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因为特殊原因,陈云同志被安排到了江西某化工厂工作。
不过,他并没有任何失落与不满,都是革命工作,他认为自己到哪儿都能发挥出革命的余热。
这位六十多岁的老同志,虽然化工厂的厂长很为难,人家毕竟是上面下来的人,怎么能和自己一样呢?
但是陈云却表现得非常平易近人,表示自己和他们一样,都是普通工人,该怎么安排就安排,自己一定服从。
就这样陈云融入了化工厂的工作氛围中,厂子里的工人非常喜欢他,而他也喜欢和工人们聊天。
慢慢地,他发现化工厂存在着一些很大的问题,必须要赶紧解决,否则不利于厂子未来的发展,而这些问题厂长也清楚地意识到了。
可他无法把这些意见传达给上级组织,就在他们一筹莫展之际,江西省委书记程世清来化工厂视察工作。
程世清曾与陈云同在四野工作,此人还是自己的老部下,陈云相信只要自己提出要求,此人必然会和自己见一面。
不成想当秘书把话传给程世清时,程世清竟然冷冰冰地回复了两个字:“不见!”
程世清为什么不想见陈云?后来他的结局又是什么呢?
到江西工作
众所周知,陈云曾经在中央工作,曾担任过副总理,曾与周总理共同负责经济建设工作。
经济建设不同于其他工作,在这份工作中,他养成了实事求是的习惯,每一项政策必须要符合实际和国情,而后才能实施。
因为年代特殊,我们也不再说什么具体的原因,只说结果,即陈云同志被安排到了江西的一座化工厂,说是安排,明眼人都知道是下放。
何谓下放?明眼人谁看不出来,类似于古代的流放,程世清想当然地认为这样的人怎么可能还有前途呢?
当时,周总理害怕陈云同志到江西过得不好,特意打电话到江西革委会办公室,接电话是一位刚刚参加工作的青年,叫做赵子昌。
他说自己永远忘不掉那天晚上,突然电话铃响起,他礼貌性地说了句:“您好,哪位?”
电话那头的周总理直接说出来自己的名字,赵子昌有些意外,呼吸明显变得有些急促,当即回复道:“周总理,您有什么交代?”
周总理知道陈云此人一向严于律己,即使自己受尽了万般委屈,也不肯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
他清楚地记得某年寒冬,因为工作,陈云独自住在一个出租屋内。
按照标准,像他这样一个领导,根本无需缴纳租金,但是他坚决要自掏腰包,表示不愿占国家的任何便宜。
这还不算,按照当时的薪资比例,每个月他都能领到取暖补贴,可是那点取暖补贴,根本无法满足一个取暖要求。
很多领导干部根本不会花自己的工资,而是安排办公室为自己安排好这一切。
陈云偏不这样做,他坚决要花费自己的取暖费,结果钱花完了,本月份却还没有过去,他只能蜷缩在厚厚的两层大棉被内办公。
当周总理去拜访他时,问他:“为什么不让办公室安排一下?”
陈云笑着回复道:“这个月马上就要过去,下一月取暖费就发下来啦!”
如此节俭与清廉,不知今日的某些领导干部看到这些是否会觉得汗颜。
估计某些人早就忘掉了“尔俸尔禄,民脂民膏”这句话,早就把自己当成了官老爷,吆五喝六,吃香喝辣。
周总理当时非常心疼陈云,可是知他为人如此,也不好说什么。
他们都是从艰难岁月里走出来的人,无论什么苦难与困难都无法磨灭他们的理想,那就是让脚下这片土地变得越来越好。
因此,听到赵子昌的询问后,周总理当即回复道:“陈云同志住的公寓,要象征性收点租金。”
他的意思非常明显,陈云同志岁数大了,安排的住处条件要好一些,为以防陈云同志不住,要象征性地收点租金,这样他才肯安心地住下。
可这位刚刚工作的娃子哪里懂得这话里的意思,结果把话给传错了,让上面的同志错误地领会了其中的意思。
因此,当听说陈云要来江西时,按照程世清的意思是,为了与此人划清界限,绝对不能见他。
曾经的老首长,还照顾过自己,就为了自己的前途,做出这样的举止,世态炎凉自古如此啊!
