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匈奴人,到底去了哪里?这是很多历史爱好者经常会提到的一个问题。

是汉武帝把匈奴给灭了吗?当然不是,汉武帝很勇猛,举全国之力,对匈奴发动了多次打击,但是,汉武帝也仅仅是把匈奴打残了而已。

从匈奴在草原上崛起,到东汉窦宪彻底结束他们的草原霸主地位,匈奴和汉朝之间,整整进行了300多年的战争。

一提起汉朝和匈奴之间的战争,人们津津乐道的是卫青,是霍去病,是封狼居胥,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汉朝也打了不少败仗,尤其是汉武帝晚年,几乎全是败仗,而且,还让匈奴俘虏了不少名将。

比如李陵,李广利,赵破奴。

那么,匈奴为什么没有重新恢复活力,反而越来越垮,最终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相比秦始皇的御敌于长城之外的防守策略,汉武帝是主动出击,把战场摆到匈奴人的家里,每一次战争,都是对匈奴人家园的一次破坏。

以前,都是匈奴人南下抢中原人的物资,后来汉武帝也学会了这一招,每次打仗,都会把匈奴人的牛,羊,马给抢回一大批。

这些牲畜都就是匈奴人的全部家当。因此,虽然匈奴人在后期打了不少胜仗,但是却是越打越穷。

其次,汉武帝善于筑城,每攻打下一块地方,就会在那里建造一座城市,然后从中原移民过去人口,不断的压缩匈奴人的生存空间。

比如,在河南战役之后,汉武帝在河套地区设立了五原郡和朔方郡,从辽东地区移民人口过去进行戍边。在河西战役之后,汉武帝在河西走廊上设立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

河套地区和河西走廊,是匈奴人南下的两个重要入口,现在都被汉武帝牢牢占据,匈奴人南下困难。他们本身就没有任何生产,所有的生活物资全靠南下抢掠,不能南下,匈奴人的日子就过的相当艰难。

再次,匈奴内乱不断。汉武帝死后,匈奴出现了五单于并立的局面,相互捉对厮杀,最后分裂成了南匈奴和北匈奴,南匈奴投靠了大汉,北匈奴被压制在了漠北一带,陈汤喊出了“敢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口号,最终消灭了北匈奴。

东汉之后,投靠大汉的南匈奴再次分裂为南匈奴和北匈奴,南匈奴依附东汉,北匈奴在西域,漠北一带活动。

也是天绝匈奴,他们碰上了大灾年,蝗虫肆虐,把草吃的是一点不剩,只剩下一口仙气吊着的北匈奴,被东汉外戚窦宪一把推倒,彻底结束了匈奴人在草原上的统治地位。

下面,我们就简单的梳理一下,匈奴和大汉之间300年的战争,看一看草原霸主是如何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之中的。

1

匈奴和大汉的蜜月期

匈奴是一个古老的北方游牧民族,据《史记》的记载:

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xiǎn yǔn)、荤粥(xūn yù),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

在先秦时代,北方的游牧民族有很多,称呼也不一样,有山戎,犬戎,鬼方,猃狁,荤粥等等,到了秦朝以后,中原人统一称呼他们为“匈奴”。

匈奴人是典型的部落氏生活,他们逐水草而居,没有固定的住所,也没有统一的国家,直到有一个叫“头曼”的人出现,他统一了匈奴各部,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国家,并自封为“单于”,从此以后,单于,就成了匈奴最高首领的称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头曼生活的年代,正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大将蒙恬带着30万大军,把匈奴人赶出了河套地区,阴山以北,并长期在那里驻扎,匈奴人一直没有机会南下。

楚汉交替之际,头曼的儿子冒顿杀了父亲,夺取了单于的位置,他趁着中原大乱,再次出兵占领了河套地区,直接威胁新生的大汉。

公元前201年,冒顿攻打驻扎在马邑的“韩王信”,这个马邑在今天的山西朔州,是大汉朝北方的门户。

韩王信实力不行,直接投降了匈奴,刘邦听说后,要亲自清理门户,带着陈平,樊哙等人就杀了过来。一路上很顺利,不但打败了叛军,连匈奴人也给揍了好几顿。

刘邦就有点轻敌了,不顾娄敬的劝说,一意孤行的带着3000骑兵往前追,结果中了冒顿的埋伏,被困在白登山上7天7夜。

在陈平的建议下,刘邦拿出了大笔的金银,去贿赂冒顿的老婆,最终才得以脱身,

回到长安后,娄敬再次给刘邦建议,和匈奴实行和亲政策,把大汉的女人嫁到匈奴去,暂时稳住匈奴,给大汉一个喘息的机会。

这次,刘邦再也不敢小看娄敬了,听从了他的建议,派出公主到匈奴和亲,匈奴和大汉之间,也进入了一个短暂的蜜月期。

说是蜜月期,其实匈奴也没有停止南下侵扰,没办法,这是他们的生活方式所决定的,除了会放牧,其他生活用品他们全部不会制造,只能来中原抢。但是,双方没有爆发大规模的战争。

这为大汉朝赢得了宝贵的休养生息时间。

2

汉武帝的雷霆出击

刘邦去世后,大汉经历了短暂的吕后专权,汉文帝继位后,一方面大力发展生产,提升国力,另一方面继续向匈奴和亲,保证国内的稳定。

到了汉武帝继位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