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真的只是个小小国家。”
在世界各地,国家们总是以拥有广阔的国土为傲,毕竟土地越大,意味着更多的人口和资源。
但偏偏有这么一个国家,明明拥有超过2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却偏偏只承认自己是个仅有4.3万平方公里的欧洲小国。
那么,这究竟是哪个国家?又是什么原因让它如此“谦虚”呢?
这个“奇特”的国家就是丹麦。
丹麦本土的面积只有4.3万平方公里,大约相当于半个江苏省的大小。
而在大西洋的另一边,有一个被丹麦人有意无意忽视的巨大岛屿——格陵兰岛。
格陵兰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面积高达216万平方公里,是丹麦本土面积的50倍以上。
岛上的矿产资源丰富,包括石油、天然气、稀土元素等战略性资源。
此外,随着冰川的融化,水力发电的潜力也逐渐显现。
那么,丹麦为何对这样一个资源丰富、面积巨大的领土视而不见呢?
丹麦对待格陵兰岛的态度看似矛盾,实则蕴含深意。
在国际舞台上,丹麦更倾向于以一个小国的形象出现,这样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争端。
例如,其他北极国家可能会对丹麦控制大片土地的权利提出质疑,加拿大也可能对格陵兰岛西部海域的主权提出异议。
因此,通过低调处理格陵兰岛问题,丹麦可以巧妙地避开可能的外交麻烦。
从经济角度来看,丹麦选择专注于本土发展是非常实际的做法。
虽然格陵兰岛面积广阔,但大部分地区被冰雪覆盖,开发难度极大。
对于丹麦这样的小国来说,投入大量资源开发格陵兰岛可能得不偿失。
相比之下,集中精力发展本土经济,提高国民生活水平,似乎是更为明智的选择。
此外,丹麦人的文化认同感也影响了他们对格陵兰岛的态度。
丹麦人习惯了自己是个小国的身份,他们以高福利、高生活质量为傲,而不是以拥有大片领土为荣。
这种国民心理也反映在丹麦的外交姿态上。
他们更愿意扮演一个中立、友好的小国角色,而不是一个拥有大片领土的强国。
尽管丹麦表面上对格陵兰岛不太在意,但在国际博弈中,这个巨大的岛屿其实是丹麦手中的一张重要王牌。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格陵兰岛的战略价值日益凸显,引起了多个大国的关注。
美国对格陵兰岛的兴趣由来已久。
二战期间,美国在格陵兰岛建立了军事基地,至今仍在使用。
在1867年,美国就曾提出过购买格陵兰岛的想法,再到现在的2019年,特朗普总统甚至公开表示想要购买格陵兰岛。
虽然这个提议很快被丹麦和格陵兰方面否决,但也反映出美国对这个地方的重视。
不仅是美国,中国和俄罗斯等大国也对格陵兰岛表现出浓厚兴趣。
这主要是因为格陵兰岛在北极地区占据着重要的战略位置。
随着北极冰层融化,新的航道可能开通,格陵兰岛周边丰富的矿产资源也可能被开发。
这些都让格陵兰岛成为大国争夺的焦点。
在这种复杂的国际局势下,丹麦的"低调"策略显得格外高明。
通过淡化对格陵兰岛的主权,丹麦既避免了卷入大国之间的直接竞争,又保留了在关键时刻发挥影响力的可能性。
最后,这其实也与格陵兰岛的历史不无关系。
最初格陵兰岛是挪威的领地,后来才归属于丹麦。只不过那时,丹麦人好长时间都把这个地方遗忘了。
直到18世纪,他们才重新对格陵兰岛感兴趣。
二战时期,美国人还看中了格陵兰岛的战略位置,暂时接管了这里。虽然战后美国把岛归还给了丹麦,但仍在岛上保留了军事基地。
再次期间,格陵兰岛的政治地位也在不断变化。
从最开始的殖民地,岛上的人没什么权利可言,但随着时代进步,格陵兰岛逐渐落得更多的自主权。
到了1979年,格陵兰岛才终于有了自己的议会和政府。
2008年,岛上举行了一次重要的投票,75%的格陵兰人支持自治。
虽然最终的独立权没有获取,但还是有了些更大的权利,比如可以自己管理自然资源,甚至在某些方面可以自己处理外交事务。格陵兰语也成了官方语言。
虽然丹麦表面上对格陵兰岛不太在意,但实际上一直在暗中布局。
丹麦每年都给格陵兰岛大笔补贴,这笔钱占了格陵兰岛国内生产总值的30%左右,相当于格陵兰岛经济的命脉都掌握在丹麦手里。
军事方面,丹麦也没闲着。虽然格陵兰岛离丹麦本土很远,但丹麦在岛上保持着军事存在。
这不仅是为了保护格陵兰岛,更是丹麦在北极地区的战略布局。
丹麦还很聪明地在教育方面下功夫。
他们为格陵兰岛的学生提供各种奖学金和学习机会,鼓励他们到丹麦本土深造。
这样一来,格陵兰岛的精英们自然而然地对丹麦产生了好感,回到家乡后也更容易支持与丹麦保持密切关系。
丹麦的这种战略智慧,值得其他小国学习。
在大国博弈中,小国往往处于被动地位。
但丹麦通过巧妙运用格陵兰岛这张牌,成功地在大国之间找到了平衡点,甚至在某些方面还能左右局势。
在国际关系中,实力不是决定一切的因素。
小国如果能够巧妙运用自己的优势,同样可以在世界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
信息来源:齐鲁壹点,2019-08-19,昱见|面对特朗普“强买”,丹麦为啥不敢说格陵兰岛是自己的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