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4月30日,中越边境上发生了一场,至今让国外军事爱好者津津乐道,备受国内外军事专家推崇的一场战斗。

国内军迷更是称之为——对越反击战中最具有传奇色彩,最富有军事魅力的一战。

此战指挥官不拘于死板的命令,而是善于把握战场形势。在已经被越军察觉的情况下,指挥官依然审时度势,冒险两次推迟总攻时间,最后以微弱的代价,仅用4个小时就取得了罕见的完胜,

并取得了对越反击战中,首次精准打击越军的作战成果,此战让以擅打丛林战著称的越军,见识到了到底谁才是祖师爷。

同时该部队的军事主官更是成为了当年家喻户晓的将星。

在对越反击战作战十年中,值得军迷们研究的经典战役数不胜数,可为何众多军迷唯独对此战情有独钟,甚至一度超过了对老山战役的推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次就来聊聊对越反击战中,解放军完胜者阴山战役的故事,注意这里说的是完胜。

1979年我国发起的对越自卫反击战结束之后,两线部队就主动撤回了边境线一侧,不愿承认失败的越军,竟然不顾国际惯例——不在边境线的“骑线点”驻军或者修建军事设施,趁着解放军撤退的间隙,抢占了边境上极具战略价值的一些骑线制高点。

由于我国和越南交界的地方,山高林密,错落着不少大大小小的山头,边界线两边的山头制高点遥相呼应,就像骑在双方边界线一样,因此被称为“骑线点”。

越军抢占边境“骑线点”之后,极其嚣张,甚至一度宣称要:“消灭对方边境100公里之内的所有据点”。此时越军已经侵占了法卡山、扣林山、老山、者阴山在内的“骑线点”,并且已经开始构建工事,埋设地雷,甚至依托山势向我边防部队开枪开炮。

面对不知悔改的越南,解放军立即准备以军事行动,拔除越军侵占的“骑线点”,还边境一片安宁。著名的“两山作战”由此展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照战斗部署,14军攻击老山,11军攻击者阴山。11军在当时,并不是陆军中的主力军,就连负责主攻的11军31师,也才刚刚从乙种师升为甲种师。

另外者阴山位于云南麻栗坡县的杨万乡境内,属于喀斯特地貌,溶洞非常多,1.5米以上的茂密草丛比比皆是,山上路少沟深,山势峻峭,易守难攻。另外,该地区昼夜温差大,常年浓雾缭绕,能见度很差,越军占据的各个制高点,基本上可以俯视我方的纵深阵地。

作战开始之前,负责总攻的31师也掌握了对面越军的情况。驻守在者阴山的越军,是刚刚从柬埔寨调回来的越军第10师66团,这支部队曾经先后两次参加越柬战争,丛林作战的经验十分丰富,此外他们还配备有师属炮火,也就是说,者阴山上的越军,是一个加强的精锐野战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论是从战斗力还是从地形方面来说,情形对我方都很不利。可为什么后来的者阴山战役能取得完胜呢?

这里就不得不先提一下“外力”。从80年代开始,进入友好交往期的中美两国,展开了一系列军事合作。其中美国向我们出售了大量用于防御的军事装备。

其中就有一套陆地卫星系统。这个陆地卫星系统有两颗通轨卫星来进行侦察,可以拍摄出当时最好的实时卫星照。

得益于这套设备,解放军在卫星侦察方面,直接碾压了越军几个层级,解放军也因此得到了者阴山的详细地形地貌实时图。

除了美国之外,英国也帮了我们不少。在者阴山战役前后,31师的炮火就一直碾压配备了师属火炮的越军,并且极其精准的落点,让越军瑟瑟发抖。

越南炮兵甚至到死也不明白,为何解放军的大炮能在一众复杂的地形和掩体覆盖下,迅速找到自己,并进行精准的炮火打击。很多越军炮兵在开了第一炮之后,还没来得及开第二炮,就被31师的反击炮火带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整场战斗中,越军的炮兵都在忙于转移阵地,发挥的力量微乎其微。31师之所以可以在炮战中碾压越南,并且对其进行精准打击,主要是因为从英国引进的辛柏林炮备侦察雷达

辛柏林雷达可以通过对方发出炮弹的弹道测算,迅速的找到越军炮兵阵地的所在位置。加上31师在总攻前,已经搞了几百次的渗透侦察,所以只要越军开了第一炮,31师就没有给他们开第二炮的机会。

