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开展商事调解工作以来,奉贤区司法局积极贯彻落实《关于促进本市商事调解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若干举措》等市级文件精神,先后审批成立8家商事类民非调解组织,联合区法院共同推进民非调解组织商事调解工作,发布商事调解工作白皮书及十起典型案例,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高效的线上线下解纷路径。
1
以“规范化”强化服务保障
①健全准入规范
严把“入口关”。按照“对标一流、质量优先”原则,对有意向设立民非调解组织的申请人,采取先沟通、再受理以及书面审查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严格开展民非调解组织的业务审查。
规范“过程关”。由业务科室开展初步审查并制定审查方案,提交局长办公会进行专题研究,经审议通过后出具《民非调解组织设立审查意见书》。
确保“质量关”。重点培育和扶持符合本地区发展定位、调解工作发展规划的民非调解组织,严控同类型调解组织数量,规避同质化低水平竞争风险,从源头上把控调解组织服务水平和工作质量。
②强化业务指导
建立管理名册。建立民非调解组织名册和调解员名册,实行两类名册管理制度,并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同时,指导民非调解组织建立健全调解工作制度,包括内部质量管控、投诉处理等制度。
开展监督检查。联合区民政局开展民非调解组织年度专项监督检查,依据实地监督检查情况、落实整改情况,提出年度检查评估意见。
加强信息报送。规定民非调解组织报送半年度及年度工作总结,规范填报《民非调解组织机构队伍情况统计表》和《民非调解组织业务数据统计表》,及时掌握了解民非调解组织运行情况。
③完善对接机制
坚持建章立制。制定《关于加强商事纠纷诉调对接工作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健全商事纠纷诉前委派、诉中委托调解流程,共同推动诉调对接机制在商事调解领域的进一步深化。
拓宽解纷路径。实施“商事调解+公证赋强”全覆盖计划,组建由8名资深公证员组成的专业服务团队,通过“一对一”服务形式对接8家商事调解组织,深度参与商事调解工作。
加强条块联动。充分利用各街镇辖区内民非调解组织资源,在“三所一庭”基础上,邀请民非调解组织加入解纷“朋友圈”,推动“三所一庭”机制向商事纠纷领域延伸。
2
以“专业化”提升服务能级
①组建专业队伍
发挥律师事务所等专业单位优势,支持民非调解组织与律师事务所开展战略合作,鼓励律师以调解员身份参与商事调解,发挥律师专业特长。指导民非调解组织吸纳仲裁员、律师、金融从业人员等加入调解员队伍,集聚专业人才。
②搭建专业平台
发挥区非诉争议解决中心桥梁纽带作用,实现民非调解组织“线上+线下”双重入驻,“线上”全覆盖加入“智慧调解”信息化平台实行统一管理,“线下”遴选符合条件的民非调解组织实体化入驻,同时,建立调解资源共享机制,为民非调解组织开展商事调解工作提供共享调解室及在线调解设备。
③打造专业品牌
结合区域实际,培育了全市首个以区域重点产业品牌命名的“奉贤区东方美谷民商事调解中心”,进一步彰显区域特色、放大品牌效应,并成功推荐该调解组织入选上海市首批商事调解组织名册。
3
以“社会化”汇聚各方参与
①融入社会治理格局
赋能基层治理。以轮驻、随驻等方式入驻各街镇综治中心,有效推动社会解纷力量参与商事纠纷前端治理。赋能商会调解。整合商会和企业家资源,以“商会+调解”模式有效发挥商会在化解民营企业商事纠纷领域的天然优势。
②加强“法律+科技”支撑
支持民非调解组织与法律科技企业开展合作,结合商事调解应用场景需求,开展生成式、智能化的法律科技产品研发。鼓励和支持民非调解组织使用在线视频调解、电子签名等应用,实现线上调解,目前,8家民非调解组织统一使用“智慧调解”-“智慧法院”总对总平台开展商事纠纷在线调解工作。
③持续扩大社会宣传
实施商事调解“和”计划,已积极引导商会及行业协会、律师事务所、民营企业等138家单位以签订商事调解“和”计划承诺书的方式加入,承诺在签订商事合同时自愿引入“调解示范条款”。
大力宣传商事调解文化,支持民非调解组织举办商事调解论坛等研讨活动,如今年举办的“商事调解理论与实务研讨会”“临港法律周之滴水湖法治论坛首届商事调解交流研讨会”等等,持续扩大商事调解的知晓度和影响力。
联合区法院发布商事调解十起典型案例,聚焦合同类、金融类以及知识产权类等三大纠纷类型,通过以案释法,从“解决一件事”到“解决一类事”,有效发挥典型案例的正面导向作用。
一年来,各民非调解组织共受理诉前商事纠纷5031件,调解成功1026件,将一大批商事纠纷在诉前高效化解。下一步,奉贤区司法局将以培育一批市场化运作、专业化解纷的商事调解组织为目标,致力于营造商事纠纷“调解优先”的社会氛围,不断推动奉贤区商事调解工作高质量发展,持续优化区域法治化营商环境。
来 源|奉贤区司法局
编 辑|冯小瑜
校 核|顾 兵
责 编|袁 琳
审 核|张发胜 徐连宗
声明丨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市司法局”公众号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