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许多农村居民来说,他们对医院的认识是从乡镇卫生院开始的。
千禧年代初期,农村劳动力的外流还处在比较平和的阶段,彼时的乡镇卫生院是乡村医疗的中流砥柱。
谁家有了头疼脑热都要来卫生院拿药开方,打针输液。
那个时候的卫生院,简单的病床和桌椅就是村民们的健康后盾。
不管是年轻的西医还是白胡子的赤脚中医,他们的医术和劝告都让村民们无比信赖。
但是今天,乡镇卫生院不再只有血压计、体温计、听诊器。
他们的条件越来越好,病房越来越宽敞明亮,也增添了很多现代化设备。
有的还扩建了三层楼,设了门诊部、住院部、手术室,俨然向着更完备的医院规格发展。
可奇怪的是,病人越来越少,卫生院的大门不再被频繁被打开。
有的卫生院更是什么都有,唯独没有病人,这是何故呢?
一、乡镇卫生院的病人都去哪了?
其实乡镇卫生院的患者就诊量减少并不是个例,很多地方的乡镇卫生院就诊或者住院的病人都很少。
坐班医生往往在办公桌前一待就是一天,甚至很多医生处于半休息的状态。
显而易见,并不是村里生病的人变少了,而是他们在就医时有了更多元的选择。
首先分散病人流量的就是乡村诊所。
这些隐匿在村头巷尾的小小医疗点,往往是村民们生病后的第一站。
在这里的小大夫基本熟悉每一位村民的大致身体状况,出现头疼脑热的小毛病时开药或治疗更灵活。
另外诊所里的赤脚大夫们虽然籍籍无名,但大多也身怀绝技,他们对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治疗手到擒来。
比如有的人擅长号脉开药,开出的中药方子便宜且见效很快;有的人擅长治疗跌打损伤,正骨针灸,几次就能缓解村民的身体不适。
有的人则对妇科杂症有独特的见解,为女性村民们带来福音。
另外随着乡镇交通的快速发展,很多病人直接跳过乡镇卫生院,直接去医疗设备和医疗资源更高一级的县医院。
尤其是病情较重的患者,乡镇卫生院似乎变成了一个中转站,最后还是流向县医院或市医院。
二、乡镇卫生院的尴尬位置
不难看出,乡镇卫生院的生存空间正在被乡村诊所和县级医院挤压。
曾经被誉为乡村医疗“神经中枢”的乡镇卫生院,处在了上不去下不来的尴尬位置。
这是因为乡镇卫生院成立之初本来就是公益事业单位,大多都是自负盈亏,但同时也严格遵守医药相关政策。
其中一条就是基药政策,初心就是让村民能享受更安全便宜的药品。
但实际上,很多基础药物供应不及时,村民来拿药常常出现人大老远来了,连最基础的藿香正气水都拿不到。
另外随着输液管制,很多卫生院不能随便提供这项服务,这给大部分人带来诸多不便。
比如老年人想输些液体补钙,在卫生院就要很多程序,但在诊所和大夫确认好就能输液。
尤其是对于感冒发烧的患者,卫生院并不能满足他们输个消炎药的需求,他们自然也不会再来。
这些条条框框无疑是主动把患者推开。
因此尽管很多卫生院的基础设施齐全,但病人们只想用最快的速度治好病,即使诊所的费用较高,他们也不想给自己找麻烦。
既然说到村卫生院是公益事业单位,这里也不可避免地承担了乡村的公共卫生服务重任,日常工作会大量占据村医时间。
而对村民来说,卫生院的医生不是在走访调研,就是在村口给大爷大妈们量血压。
虽然大家彼此相熟,但是对医生朦胧的敬畏感一点点消失,这也就导致了大病不敢找卫生院,小病不愿找卫生院。
最重要的是,随着国家医保越来越完善,农村医疗合作保险为村民看病治病买药都提供了不少方便。
很多报销政策其实在乡镇医院实施起来比较困难。
另一方面,当代农民的健康意识都很高,大多人都会为自己或者父母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直接就在大医院治疗了。
这自然也就跳过了卫生院,可以说卫生院被广大患者置于可以忽视的边缘位置。
三、乡镇卫生院陷入循环困境
那么为什么曾经热闹的卫生院如今陷入如此冷清局面?究其原因还是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导致。
说到这,有的人肯定会反驳,国家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非常重视。