此外,在正式总攻开始之前,31师就在者阴山正面部署了200门重炮,强大的炮群连续两个月对越军阵地进行炮击。

总攻开始后,200门重炮一起攻击,攻势一气呵成,反观越军只能用稀稀拉拉的炮火反击,在总攻开始后,31师炮兵又用炮火封锁了越军援军的支援。

根据后来的统计,炮兵歼敌人数,占总歼敌人数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很多越军还没有走出溶洞,就被炮火覆盖。精准的炮火打击,对于者阴山的越军来说,就是毁灭性的降维打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时间相隔不久的老山战役,在具备31师同样的装备优势的情况下,为何只打了个惨胜,而者阴山战役却打了个完胜呢?

这不就不介绍一下,指挥者阴山战役的两位杰出指挥官——何其宗和廖锡龙。

廖锡龙作为31师的师长,直接指挥了者阴山战役,廖锡龙也凭借此战, 一举成为了国内炙手可热的将星,廖锡龙指挥自然得当,但是仅凭他一人指挥,是很难轻易取得完胜的局面的,他的背后还有一位更杰出的丛林战指挥官——何其宗。

何其宗的丛林山地作战的指挥艺术,可谓是一脉相承,上可追溯到对印作战,甚至是抗日战争。

何其宗是1962年的大学毕业生,这在当时可是各个单位抢着要的人才。何其宗在大学毕业之后,却选择了参军去了前线,并且成为了54军130师董占林师长的警卫员。

130师参加对印作战后,董占林指挥部队进行了高效步炮协协同山地作战,全歼了印军一个旅。何其宗正是在此时,开始接触到了老八路董占林师长的独特山地指挥艺术,并由此在丛林山地作战的研究上一发不可收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何其宗担任11军31师93团的副团长,由于经历过实战,所以何其宗的作战理念就是力求把战士们的伤亡降到最低。

在战斗开始时,何其宗所在的团巧妙的渡过了藤条河,用奇袭加强攻的方式,打响了对越作战第一仗。

在结束战斗的撤退过程中,何其宗又带着友军交替掩护,在未顺势一人一枪的情况下,全身而退,何其宗的指挥风格从这里开始,就慢慢展现出了“丛林之狐”的特征。

与此同时,廖锡龙作为31师91团的副团长,他在战斗中带队拿下了松土县城,在撤退途中还给敌人来了个回马枪,打了一个漂亮的歼灭战。

廖锡龙虽然学历不高,但是作战素养和指挥素质特别突出,廖锡龙本来就是大练兵中的尖子兵,所以他的部队,特别的注重战士实战战术和单兵能力的训练。

廖锡龙从基层成长起来,他不拘泥于传统的打法,在实战中往往能够出人意料,让敌人想不到。可以说廖锡龙是一位天生的战场指挥官,而有熟悉丛林战的何其宗助力,更是更上一层楼。

早在1981年,在兄弟部队拔点法卡山等据点时,时任31师师长的何其宗就有意识的带着部队对越军的者阴山据点进行侦察,并且初步确定了作战方案。后来何其宗升任11军副军长,廖锡龙成为了31师师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斗开始前,何其宗作为副军长亲临战场指导31师作战,而廖锡龙则作为指挥官抵近指挥。这样巧妙的安排,使得刚刚才升为甲种师的31师战力空前强大。

很快两人高超的指挥艺术就展现了出来。原本者阴山战役的总攻时间,军指是定在了4月30号早上5:56,不过由于当时者阴山连续下雨,部队并没能按时集结,何其宗和廖锡龙便拍板把总攻时间延迟到了6:20。

到时间后,两人又考虑到战士们集结耗费了大量体力,如果能休息一段时间,战斗效果势必更好,于是两人又把总攻时间推迟到了6:40。

这样既保证了部队的进攻效率,也降低了战士们因为疲劳而产生的没有必要的战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何其宗和廖锡龙的通力合作,最终使得31师的战士们,仅仅用了4个小时,战役就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者阴山战役可以说是何其宗和廖锡龙联合导演的成名之作,整场战役以极小的代价获得了巨大的战果。

在战后统计中,31师牺牲98人,受伤17人,伤亡总计115人。同时31师全歼越军一个营,重创越军两个连,总计歼敌550人,俘虏18人。

在山地攻坚战中,面对丛林作战经验丰富,居高临下以逸待劳的越军,31师以如此低的敌我伤亡比例,就拿下了战略要地者阴山,不可不谓是完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