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老登电影”这个词迅速在豆瓣上流行起来。这几天甚至已经突破电影的范畴,拓展为“老登艺术”。
“老登”是北方的一句骂人话,属于懂的都懂,不懂的我也不方便解释的那种词。
而“老登电影”这个词,是对比着“小妞电影”发明出来的。“小妞电影”是指那些以女性角色为核心,男性退居配角的爱情电影。这个词在发明之初也不是什么好词。
典型的“小妞电影”比如诺拉·艾芙隆导演的《当哈利遇见莎莉》《西雅图夜未眠》《电子情书》等等。
诺拉·艾芙隆电影的御用主演梅格·瑞恩
那么“老登电影”又是个什么玩意呢?有网友总结说:“老登电影”就是那种”含男量过高”“雄竞题材”“男性角色占主导”的电影。
拿“TOP250”开刀
YIQIYINGCHUANG
豆瓣网友评选的“老登电影”名单真是闪瞎我的狗眼,豆瓣“TOP250”名单里的前100部电影,有56部被归入“老登电影”行列,占据了“半壁江山”。
部分“老登电影”含“登”量
那么为什么要评比“老登电影”呢?这还得从邵艺辉导演的那部《好东西》说起。
《好东西》自然是好东西,影片上映之初我就赞叹,中国终于拥有了自己的诺拉·艾芙隆。
上映之后《好东西》收获的赞美就更不用说了。截止我写稿的时候,《好东西》的票房就已经达到4.45亿,豆瓣上有超过50万网友给出了9.1的高分。
不过这种高度赞美也遭遇了质疑,很多人认为《好东西》配不上这么高的评价。这种高分完全是女性观众基于自身立场捧出来的。
这种质疑可以分两头说,一部分质疑是针对电影本身就事论事,但还有相当一部分质疑,纯粹就是看到女性电影大受欢迎感到不爽,这种事在《热辣滚烫》和《芭比》上映时都发生过。
但这些质疑声也激怒了很多女性网友,她们发出疑问,女性电影不配这么高分,那么那些高分的男性电影就配吗?
于是乎,网友们就开始检索豆瓣“TOP250”名单上的高分电影,把那些带有明显男性风格的影片提溜出来,命名为“老登电影”。
而且豆瓣网友们不仅要把“老登电影”拉出来示众,还要评选出属于女性观众的豆瓣“TOP250”,在评选者看来,这些电影要比那些“老登电影”更具价值,更加值得观看。
“教父”是个缝合怪
YIQIYINGCHUANG
但有一件事,不是说你宣布哪部电影是“老登电影”它就是了,你得给出理由。用李敖的话讲,你不能只宣布它是个王八蛋,你还得证明它是个王八蛋。
于是乎有网友把电影《教父》作为典型拉出来“行刑”。这位网友评价《教父》,在立意上没有任何可取之处,这种片子专拍缝合怪。
《教父》剧照
什么叫“缝合怪”?就是“主人公既是一个反社会,反体系,破坏规则的激进边缘人,但另一方面,他又最守规矩,讲传统,体面的要命的保守清教徒。”
“这些缝合怪角色非常受欢迎,是因为他做到了既要又要且要,和2.0大女主故事的‘女主既有爱情又有事业’”一样,属于一种最懒散的‘意淫’。”
的确,按照这样的标准衡量,很多男性角色都摆脱不了“缝合怪”的指控,陈浩南必须是缝合怪,至尊宝怎么能不是缝合怪,邦德简直是缝合怪中的缝合怪。
《古惑仔》剧照
当然,在豆瓣网友眼里,这都是些浅显的缝合怪,她们要去那些经典影片里挖掘那些隐藏得很深的缝合怪。或者说,她们要剥掉“经典影片”的外衣,露出这些电影皮袍下面的“老登味儿”。
讽刺的是,有些导演的作品“老登味儿”十足,却因为评分不够高而不配进入老登电影名单,这让不少网友替他们感到遗憾。
《拯救大兵瑞恩》剧照
更有意思的是,豆瓣网友们预判了可能面临的质疑。比如列“老登电影”清单会扫射到我爱的作品和创作者吗?
