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宝山区博士后平台规模的持续扩大,为一批批在站博士后提供了施展舞台。
12月4日,宝山区新建博士后平台授牌仪式上,本年度成功入驻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的8家单位和1家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获得授牌。这些企业广泛涉足新材料、绿色低碳、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及智能制造等重点产业领域。
宝山区博士后平台规模的持续扩大,为一批批在站博士后提供了施展舞台。眼下,他们活跃在承担mRNA技术创新的研发基地、负责氮化硼绝缘材料投产的生产车间、富含天然沼气的乡间田野……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扶持举措更系统
长期以来,宝山不少企业都不缺乏具有广泛市场前景、领先技术路线、可靠资金保障的项目,但“酒香也怕巷子深”。如何科学评估项目,高效对接博士后,成为博士后科研平台建设中的一大难题。
宝山区人才工作局勇当“破题人”,通过研究和对标全市各区博士后工作先进经验和做法,问计市博管办和各大高校,结合区域特点独创了“2+N”破题体系等在内的“N”项扶持工具,建立健全“企业出题、政府立项、博后答题、市场判题”的协同机制,有序加速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作为一家基于人工智能的清洁能源企业,上海尤卡城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因缺乏匹配的高层次科技人才,项目进展一拖再拖。借助“N”项扶持工具中的媒体宣传发布博士后项目诉求后,不到一周时间,企业负责人苏靖雯就收到了来自墨尔本大学一名专业对口博士的应聘简历。
宝山区人才工作局负责人表示,后续还将依托宝山高校人才工作联盟的联结优势,努力搭建包括复旦、交大等在内的联盟高校与重点企业的精准对接,促进更多博士后项目成功落地。
构筑全过程政策导航,项目产出更丰硕
“博士后制度是个什么制度”“能给企业带来哪些帮助”……为了让听上去很“神秘”的博士后制度更好地服务区域发展,宝山区人才工作局做了不少工作。
比如,进一步提出构建全过程的政策导航,做到“既是导航,还能护航”。每年年初,举办“樱花讲堂”系列活动(博士后制度专场),广泛宣讲并普及制度,成功吸引全区近200家科技型企业参与培训。
又如,针对有意向的近90家企业,将他们纳入加入博士后工作推进群组,享受7*24小时服务专员的即时响应与精准指导。通过引导企业正确认识博士后制度,指导企业经办人员主动参与每年的项目征集工作,陪伴企业正式提交博士后设站、立项等全套材料的全过程。
截至目前,宝山区已拥有4家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6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入驻单位,征集科研项目近百个,实际开展科研项目近40个,先后柔性引进博士后30余名,资助金额超300万元,带动科研投入数亿元。
搭建比武练兵平台,培养机制更多元
既要培养人才,又要培育企业。宝山区人才工作局积极创造“比武练兵”机会,搭建“比学赶超”平台。
2023年,宝山区作为第三届上海市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初赛的承办区之一,与上海大学共同承办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农业与食品组初赛。大赛期间,与上海大学、环上大科技园携手,构建三方紧密合作的工作机制。同时,联合宝山技术转移战略合作伙伴,积极跟进并广泛联络参赛选手,充分利用宝山在人才服务和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优势,加速博士后项目的落地实施,促进博士后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赛后,共有4名参赛博士后将企业注册落地至环上大科技园。
宝山区博士后张帮周的项目“微生态医疗与产业化应用”,作为国内首家提供“精准菌群移植整体解决方案”的企业,在大赛上也获得了红杉医疗、上海国投、张江跨国企业联合孵化平台、环上大科技园、同济大学科技园等多家投融资机构的青睐。宝山区推荐的两位博士后——潘芳慧和张莉丽,分别在大赛创新组的新材料赛道和生物医药赛道荣获最高奖项优胜奖,并成功入选上海市“超级博士后”计划,每人获得30万元的奖励。
作为青年科技人才中的战略力量,博士后在扎根关键基础研究、突破关键技术攻关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宝山区人才工作局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优化博士后政策,夯实博士后“2+N”破题体系,巡检式疏通博士后项目落地中的堵点、漏点问题,凝聚更多海内外高层次青年人才与宝山双向奔赴、相互成就。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