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把字写得又快又好、又实用又有艺术性是一件很难的事,即使是历史上的名家,也不见得都能做到。而把它发挥到极致的是元代的赵孟頫,他的作品每一个字都精雕细琢、力求完美,继承晋唐诸家笔法,同时还能减省过于繁复的细节处理,使得自己的作品既耐看又便于上手。
学界认为,以赵孟頫的字为启蒙,是领略古人正宗笔法的“捷径”,也是打基础和出成果的“不二法门”。但是,一直以来,赵孟頫始终被人批评,董其昌、傅山等都说他的字“因熟而俗”“俗媚”。当今不少学者、专家,也说“赵体”是“俗书”。
这些观点要么是对赵孟頫作品没有全面的考量,要么是“因人废书”,认为赵氏改节事元、气节有亏,要么就是“太年轻”。董其昌晚年幡然悔悟:“余年十八学晋人书,便目无吴兴,今老矣,始知吴兴书法之妙。”傅山也是如此:“赵厮真足异,管婢亦非常。”
再回到作品本身,赵孟頫晚年的“扛鼎之作”,用笔苍劲古雅,完全没有孱弱俗媚之气,狠狠“打脸”了“俗书”恶评,此作就是藏于台北故宫的《卫宜人墓志》。据考证,这件作品写于赵60岁以后,此时他书艺已达到“人书俱老”的境界,用笔成熟,笔力劲健。
此作又称《卫淑媛墓志》,以行楷书写就。全卷纵27.93厘米、横746.83厘米,共42行、400余字,字径大小约3.5厘米,曾是项元汴天籁阁秘藏宝贝。纵观整作,精致典雅,书写得一丝不苟,美感十足。
赵孟頫的行楷书取法于王羲之、李邕、欧阳询等人,以晋唐楷法为基础,又融入个性,故能自成一家。《卫宜人墓志》用笔细腻精到。先凌空取势,顺锋而入,笔尖再按压、蓄力,调锋、衄挫,行笔中锋立骨,侧锋取妍,书写得流畅灵巧,笔画遒劲苍润,婀娜多姿,骨肉匀称,内藏筋骨。
用笔方圆兼备,转折处时而绞转,如“折钗股”,时而方折顿挫、棱角分明,起笔稳实、收笔干脆,没有直来直去的单调。书写过程中疾徐、轻重、刚柔对比丰富。《卫宜人墓志》结字奇崛,欹正交杂,左右结构有高低、轻重之分,上下之间也有疏密、收放之别,动势十足。墨色枯润相济,章法端严肃整。
《卫宜人墓志》全篇书写得庄严肃穆,笔笔有扛鼎之力,法度严谨,笔路清晰,无一处不妥帖,整个书法史找不出第二件。将它临摹透彻,楷书也就真正登堂入室了。
而今,我们将赵孟頫《卫宜人墓志》进行了超高1:1复制,见此作如见原作,非常便于您临摹和欣赏。如果您感兴趣,请点击下方链接一观!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