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视剧《人世间》中,要说最催泪、最煽情的,应该莫过于周父周母相继离世的那一段吧。
明明前一天晚上他们还像小时候一样,并排躺在床上说说笑笑,他们本以为自己的父亲已经大好了,没想到,父亲还是没能挺过这一晚。
第二天,母亲也跟着一起去了。
而就在前一天晚上,周秉昆的一个疑问,却道出了父母这辈子最大的隐痛,同样也正是这个疑问,让他们父子之间的误会全都解开了。
周志刚最后一晚
周父的最后一晚
周家就是一个普通的中国家庭,在光字片这片土地上,演绎着平凡又感人的故事。
周父病重,弥留之际,一家五口难得团聚,他们又像小时候一样,一起挤在了曾经充满欢声笑语的土炕上。
这一晚,周父像往常和孩子们聊着天,同时也是开始了他的临终嘱托,絮絮叨叨地说着家长里短,言语间充满了对子女的深情和厚爱。
孩子们就这样沉浸在这难得的温馨氛围中,以为父亲的身体并无大碍。
但在这个时候,只有周母,这位与周父相濡以沫一生的伴侣,才真正听懂了老伴话语中隐藏的告别之意。
所以周母并没有发言,而是默默地把脸扭在了另一边,其实她的内心在这一刻就好像是被针扎了一样刺痛,却又强忍着悲痛,默默地陪伴在丈夫和孩子们身边。
周母
就在这个时候,周秉昆,这个从小就渴望得到父母认可的小儿子,鼓起勇气,问出了他心中一直以来的疑问:“爸我问您个事儿,你说在你心里边,咱们姊妹仨谁最好?”
就是这个问题,看似随意,却也揭开了周家父母埋藏一生的隐痛。
周父面对儿子的提问,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用他一贯的幽默和智慧,巧妙地化解了这个难题,说每个孩子在他心中都是最好的。
然而,这种“谁都不得罪”的回答,并没有真正解答周秉昆的疑惑,反而让他更加渴望得到一个明确的答案。
周秉昆
周蓉这个曾经为了爱情不顾一切的女儿,可是让周志刚操了不少心,但如今也已为人母,她敏锐地察觉到父亲话语中的深意,笑着打趣父亲是“老狐狸”,试图用轻松的氛围掩盖内心深处的波澜。
只有周秉义,这个稳重的大哥,默默地听着父亲的教诲,内心五味杂陈,他深知自己肩负着家庭和社会的重任,却也感受到父亲对他的殷切期望和潜在的担忧。
而周秉昆作为周家最小的孩子,从小就生活在优秀兄姐的光环之下。
哥哥周秉义,聪明睿智,是北大的高材生,后来成为了一名受人尊敬的官员,姐姐周蓉,才华横溢,也是北大的毕业生,后来成为了一名大学教授。
相比之下,周秉昆的学习成绩平平,没有显赫的学历,也没有令人羡慕的工作,他只是一名普通的工人,娶了一个带着孩子的寡妇。
在那个年代,这样的家庭背景和个人经历,无疑让他在众人面前显得黯淡无光。
而长期生活在兄姐的光环之下,周秉昆的内心深处,逐渐滋生了一种难以言喻的自卑感,这种自卑感,好像就是挥之不去的阴影,笼罩着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
尤其是在那一年春节,父母带着他和有出息的哥哥姐姐一起出门拜年,邻居们对兄姐的赞美和羡慕,更像是一把把锋利的刀,刺痛着周秉昆敏感的自尊心。
他清楚地记得,邻居们夸赞哥哥“年轻有为,前途无量”,夸赞姐姐“才貌双全,令人敬佩”,而对于他,却只是简单的寒暄几句,甚至有些邻居的眼神中,还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轻视。
就是那一刻,周秉昆感觉自己像是一个局外人,被排除在这个充满喜庆和热闹的节日氛围之外。
周志刚带儿女拜年
他多么渴望也能像兄姐一样,得到父母的赞扬和认可,得到邻居们的尊重和羡慕,可是,现实却像一面冰冷的镜子,无情地照出了他与兄姐之间的巨大差距。
而周秉昆的这种渴望得到认可的心理,在“买猪肉”事件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猪肉是难得的美味佳肴,而购买猪肉还得需要凭票供应。
为了让家人在春节期间能够吃上肉,周秉昆费尽周折,通过朋友的关系,和他的一大帮朋友一起买了一大扇猪肉,一人带着一大块高高兴兴地回了家。
在他兴高采烈地把猪肉扛回家,向母亲炫耀自己的“功劳”时,母亲的赞扬和肯定,让他感到无比的欣慰和满足。
他还迫不及待地和母亲说:“等我爸他们回来,你也这么说哦!”
