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报记者 朱睿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新华网)

《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提出,推动物流数智化发展。提高全社会物流实体硬件和物流活动数字化水平,鼓励发展与平台经济、低空经济、无人驾驶等相结合的物流新模式。

“创新智慧物流新模式”被列入在首批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典型案例中的重要篇章,智慧物流创新应用在物流提质降本增效中已取得实际效果。

智慧平台衍生多元服务

“在网络货运平台出现之前,由于信息不对称,常常找不到合适的货源,只能空驶回程。”济南从事公路货运多年的王师傅在接受现代物流报记者采访时说,“把货物送到目的地后,最理想状态当然是返程也能运货,这样我们收入才能增加,车辆空驶带来的运营成本也减少了。”

网络货运平台作为平台经济在公路货运领域的典型代表,改变了我国长期以来公路运输市场“小散乱”的特点,在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的过程中发挥着整合资源、数智赋能的积极作用。

中储智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创新网络货运新模式”入选,表明基于互联网平台的交通物流新模式探索已经取得成效,并服务于实体经济建设之中。中储智运总裁申岸锋在接受现代物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储智运集成一系列前沿技术,创新构建出智能运力交易平台、网络货运平台、数字供应链平台等‘三大数字平台’,有效促进社会物流效率与发展质量的‘双向提升’。”

智能运力交易平台通过智能配对数学算法模型,实现货源与运力的精准匹配,既能帮助货主节约时间与运费,也为司机消除了中间环节提升收入。

“现在终于不再为因为回程空载发愁了,也不用再因为没有合适的货源考虑‘等还是不等’了,这样找货更快,价格也合适,收入也增加了不少。”加入中储智运平台后的王师傅向现代物流报记者说到。

依托“三大数字平台”,中储智运汇集车辆超302万辆、船舶3万艘,开通5.6万条地市级线路,形成覆盖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货运服务“运力网”。运输方式已由单一公路运输拓展至多式联运。

当前,AI技术成为驱动供应链创新与变革的关键力量,推进AI在物流“全场景”的创新应用,正在有效推动业务体验及运营效能大幅提升。中储智运正在从干线汽运服务商转型至综合物流解决方案提供商,AI技术的应用成为物流行业培养新质生产力的切入点,打破了创新要素流动的壁垒。

近年来,中储智运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在网络货运和智慧供应链领域的研发与应用,开发出智能配对模型、智能组网路由模型、智能客服等,用以提升物流运营的效率和水平。经过一年的升级,智能配对成交率提升了10%,智慧多式联运方案的采纳率提升了9%。

申岸锋表示,除了继续迭代智能配对模型、智能组网路由模型和智能客服外,中储智运也将重点优化货物追踪与监控、风险管理与预测,以及数据驱动的策略制定等,在供应链安全、灵活性、生态协同和成本效益等领域不断探索与创造新的价值增长点。

无人驾驶引领干线运输

预约配送时间、准时下楼、在宿舍楼下就能收到无人快递车送来的快递,这一便捷化模式在许多大学中已成为现实,无人驾驶在物流行业的早期探索就从快递分拣、配送开始。毕马威中国近日发布的《中国领先汽车科技企业50》报告提到,中国汽车科技的一大最新趋势是汽车智能化渗透率提升,无人驾驶商用化初见成效。

天津港至马驹桥物流园公路货运自动驾驶先导应用试点是国内首个跨省市公路干线物流车路协同自动驾驶商业试运行项目。项目面向干线物流运输,在“天津港—京津塘高速—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马驹桥物流园”路线上实现货车编队跨区域自动驾驶,成功探索“智慧货运通道+自动驾驶运力”商业模式,形成与无人驾驶相结合的物流新模式,促进公路干线运输更安全、高效、经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新华网)

“无人驾驶应用场景中,我们观察到货运物流行业尤其是干线物流行业相关企业格外活跃。无人驾驶卡车在长途运输中可以减少人力成本,提升效率,并减少因疲劳驾驶等问题产生的事故。干线物流有望成为无人驾驶的‘爆点’应用场景。”毕马威中国汽车行业审计主管合伙人徐侃瓴曾表示。