每年都会有大量资金投入来改善院内的硬件设施,也增添了很多现代化医疗设备,也配备规范类目的药品,从而满足基本的医疗条件。
此外还积极推动医疗人才涌入乡村,每年都会有三甲医院的医生下乡诊疗,更安排了有专业资质的医生和护士。
这些扶持确实落地了,但实际上,乡村的医疗水平仍然落后于城市,甚至县城。
首先是设备,乡镇卫生院还是起到一个基础治疗和诊断的作用,疑难杂症和重大疾病还是无法提供准确判断。
这也就导致了院内医生如今还是只能看一些小病小痛。
即使是阑尾炎这类的小手术,也不敢看,害怕发生医疗事故。
好医生并非常驻,至于高校毕业生,好多都将乡镇作为跳板。
可以说,乡镇卫生院的医疗资源似乎一直都在天平被翘起的那端。
另外就像上文所说,卫生院还有很多条条框框,以及医生们的“不务正业”,这也让村民们的信任缺失。
此外,除了客观因素,还有村民们的主观感受。他们更希望拥有人性化,温暖的就医服务。
而乡镇卫生院常常因为服务不够热情,诊疗流程不规范被诟病,乡镇卫生院自然也就无人问津。
而当医院入不敷出,职工自然也要另寻他处,当设备无用武之处,也就成了老摆件。
这就是乡村卫生院的现实困境,而这种困境如今正在陷入死循环。
四、乡镇卫生院的重要作用
也许很多人会说,既然乡镇卫生院已经无人问津,并且看似也没有发展空间,为何不取缔这一组织,反而还节省资源?
但事实上,乡镇卫生院作为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枢纽,是降低资源浪费,缓解就医压力的重要一环。
在医改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分级诊疗,乡镇卫生院就承担着基层首诊的重任。
他们在遇到问题时能高效提供基本医疗服务。
对居民来说一方面能为农村居民减少交通和住宿相应费用,另一方面也为真正有需要的患者争取治疗时间。
对大医院来说,也降低接诊压力。
只不过现在的乡镇卫生院在种种因素影响下,更多发挥着健康宣传的作用。
但我们不能忽视它在农村医疗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反而要找到精准有效的解决措施来保证农村居民享受更优质的医疗健康服务。
五、乡镇卫生院如何破局
其实想解决乡镇卫生院的困境就是要破解农村居民的信任危机。
这就需要我们必须从人才、资金两个问题入手。
第一个问题其实就是人才流失。
其实在乡镇卫生院很少看见年轻人,青黄不接是这里的常态。
选择留在乡镇卫生院的年轻人往往又不是高等院校毕业的学生,有的甚至还没有取得从业资格证。
医生是一个医院的核心,因此,首要任务就是从多个方面发力构建一套长效的人才培养及运营机制。
其实年轻人留不下来的原因,无非是条件差、工资低、没前途。
为了给年轻医护人才信心,相关部门可以提高乡镇医护人员的薪资待遇。
比如增设下乡补贴,子女教育福利等,让他们看到自己的劳务价值。
以前乡镇医院不乏好医生,但大多在初露头角时就被大医院挖走。
为了让好医生看到乡镇也有前途,可以为医护人员制定清晰的职业规划,同时也积极鼓励在职教育,提升专业水平。
同时也要积极开展专业的医疗课堂,让乡镇医生不局限于乡村。
另外针对行政工作,可以组建专门的团队,让医护人员专心投入医疗学习和工作中。
解决了人的问题之后,就要解决资金。
其实不管是医生少还是设备少,本质上都是缺乏资金投入。
因此乡镇卫生院要积极拓宽融资渠道,不能一味地靠政府补贴,也要积极寻求社会资金和公益捐赠。
这些收益都要用于提升院内基础设施上,比如升级诊疗设备,增添医疗设施,医护人员福利补贴等方面。
有条件的卫生院还可以增设科室,方便为村民提供更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结语
如今乡镇卫生院陷入恶性循环,如果让其顺其自然发展下去,只会让它成为历史。
因此不管是加大资金投入,还是探索吸引人才之道,亦或是重构乡镇卫生体系,都是接下来基层医疗改革的重要课题。
只有打破无人求医的僵局,乡镇卫生院才能继续发挥农村医疗卫生第一公里的作用,成为农村居民健康的有力保障。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