebouin1894年著的《法华上海方言松江方言词典》里,甚至到了20世纪80年代还保留在整个松江方言大区的农村中,直到90年代初期,在城区尚未扩展到或刚扩展到的镇乡,仍可以在老年人中调查到缓慢变化的老上海话。
在1843年11月17日上海开埠,1845年11月开始设立了英租界,1849年4月设立了法租界,1862年英租界又与美租界合并改为公共租界。在租界和原县城、南市、闸北、虹口等地,很快形成了繁华城区,上海迅速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区里的上海话也随上海的都市化而发生了巨大变化。上海自20世纪初起就已成为全国金融、经济和文化的龙头,上海方言也自然地成为江南和全国语言发展的龙头,城区上海话一跃成为吴语中发展最快的方言。
20世纪30年代提倡“大众语”的乐嗣炳写到了上海当时语音生活的崭新面貌:“中国的现阶段是产业革命。上海港每年出入船舶二万多只三千多吨,在世界只让纽约……充实的物质文化发展了相应的精神文化,近十几年来主要的文化运动和文化人大都从上海出发……随着时代而演进,上海市现代中国交通的枢纽,产业的大本营,文化的中心点,同时是新中国语顶大的制造厂;一件新的事物在上海发现,上海人立刻替它制造一批新的语词,大批的翻译大量的书报每天播送着新语词……最先流通在上海……它汇集了全人类语言的精华,是代表大众的思潮的,它一面不断生产,一面散布各方。” [4]
上海城成为世界性的新概念新语汇的聚集地,上海市民(包括本土居民和各地移民)在首先进入现代化和世界化的热土上创造的几千新词语向周边城市扩散,并经由在上海聚集的几十万文人通过高度密集的出版物传播到全国,大量词语为当年的国语所吸收。
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这一百年,是上海方言在城区发生最大变化的一百年,城区里的老上海话快速变成了一个新上海方言,四周的人却到20世纪80年代还在大致说着缓慢变化的老上海话,形成了极明显的分界线,甚至说新上海话的城区青年走到乡下去,语音隔膜到听不懂乡下老年妇女说话的地步,新的上海城区方言由于上海城市的地位,被中外都称为上海话,并且一跃成为全国的三大方言(北京话、上海话、广州话)之一,而相对城区上海话而言,说老上海方言的广大地区,后来被民间称为说的是“上海本地话”,或分别以镇命名方言,如三林塘话、江湾话、梅陇话等。城区的上海方言从老上海话过渡到新上海话最快的时期是在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之间,从19世纪中叶起到这段时期,西方传教士留下了不少上海话著作,记录下逐渐变化的真实情形。
(选自《上海方言与文化》,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1]参见许宝华、汤珍珠主编的《上海市区方言志》中笔者撰写的“上海市区老派方言音系和连续变调、浦东音系”,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年;钱乃荣:《上海市郊一线语音变异的考察——奉贤语音的内部差异》中所记录的奉贤方言同言线和南汇惠南方言连续变调,1994年。
[2]石汝杰:《川沙音系》,复旦大学中文系硕士论文,1985年。
[3]钱乃荣:《上海语音发展史》中所记录的上海南市区老派连续变调和川沙镇连续变调的比较,2003年。
[4]乐嗣炳:《大众语决不是国语》《大众语文论战》,上海广益书局,1935年。
2023年5月起,区政协办公室、区教育局、团区委和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了“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陆续邀请闵行区多所学校的青少年一起来读好书、善读书、懂历史、爱家乡,合力推动“闵行情”读书活动落到实处。
第二十季,我们邀请了上海市闵行区实验高级中学的青少年来诵读《本地闲话》。作为“发现闵行之美”文史丛书“民艺乡俗”辑的组成部分,《本地闲话》就是我们本地语言学者长期研究和坚守的成果集。书中所选文章均在各类学术报刊上公开发表过。为了较为系统、完整地体现闵行地区方言的特性,对地域文化传承的影响和作用,我们把它分成“吴侬软语”“西南方言”“浦江谚语”“马桥土语”四个部分。从这些文章中读者可以大致了解吴语方言的划分、上海话在吴语区的地位,以及闵行地区方言的特征、浦江谚语(沪谚)的文化价值、马桥土语的源流等。
2024年12月起,第二十季正式开启,每个工作日的21:30,我们不听不睡!
一起聆听闵行声音,发现闵行之美……
作者: 钱乃荣
朗读: 上海市闵行区实验高级中学 高一(2)班 傅子桁
编辑:汤婧娴
初审:林心怡
复审:石思嘉
终审:刘垦博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