为促进项目落地,招商局集团牵头成立“智慧公路与车路协同链长制”,北京、天津、河北等省(市)经信、交通等部门协同配合,共同建立“政产学研用”产业生态圈,制定跨地区统一政策、标准、规则,加速了自动驾驶卡车、干线物流车路协同自动驾驶商业应用进程,降低了自动驾驶高速公路场景测试成本,推动京津塘高速开放为全国首条跨省市智能网联测试道路。

京津塘高速自动驾驶货车编队将燃油卡车替换为电动自动驾驶卡车,通过为自动驾驶货车编队提供多元化车路协同服务,构建以信息服务费、自动驾驶卡车收费和预约通行服务费为主的商业模式。该商业模式可通过节约司机和燃油费用降低运输成本。预计规模化应用后可降低运营成本约15%,减少干线运输人工成本约50%。

通过研发和示范投入,带动车路协同、自动驾驶、智慧公路、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发展,形成了健全完整的无人驾驶产业链,创新了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新路径,为地方发展新兴产业提供优质载体。

低空经济开拓新生领域

今年,低空经济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也被称为低空经济发展元年,多地建立低空经济产业基金,总额接近千亿人民币。《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进行了系统部署,明确提出“深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改革”和“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

目前,我国有近30个省份将发展低空经济写入地方政府工作报告或出台相关政策,在无人机产业这条“新赛道”上展开角逐。

据深圳市交通运输局统计,2023年,深圳新开通无人机航线77条,累计开通航线156条,完成载货无人机飞行量超60万架次。到2025年,深圳市计划将网格化布设600个以上的低空飞行器起降平台,开通220条以上市内无人机航线,链上企业突破1700家,产值规模突破1000亿元大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新华网)

苏州市聚焦产业生态、保障体系、应用场景,培育低空经济产业集群,推进无人机在低空领域的拓展应用,促进交通运输业与工业、制造业、农业、林业、建筑业、电力、医疗等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通过低空经济多元化发展促进实际经济降本增效。

资料显示,苏州已签约低空经济项目251个,涵盖低空制造、低空基础设施、低空应用等领域,签约苏州东方低空产业投资基金等低空经济相关产业基金16个,总规模超200亿元。

根据赛迪顾问4月发布的《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 2023年,中国民用无人机产业规模达到1174.3亿元,同比增长32%。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达5059.5亿元,增速达33.8%。其中,低空飞行器制造和低空运营服务贡献最大,接近55%,围绕供应链、生产服务、消费、交通等经济活动带来的贡献接近40%。

在快递运输、即时配送、农村配送、岛际物流、跨江物流等场景应用中,无人机运邮试点(金港—双山岛),实现快递邮件提速上岛、绿色上岛,上岛速度提升87%,物流成本降低20%;开辟无人机配送航线(顺丰吴江分拨中心—苏州大学未来校区),配送时间节约77%,坚持市场导向,将低空物流拓展至生活化场景。

“低空经济是极具潜力的未来产业,而无人机也将在企业经营、公共服务及推动产业协同、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今年地方两会期间,重庆市政协委员、重庆机场集团总经理黄伟在接受现代物流报记者采访时分析道,根据测算,对于作业航程500~800 km的支线市场,载重2t以内,货运无人机运输相对陆地运输在时效性和经济性方面更具优势。另外,支线货运无人机运行体系的部署和维护成本远低于同航段的公路和铁路运输系统。

《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中提出,打造现代化物流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实施现代化物流龙头企业培育行动,充分发挥民营物流企业在供应链产业链融合创新中的作用。苏州市成立低空经济产业标准化联盟,融合了多家低空经济先导产业园、低空经济创新示范机构、低空经济领航企业,在建圈强链、标准化研究、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形成苏州优势。

通过“外引”和“内育”构建头部企业、生态型“链主”企业培育体系,夯实低空经济全产业链全供应链体系,为加快构建产业集群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