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创意市集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和商业交流模式,在城市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不仅为各类设计师和艺术家提供了一个展示和交易平台,还促进了个人创造和精神创新。这种市集融合了文化、商业和娱乐元素,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参与,成为他们展现自我、交流分享和享受休闲的平台。

一、创意市集已成为市民文化生活和城市文化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创意市集是当代城市文化生态中的一个新型创意空间,这种市集通过社群思维整合资源,与各方互利共赢,推动了城市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很多创意市集品牌脱颖而出,英国伦敦的Spatialfield’s Market、加拿大维多利亚的Moss Street Market、澳大利亚墨尔本的Rose St. Artists’ Market等,都成为当地工艺品和艺术家的展示平台。中国的创意市集品牌也很多,如深圳T街创意市集,连续举办16年,累计吸引超过1000个原创设计品牌参与。创立于北京的伍德斯托克(Woodstock of Eating)市集,最初以“创意市集”形式聚集小众美食与潮流音乐,营造出文艺气息浓厚的青年线下社交氛围,现已发展成复合场景消费体验品牌。而以“城市名片”为目标发展创意市集的青岛市,将“栈桥书店”、“独崖咖啡”、“嘉木美术馆”等加入创意市集,既增添了地域特色,又将创意市集打造为包含城市社群和公共艺术的“城市会客厅”。

上海的创意市集近年来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成为城市文化生活不可获取的部分。比较早的创意市集设立在创意园区,如红坊、莫干山路50号M50等创意园区的市集,通常在周末和节假日举办,吸引了大量青年人参与。随着国家政策对“夜间经济”和“地摊经济”的扶持,创意市集呈现井喷式的发展态势。上海街头涌现了大量市集活动,如晶耀前滩的亲子社区市集、安义夜巷、外滩枫径BFC、思南夜派对、长宁龙之梦城市生活中心的国风市集以及松江泗泾夜市等,吸引了大量市民和游客参与,也已成为这座国际大都市的地标集市。

二、创意市集的繁荣对构建城市创新文化生态发挥着重要作用

创意市集(Fashion Market)一词最早源于英国伦敦,在伦敦20世纪50年代由“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的经济转型时期,工业衰落,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高附加值的制造业需要由文化创意来实现,从而诞生了创意产业。在伦敦东区,创意产业的生产者——一些独立设计师、地下艺术家和手工艺爱好者集结在一个大场地,贩卖自己的原创设计作品。这种市集形式最初是艺术家和设计师自发组织的,没有统一的名称,直到2005年王怡颖的著作《创意市集》,第一次把“创意市集”的概念带入中文语境。

我国城市创意产业发展和创意市集萌发也有相似的历程,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性产业,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12%。创意市集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一部分,集聚了大量创意人才和资源。具体到上海文化大都市的定位和当下所处的发展阶段,我们还应理解其对城市创新文化生态的关键作用。

1、创意市集能够营造城市创新氛围,形成自由开放的创意文化空间

创意市集的开放形态更容易集聚艺术家、设计师、手作爱好者、有审美情趣和乐于参与的市民、游客,成为展示城市创意和文化的重要平台。很多有丰富创意和创作激情的摊主把自己业余时间完成的创意产品拿来售卖,有的正为自己创业作准备,把市集作为试验场,直接面对消费者的反馈,也在彼此的交流碰撞中产生更多新的创意,从而营造出浓厚的创意文化氛围。这种氛围有助于吸引更多的创意人才和团队,推动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形成灵活多样的创意文化空间。

2、创意市集促进了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与消费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创意市集与此充分契合。它不仅是一个展示和交易文化创意产品的平台,更是文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提供多样化的文化体验和互动机会,促进了文化产品的供给和消费。如以阅读为主题不同年龄层的书友交流和共读活动,以不同城市或国家、民族文化为背景的美食、手作、艺术展示活动。创意市集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如街区展览、音乐角等,延伸了文化服务的半径,使附近居民们都享受到丰富的文化生活,增加了文化的可接触性和参与度。

