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通宝是唐代铸造的一种铜质货币,钱币在唐代始有“通宝”。唐初沿用隋五铢,轻小淆杂。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为整治混乱的币制,废隋钱,效仿西汉五铢的严格规范,开铸“开元通宝”,取代社会上遗存的五铢。
《旧唐书·食货志》记载:“(唐)高祖即位,仍用隋之五铢钱。武德四年(公元621)七月,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径八分,重二铢四絫,积十文重一两,一千文重六斤四两。”钱文由书法家欧阳询书写,面文“開元通寳”,形制仍沿用秦方孔圆钱。
大家都知道开元通宝普遍存量大,价值一般,但是殊不知“屌丝”开元也有价值不菲之辈。
唐 会昌“开元通宝”背“日”,价值10万+
仅见二品,珍罕。
唐高祖李渊武德四年 (公元621年)为了整治混乱的币制,废除隋钱,效仿西汉五铢的严格规范,开始铸“开元通宝”,取代社会上遗存的五铢,形制仍沿用秦方孔圆钱,规定每枚开元的直径24毫米,重量为一钱,每十枚为一两。从此,中国的币制正式脱离以重量为名的铢两体系而发展为通宝币制,成为唐以后历朝铸币的标准,沿袭近1300年。
开元通宝方圆兼备,浑厚端庄,相传是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制词并亲笔书写,其中开元是开创新纪元的意思,通宝则是通行宝物的意思。是唐朝统治286年中的主要流通货币。其品种繁多,按铸造时期可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开元:轮廓精细,文字精美,堪称后世钱币的楷模。中期开元:钱背后多铸有月、星等各种纹饰。
晚期开元:由于铜料冶炼不精,铸币粗糙,以“会昌开元”为代表。“会昌开元”就是钱背铸有文字的开元通宝钱。唐武宗李炎在会昌五年(公元845年)因铜料紧缺而毁天下寺院,取寺中铜像等铸钱。当时各州所铸的钱币均在钱背后添加当地地名,以区别于前期铸造的开元。
目前发现的会昌开元背有文字的品种有:昌、京、洛、益、永等23种,以“永”字铸量最少,次为“丹、福、平、桂”。其中昌为年号,余为地名。此类钱币因铸于会昌年故统称“会昌开元”。但当时只铸造了8个月就因唐武宗的去世而停铸。
“开元通宝”背面的“日”字,此钱铸造较为工整,背后铸有清晰的“日”字,诸谱未载,遍查会昌史料中也无此钱记录。华夏古泉网图库记录有一品开元通宝背日,铸造工艺以及表面遗留铸造痕迹几乎相同,与此品应属千年之前同模所铸。查询地名唐代有升日州,唐乾元元年(758年),改江宁郡为升日州,治江宁(今南京市),领6个县。此泉有可能是为此地所铸。发现甚少的原因可能是当时有战争等突发原因而未及大量铸造就停止了发行。是研究唐史会昌地理,会昌时期铸币的重要史料依据。
会昌开元背平,基本上会昌开元美品价格都在上千,精品过万。
唐代开元通宝大型试铸鎏金钱,价值10万
唐 “开元通宝”背三祥云纹钱(直径:25.4mm),价值3.5万+
唐 开元通宝背瑞云,价值近万
仅见两品,一品为日本藏家所藏,有牛毛纹。
开元通宝折十大钱,价值3万+
唐 开元通宝短头元母钱,价值3万+
唐代撒马尔罕开元通宝,价值3万+
著录:张光华著《陇泉集粹》西域 • 粟特地区 撒马尔罕开元通宝(24.9×1.7毫米,3.6克)此品种背为粟特文,泉界多解为撒马尔罕地区所铸。
唐 开元通宝 小平背上月 银质。价值2万+
字体娟秀,基本都是地章平整,穿口平整。
唐 鎏金“开元通宝”刻花一枚,价值大千
唐 开元通宝密戏刻花钱。价值大千
“开元通宝”双凤刻花,价值五千+
直径:25mm,浮雕感凸出,刻工精细。
金元 开元通宝折十压胜钱,价值大千
太平天国起义开元通宝钱背吴,价值小千
吴侧身在右反面,铸造约 1858-64 年。这些都归因于天地会或小剑会(前者的变体)。它们分布在浙江地区,这意味着它们属于太平天国运动后期。
唐 开元通宝合背,价值中千
“开元通宝”背“闽月”折十型一,铅钱,价值小千
“开元通宝”背下“永”,价值三千+
开元通宝折二,价值2千
开元通宝2
钱币资料520
钱币版别444
钱币历史405
市场行情59
开元通宝 · 目录
上一篇“屌丝”开元也有价值不菲之辈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