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八路军经历了最惨烈的一仗。
在与日军的对抗过程中,五万大军仅剩下2000多人,两位副司令壮烈牺牲。
这悲痛的一幕究竟发生在哪场战役中?期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日军侵扰,冀东起义
1933年,日本侵扰冀东、华北地区,妄图以此地作为打开我国国土的门户。一些人并不希望他们的家乡落得个跟东三省一样的下场。
为此他们纷纷响应我党抗日号召,跟随爱国将领共同抵抗日军的侵略。
但不幸的是,驻守冀东地区的军队是国民党军队,而此时蒋介石依旧提倡“不抵抗”政策,这让冀东地区的人民十分愤恨。
最后冀东人民只能亲眼见证自己的家乡被日军侵占。
但我党并没有放弃,始终在寻找解救冀东的办法,为此还成立了冀东抗日分会。他们在日军的眼皮子底下行动,传递情报、运送物资,将每个计划落实到位。
此刻我党地下成员皆隐藏在冀东地区的各个城镇,随时接受组织的任务。群众也自愿帮助我党成员隐藏身份,军民共同为解救冀东而努力。
各项工作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日军却在各个城镇肆意烧杀抢掠。无数有志之士义愤填膺,他们觉得已经到了掀起革命狂潮的时候。
为了将此次计划落实,冀东分会召开多个会议,他们决定在1938年初定起义。为了保证起义的顺利进行,响应组织的号召,冀东抗日联军正式组建。
毕竟若是松散的队伍,很有可能无法将全部的任务落实到位。
此外,为了增强起义力量,抗联还经常向当地群众宣传他们的思想。青壮年纷纷响应,学生、工人自愿加入。
仅仅几个月的时间,抗联的队伍就增长了一倍,他们中不乏有知识分子、商人、小贩等,他们只想拯救自己的家乡。
7月,冀东正式发动起义,多个县纷纷响应,掀起了抗日的热潮。
我党也早早派出队伍前往日军驻地,以游击战的方式打日军一个措手不及。
总的来说,冀东地区内部,各县联合起来,对抗占据城镇的日军。而外围则有八路军攻打,势要将内部与外围共同击破。
日军队伍中不乏有一些伪军,他们被这大规模的起义吓坏了,连忙抛下武器逃跑了。许多被他们压榨的百姓终于挺直了腰板,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为了将敌军的支援部队挡在外面,我军早早将通往外界的交通攻占,只能说冀东地区的敌人只能接受被围歼的命运。
这场行动响彻全国,敌人对我国人民的抗日决心感到震惊,更不知道我们到底哪来的力量。
而我党的计划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此次起义彻底将日军从冀东地区赶到边缘地区。短时间内,敌军没有反扑的机会。
在此休整期间,我军迅速建立抗日政权,并训练军队。冀东抗联的力量逐渐增强,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大。
毛主席得知冀东地区的近况后,满意地点了点头。他认为,此战的胜利必将鼓舞各地八路军的士气,为全国带去新的希望。
我军阵地欢呼雀跃,然而日军阵地却惶恐不已。彼时,他们也没想到八路军的反击会来得如此之快,他们没有反应过来,只能匆忙应对。加上没有支援,他们一度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
但在我军休整的时候,他们便有了反击的时间。
我军的抗日根据地扩大的同时,一场针对冀东根据地的反扑即将开始。
反扑激烈,顺势后撤
日军再次调动大部队向冀东与华北抗日根据地进攻。为了遏制冀东抗日联军的发展,日军想要联合关东军、伪军等包围冀东抗联。
日军兵力算下来足足有十几万,而我军将群众算进去,也只有几万的兵力,实力相差悬殊。
不仅如此,日军还分成多个小队对我军根据地发起进攻,各个阵地炮火频仍,激战开始。
八路军指挥员发现日军的阴谋,他们妄图将我军以火力引至一处,缩小包围圈。在发现日军的意图后,指挥员立马上报中央这一重要情报。
此时,冀东抗联指挥部正在思考作战计划。
目前他们的兵力比敌人少,所以不能硬碰硬,只能通过游击的方式削弱敌军的力量,但什么地方最适合搞游击呢?什么地方才能更好地隐蔽踪迹呢?