秘书却劝说道:“您最好还是见一见,毕竟影响不好!”
程世清左思右想之后,表示还是见一下,最起码能向外人表明自己不是那种忘恩负义之人。
于是,他以省委书记的名义和陈云同志见了一面,两个人见面之后,又聊了哪些内容呢?
这些内容对后来的工厂之行是否产生了影响?
程世清的变化
当两人见面的时候,程世清并没有表现出充分的尊重,在他看来,现在的自己位高权重,能在百忙之中见他一面,都是对他的一种尊重。
却不想陈云同志天生对权力免疫,不管我自己是啥地位,只要我还是这个国家的一份子,我就要实话实说,且不管对方是谁。
可这位程领导太趾高气扬啦!说什么江西应该成为全国的领头羊。
江西的发展在全国绝对能排上第一名,全国的工厂本应往江西多倾斜一些,国家也无需从国外进口粮食,江西一个省就能完成国家的进口任务。
本来陈云不想多嘴,他想吹牛就任他吹一会儿。可这家伙越说越过分,根本不考虑实际情况。
他当即反问道:“你知道我国每年都要从国外进口多少粮食吗?”
程领导大言不惭地回复道:“不知道,也不需要知道,江西肯定能完成任务。”
陈云有些失望,这才过了多久,程世清怎么变成了这样。
他当即提醒道:“我国每年需要从国外进口100亿吨粮食,你把江西全年的产粮都交给了国家,江西的老百姓吃什么?”
程领导明显无话可说了,可他还是嘴硬来了一句:“江西有办法解决。”
这种不考虑百姓,一味媚上的做法明显不符合实际,与我国的政策根本是背道而驰。
陈云同志的指出非常及时,若是他能及时改正,倒也不至于酿成后来的大错,可惜他不但没有知错,反而因此恨上了陈云同志。
这也是他为什么拒绝在化工厂与陈云同志见面的原因,他认为两个人现在身份、级别不同,陈云同志没有资格见到他。
如此领导,哪里还像我党的干部,这样的人早晚要玩完。
果不其然,其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为了讨好某些人,他甚至开始篡改历史。
因为瑞金、井冈山等革命教育基地均在江西省,他决定以此为核心开发旅游项目。
在井冈山,他竟然挂上了这样一幅画:井冈山会师时,教员握住的不再是朱老总的手,而是成了林彪的手。
如此大张旗鼓地篡改历史,竟然是为了讨好个别人,这与古代的指鹿为马有什么区别?
陈云同志当时就批评了他的这种做法,可是他哪里还听得进去。
结果可想而知,1971年,此人被剥夺了一切职务。
若是继续任由他这么胡搞,估计后代学到的将会是一些虚假的历史。
而陈云同志不久后再次回到了中央,听到程世清的事情之后,他并没有落井下石。
而是说道:“此人胆子不小,有闯劲,在江西还做出了一番成绩的,可惜路子没有走对。”
这就是老一辈革命干部,他们首先考虑的永远不是自身,而是这个国家。
若是自己做的一些事情有利于国家,哪怕给的岗位再小,受到的委屈再多,他们也能接受。
而不是因为这些事情的发生,就随便尥蹶子,若是他们不是这样的人,在那十年动荡的日子过后,还会有多少人愿意义无反顾再次担负起重担呢?
1987年后,陈云同志就完全卸掉了身上的实职,只负责一些顾问类的工作,而不负责参与决策。
他知道未来的路终究要交给年轻人,自己这一代人已经完成了部分使命,接下来这个国家要如何走,年轻人看得肯定比自己更为长远。
而他则每日里以读书写字为乐,直到1995年4月10日才因病在北京去世。
参考资料:
1、陈云在江西调研纪事——《党史文苑》2024年第6期24-26,33,共4页
2、陈云在江西“蹲点”纪事——《党史文苑》2024年第6期F0002-F0002,共1页
3、陈云下放江西轶事——《法律与生活》1996年第4期25-27,共3页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