有网友给出的答案是,会,但是没关系:“认证老登作品并不等于全盘否定它的艺术价值,也不影响我爱它们,或是曾经爱过它们,以及承认可能深受它们的影响与塑造。同时,承认对它们的爱与塑造,也不影响我进一步意识到它们对我的塑造可能是有毒的,我会退回这份塑造并对自己进行重塑。”
这话的意思再明显不过,过去我曾受到它们的迷惑,但是现在我觉醒了,我要把小时候喝进去的“毒奶”吐出来。
《两杆老烟枪》剧照
我想我理解豆瓣网友们罗列“老登电影”的目的,她们想要表达这样一种观点:过去基于男性视角的评价体系并没有给女性作者以足够的尊重。
换句话说,在过去这100年里,你们男性观众尤其是影评人凭借着自己的话语权把那些男性电影统统捧上了天。那么现在我们要凭借自己的话语权扭转这个局面,告诉你们这些所谓的经典电影里面有很多根本不够格。
只是一种表达
YIQIYINGCHUANG
说实话乍一看这份名单我有些不以为然:男性视角并不是这些电影成为经典的全部原因,甚至不是主要原因,你们难道不仔细分辨一下影片的艺术价值就下结论吗?
这样的评选让我想起之前一些网友拿着“三观不正”的标签去审阅那些经典的文艺作品。《包法利夫人》描写通奸,三观不正!《英国病人》讴歌出轨,三观不正!《洛丽塔》居然同情恋童癖?作者莫不是个变态?!
你会发现这两种评价方式,尽管角度不同,但是模式一样。都是简单的用某一个标签否定一部作品的全部价值,非黑即白,非对即错。
然而正当我打算打着“艺术价值”旗号对“老登电影”名单口诛笔伐一番时,我突然意识到“老登电影”和“三观不正”这两个标签有着本质区别。
评选“老登电影”只是女性影迷基于自身立场的一次表达,她们有没有权利表达?当然有。她们有没有因为这次表达而侵犯了谁的权益?并没有。
因为不会有任何一部影片因为入选”老登电影“名单而被下架。她们抵制“老登电影”最狠的方式,也就是不看到头了。
而网络表达,就难免会有过激的言论,这很正常,如果因此而破防,那未免太脆弱。而如果我们真去掰扯那些经典影片该不该入选“老登电影”名单,也多少有些“认真你就输了”的味道。
但是评价“三观不正”的网友们可并不仅止于表达,他们还用了一个大杀器——举报。既然我看你不爽,那么我就要让你消失。
这并非危言耸听,前两年有家长就打着“儿童不宜”的旗号把《伊索寓言》给举报了,要求书店全部下架,反正就是我孩子不能看,谁家孩子也别看。
当然,很多举报因为太过无稽而不了了之,但是这种行为本身的危害性却非常大。
就像电影《乱世佳人》,因为“讴歌”了奴隶制时期美国南方种植园奴隶主与奴隶间的脉脉温情而遭遇下架。
有意思的是,如果从女性视角出发,《乱世佳人》又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女性电影,它在豆瓣“女性电影TOP250”的榜单中名列第十四名。
这正好证明了文艺作品所具有的复杂性,我们也因此能够看清简单的标签化评价对于经典文艺作品所造成的伤害和不公。
不过好在,对“老登电影”的批评只停留在了表达的范畴,而人们当然拥有表达的权利。你可以不同意她们的观点,但你得捍卫这个权利。
所以,哪一部电影入选了“老登电影”这份名单其实并不重要;“我不认同你们的权威,我要发出我的声音,列出我的名单”,这个更重要。
作者丨牛角
永远的新文化报评论员
排版丨pelyliu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豆瓣及网络,
若有侵权请主动联系我们。」
益 起 推 荐
关 注 【 益 起 映 创 学 堂 】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