他们只好往偏僻的地方行进,这样敌人也不敢贸然攻入。
但有一点他们身处偏僻地区,粮食补给得不到保障,不能吃饱还有什么力气作战。
许多八路军队伍都遇到了这种情况,虽然冀东抗联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甚至还突出了日军的包围,但冀东地区严峻的形势依旧没有改变。
为此,指挥部召开紧急会议,会议主要讨论抗联是继续留在冀东作战,还是撤退,暂时保存实力。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意见,留在冀东作战,势必与敌军兵力对上,目前他们根本没有十足的把握将敌军全部歼灭。
而暂时撤退,撤退的目的地是平西,所以需要向西撤。这很有可能将自己的后方暴露给敌军,而且距离其他部队远,若是出现问题,很有可能来不及救援,可以说风险很大。
双方争论不休,根本没有定论。
但此刻如果他们留在冀东地区,一是战士们在敌军的进攻下早已精疲力竭,无力反击;二是若是被包围,冀东抗联很有可能覆灭。
根据撤退这一提议,一些人认为,向西撤只是暂时的,等来年亦可回到这里,继续与敌军对战。
最终讨论的结果就是冀东抗联向西撤退。他们立马上报中央请求答复,而在等回复的时间里,四纵与抗联正进行向西撤退的安排。
为了能够迅速撤退,指挥员特地将兵力分成好几队,这样小股兵力行进,机动性强,作战成功率高。
但这场西撤确实是进行了,很显然最后失败了,且损失惨重。
这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向西撤退,损失惨重
毛主席等人得知抗联即将西撤的消息后,立马给冀东发去电报,表示不同意这个提议。
毛主席认为,若是此次西撤,很有可能将后方暴露给敌人;
并且他们的队伍没有进行正规性的训练,意志力不强,他们本就离开家乡,像无根的浮萍,若是长期行军,很有可能使队伍溃散。
但是一些人却对中央的回复置若罔闻,依旧要指挥大部队向西撤。
他们认为,向西撤是必然的,他们可以在撤退的过程中寻找另一个地方建立根据地。
这样既能脱离敌人的追捕,又能扩充有生力量,一举两得。所以众人立马带着部队“开拔”。
一路上,他们确实遇到了许多敌军,不过都被我军击退或者歼灭,短时间内还是还是有作用的。
但长期暴露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若是让敌军知道我军西撤的计划,敌军很有可能会派出主要兵力跟在队伍后面。
临行前,中央继续发电报想要阻止他们的计划,却依旧没有被采纳。
开拔之后,敌人果然追了上来,李运昌、洪麟阁等人带领的抗联队伍气氛凝重。
西撤的队伍一共有四支,总的加起来一共五万人。看着这五万人,李运昌顿时感觉心里没底。
之后,抗联队伍迎来了敌人的痛击。
敌军为了阻截抗联,先截住了高远志的部队,该部来不及反应,队伍就彻底溃散。接下来的陈宇寰带领部队反击,却未能成功,高远志、陈宇寰两位副司令壮烈牺牲。
前两支队伍的溃散,让后方的李运昌十分悲痛。现在只剩下他一个指挥官,看着战士们茫然无措的表情,他想到若是再继续行进,很有可能全军覆没。
此时五万人的兵力,现在就剩下6000多人。
为了保存现有的兵力,李运昌赶紧将仅剩的人组织起来开了一个简短的会议。
会议上大多数人都认为,现在的情况根本不适合继续向西行进,最好的办法还是回到冀东,毕竟冀东还是有其他的部队支援的。
一番商议过后,他们决定带领队伍回到冀东。一路上他们遇到了好几拨敌军,皆将其击退。但我军依旧存在伤亡,从6000多人减少到了2000多人。
直到回到冀东根据地,李运昌才松了一口气。
但看着眼前的队伍,李运昌内心更多的是悲痛。虽然他不同意西撤的建议,但是他们依带着战士们走上了西撤的道路,也带他们走上了不归之路。
事后,各部紧急召开会议,商量抗联队伍该何去何从,众人心中没底。
但现在最好的办法还是在冀东休整,恢复力量。
为了将队伍发展起来,抗联的指挥员们联合附近存在的武装力量。几个月的时间里,他们将抗联的实力恢复到了之前的七八成。
这次撤退确实给冀东抗联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打击,但它激励着战士们继续向前,为抗日贡献自己的力量!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