3、创意市集增加了人们的交互和链接,丰富了社区文化生态

创意市集不仅推动了城市商业和文化的发展,还重新定义了城市居民的社交生活。与传统市集注重经济属性不同,现代创意市集更多地被看作是社交空间。它们通过主题创意、圈层社交等方式,为志趣相投的年轻人创造新的娱乐社交空间。它关注市民生活,充满“烟火气”,满足市民线下交流的需要,形成多功能、多业态的社区邻里交互场所。通过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创意设计,创意市集不仅活化了文化资源,还创造了新的生活方式和社交互动模式。市集的 “亲民感” 与“连接感”,都令其拥有了与生俱来的社交属性,成为打造社群文化的良好土壤。

4、创意市集组织和发展过程中的多元参与,碰撞出新颖的文化符号和城市景观

创意市集的景观由极具感官化的创意性商品及符号构成,各种主题的外观设计,商品组合与摆放,摊主、市民与游客的出现、流动,都是绚丽多彩的景观。创意市集还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动态载体,很多非遗市集深受市民喜爱,扩大了非遗保护传承人群,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度融入现代都市生活。老旧厂房、城市公园、草坪广场等开放空间打造的创意市集,又形成了颇具韵味的新城市景观。各种特色各异的市集品牌符号不断涌现,如文艺、时髦、新锐、国潮等,成为城市空间中人文、自然、艺术常态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三、“以人民为中心”发展创意市集,打造城市创新文化生态实践地

上海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把“人民建”和“为人民”更好结合起来,坚持开放式创新、深层次创新、建设性创新,因此,发展创意市集,打造创新文化生态实践地,应从创新创意、创新文化和创新生态三个方面着力:

1、以创新创意为核心,差异化定位、严谨选品,坚持原创设计

历经四年蓬勃发展,上海市已形成近三十个创意市集品牌,上百个高频市集分布的规模,但品类单一、模仿与批发商品引发的不满、市集定位同质化的抱怨也多起来。监管部门可以通过整体信息互通并建立各主办方的交流平台,进行差异化引导与布局,促进创意市集的特色发展。在创意市集选品方面,推广优秀市集的经验,严格选择本土化品牌、非遗品类,坚持原创设计,为新兴设计师和艺术家提供一个开放、多元的创作环境和交易平台,鼓励个人创造和文化创新,保障创意市集的创新品质。

2、创新文化突出城市文化符号,兼顾传统文化传承与新时代文化的创新表达

上海作为一座历史悠久且现代化的城市,其文化符号融合了中西文化精华,形成独特的融合了多元文化,具有开放性、包容性和创新性的海派文化,是上海城市精神的重要体现。创意市集既可以通过市集选址与上海的城市空间符号相映生辉;又可以结合民俗节日的时点举办,传递传统文化的魅力;更能引入许多国际化文化资源,如咖啡、电影、音乐等作为主题吸引人们深度参与,与在地文化紧密契合,提供多层次的情绪价值,让人们感受不同的生活方式,成为粉丝的聚集地和游客了解这座城市的窗口,实现城市文化符号的创新表达。

3、创新生态应落地在社区生态的构建,培育特色文化生态和人文精神

创意市集的起伏往往伴随着商业利益的考量,但在城市治理的维度上,更应挖掘创意市集在社区生态的位置与作用。如今很多市集都与发生地形成了文化联系,当地居民参与到市集的创建之中,并构建了新的社区生态。如“社区型商场”多为传统购物场景,但结合创意市集后有更多青年群体参与,获得新的生机与活力。各社区可以结合城市微更新形成的活动空间和景观,探索与“附近”文化特色的结合,激活现有创意市集,摸索附近居民的趣味与需要,结合流行的“city walk”打造文化符号,鼓励社区居民设计主题,吸引创意创业者加入,链接资源,给予资金、宣传等多方面的支持。人,本质上是文化的人,而不是“物化”的人,这种以创意市集构建为抓手的创新社区文化生态,将进一步营造鼓励大家干事创业的社会氛围,培育创意、创新、创业的特色文化生态和关注个体与社区和谐发展的人文精神,让劳动、知识、技术、管理、数据和资本的活力在创意市集的开放交流中竞相迸发。

(作者单位: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

栏目主编:王多 题图来源:解放日报记者 海沙尔 摄 图片编辑:邵竞

来源:作者:王鲁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