周秉昆被夸
这句话,充分展现了他内心深处对父爱的渴望,他希望父亲也能像母亲一样,看到他的努力和付出,认可他的价值和能力。
事实上,周秉昆的经历,也反映了多子女家庭中,子女渴望被平等对待的普遍心理,在许多家庭中,父母往往会不自觉地偏爱某些孩子,而忽略其他孩子的感受。
而在这期间,周母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存在,她给了周秉昆太多太多的爱,或许就是因为周母的存在,才造就了这样一个善良的周秉昆吧。
周母
无言的母爱
周母其实就是一个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她的一生充满了辛劳和付出,也充满了对子女的深沉的爱。
在周母的眼中,三个孩子都是她心头肉,她对每个孩子都倾注了全部的爱和关怀。
但命运却对她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让她在女儿周蓉意外受伤后,因急火攻心而脑出血,昏迷了两年多。
而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周秉昆和妻子郑娟,承担起了照顾周母的重任,他们不辞辛劳,无微不至地照顾着这位瘫痪在床的老人,给她喂饭、擦身、按摩、翻身,甚至处理大小便。
郑娟照顾周母
这期间,郑娟这个原本和周家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女人,用她的善良和孝顺,感动了周家所有人,也赢得了周母的敬重和喜爱。
在周母奇迹般地苏醒过来后,虽然身体机能恢复得不错,却患上了老年痴呆症,时而清醒,时而糊涂。
不过在郑娟的悉心照料下,周母逐渐恢复了神智,也逐渐认清了郑娟的善良和付出。
在那些清醒的时刻,周母的内心深处,也是充满了对周秉昆夫妇的感激和愧疚,因为她深知,如果不是周秉昆和郑娟的悉心照料,她不可能从昏迷中苏醒过来,也不可能恢复得这么好。
所以她为自己拖累了小儿子一家感到深深的自责,也为自己不能像其他母亲一样,给小儿子更多的支持和帮助感到遗憾。
郑娟、周母
在周秉昆问周父“三个孩子谁最好”时,周母只是在一旁默默地流下了眼泪。
而这滴泪水,包含了太多复杂的情感,有对小儿子的心疼和愧疚,也有对丈夫的理解和支持,还有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叹息。
在周父去世后,周母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跟随丈夫一起殉情,这个决定,既是对丈夫的深情厚意,也是为了减轻小儿子一家的负担。
或许她认为,自己已经成为了小儿子一家的累赘,与其拖累他们,不如选择离开,让他们能够轻装上阵,过上更好的生活。
但她并不知道,对于周秉昆来说,能够照顾父母,是他的责任,也是他的幸福。
周母、周秉昆
在那个年代,能够走出光字片,考上名牌大学,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这不仅是孩子们的荣耀,也是周家的荣耀。
可周志刚却忽略了小儿子周秉昆的感受,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给周秉昆带来多大的伤害。
周父对周秉义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够成为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他经常教导周秉义要“为人民服务”,要“做一个好官”。
周秉义也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他努力工作,勤勤恳恳,为老百姓办实事,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和爱戴。
而周父和周秉昆之间的关系,则显得更加复杂和微妙,由于周秉昆的学习成绩不如兄姐,也没有像兄姐那样走出光字片,这让周父感到有些失望。
周志刚、周秉昆
在周秉昆买回猪肉向他邀功时,他没有给予周秉昆应有的肯定和鼓励,反而说了一些伤人的话,这成为了父子之间隔阂的开端。
后来,周秉昆因为搬家没有告诉父亲,父子俩再次发生争吵,关系一度降至冰点。
多年来,父子俩几乎没有联系,直到周父退休回家,才逐渐意识到自己对周秉昆的亏欠。
在一次推心置腹的谈话中,周父终于向周秉昆表达了自己的歉意,也肯定了周秉昆的付出。
他坦言,自己当年没有考虑到周秉昆的感受,说了一些不该说的话,让他感到很后悔,他也承认,周秉昆是三个孩子中最孝顺、最顾家的一个,是他和老伴最放心的一个。
周志刚离世
这场迟来的和解,让父子俩的心重新连接在一起,也让周父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
其实在父母的眼中,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没有最好的孩子,只有最深沉的爱。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