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叫周远峰,1958年出生在江苏徐州一个普通工人家庭。1976年高中毕业后参军入伍,被分配到南京军区某工程兵部队。

那时的我,还不知道一个看似普通的选择,会在二十年后让我的人生有了意想不到的转折。

1981年,我已经是工程兵连工程器材库的库管员,同时担任班组文书。我的战友陈明昊和我一起负责库房管理工作。

他比我大一岁,河南人,是老红军的孙子,但家境并不好,上有六十多岁的老父亲,下有正在上初中的弟弟。

那年的四月,连队开展"学雷锋"活动,我和陈明昊轮流值班。一天深夜,他接到家里的电话,说他父亲在工厂干活时突发脑溢血,急需手术费。

"家里东拼西凑也才筹到600块,医院说至少要1500。"陈明昊握着电话的手在发抖。在那个工人月工资只有四十多块的年代,这可不是个小数目。

陈明昊原本已经递交了转业申请,组织也批准他今年秋天转业回乡。

但现在,他铤而走险,准备私下处理一批库存的工程配件来筹钱。

那些是即将报废的零件,按计划要等夏季大检查后再集中处理。

我极力劝阻,但看着他通红的眼睛,又想起他平日里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

最终,我答应替他值班,让他去办这件事。

但计划赶不上变化。

那天晚上,团里突击检查库房,发现部分配件短缺。按规定,这是严重违纪行为。

作为共同管理人,我完全可以说出实情,但我知道这样不仅会让陈明昊丢掉工作,还会影响他的转业前程。

"这是我工作疏忽造成的。"我主动承担了责任。结果受到记过处分,取消了年度评优资格,连班组文书也被免职了。

陈明昊后来如期转业,在老家一家国营农机厂当了车间技术员。临走那天,他拉着我的手,说不出话来。

因为这次处分,我错过了第二年的提干机会。

但我仍然坚持在库房岗位上认真工作,1983年被评为库务管理标兵。1985年,经过严格考核,我被批准为技术军士长,成为连队里为数不多的专业技术骨干。

1987年,我转业到了徐州市一家建筑公司。

凭着在部队积累的管理经验和吃苦精神,从普通技术员做起,五年后成为了工程科科长。

2001年深秋,一个意外的电话打到了我的办公室。"是周远峰同志吗?我是省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的,想请您来我们这边任技术处副处长..."

"这是哪位推荐的?"我有些困惑。

"陈站长,他说你是他最信任的老战友。"

原来,陈明昊这些年通过夜校进修,考取了工程师职称,又通过组织选拔,成为了省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的副站长。

他打听到我的近况后,主动向领导推荐了我。

2002年春节前,陈明昊专程来徐州看我。他提着两瓶老白汾,还带来了一个破旧的帆布挎包。

"这是咱们当年在库房用的那个,我一直留着。"他打开挎包,里面是一叠泛黄的老照片和一本发霉的工作日志。

"那年我父亲手术后活了十五年,前年才走。"他红着眼圈说,"他生前常说,要是能见见救命恩人就好了。这些年,我一直在寻找机会报答你。"

酒过三巡,他告诉我,这些年他在质监站特别重视基层一线工作者的成长,建立了技术人才培养机制。"这也是跟你学的,"他说,"做人做事,要懂得感恩,更要懂得传承。"

后来,我在省质监站主持了多个重点工程的质量监督工作,获得了省级优秀质量工作者称号。

但对我来说,最珍贵的是那段军旅生涯教会我的责任与担当。

如今,我们都已经退休了。每逢节假日,两家人常常聚在一起,谈起那段往事,感慨万千。

我常想,人这一辈子,遇贵人是福分,但能做别人的贵人,何尝不是一种更大的幸福?

战友情谊,重于泰山。那个看似普通的选择,不仅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也让我收获了最宝贵的人生馈赠。

夜深人静,我常常翻看那本泛黄的工作日志,上面工整地写着:

"库房清点,

战友情深。

二十载后,

恩重似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