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1938年3月2日,山西隰县千家庄,一声孤零零的枪响,走在部队最前头的林彪一头栽下马来。

这一枪,打得确实不轻。幸好只是贯通伤,没有伤到主动脉和脊柱,不然,后果难料。

后人都说林彪之所以会挨这一枪,是因为他穿了缴获的日军黄呢子军大衣,让晋军误会了。其实,惹祸的确实是黄呢子军大衣,但林彪却并没有穿,他负伤时穿的是灰布面丝棉里的八路军干部大衣。之所以让晋军产生了误会,一是由于阎锡山的部队没有及时把八路军部队路过的信息传达到位;二是林彪率领的这一支小部队确实很多人都骑着日军的大洋马,穿着日军的黄呢子大衣,又在日军大部队通过之后出现,这不由得不让晋军误以为这支小部队是日军的后续部队,这才打了那一枪。

林彪负伤的消息一经传出,顿时引起了国共双方的极大重视,但相对于国民党方面半真半假的嘘寒问暖,延安方面是最紧张的。因为根据伤情判断,林彪绝对是无法在短期内重上战场了。那么,究竟由谁来接替林彪统帅115师这一支抗战劲旅呢?

接替的人选主要有五位。

第一位人选:聂荣臻

从职务上来说,聂荣臻是115师的副师长,在师长负伤不在位的情况下,无疑是顺位的第一人选。

太原会战失败后,山西的正面抗战已经基本结束。为了更好地打击日寇,在接下来的持久战中占据更为有利的战略态势,115师进行了第一次分兵,聂荣臻率领着师直属部队和一个独立团、一个骑兵营3000余人的兵力已经挺进山西东北部的五台山地区进行敌后战争去了。此时,晋东北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正建设得热火朝天,轰轰烈烈,在这种情况下把聂荣臻从五台山地区调回,似乎不太合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彪 图片来自网络

第二位人选:左权

作为八路军副总参谋长的左权无疑是非常合适的人选。

左权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又在苏联伏龙芝军校学习过,有着丰富的战斗经验和军事理论知识。在长征到陕北后,左权代理过红一军团军团长职务,由他来接任主要由红一军团改编而成的115师师长毫无生疏感,很快就能上手。

可是,由于八路军总参谋长叶剑英常驻“国统区”协助周恩来工作,也确实脱离不开。叶帅在大革命时期就在国民党军队中担任高官,和国民党上层军官有着比较良好的关系,由他来协助周恩来在“国统区”工作,会起到别人根本无法替代的作用。也因此,叶帅虽然担任八路军总部总参谋长,但实际工作都是由左权这一位副总参谋长在挑大梁。要是把左权派到115师去做师长,那八路军总部在短期内也确实无法在短期内找到下一位合适的人选了。因此,派左权去接替林彪也不合适。

第三位人选:罗荣桓

在红军时期,罗荣桓就一直和林彪搭档,关系相对良好。而且,115师主力原红一军团各位将领都是罗荣桓的老部下,罗荣桓指挥起来毫无问题。

115师分兵后,在敌后建立根据地,扩大抗日武装是当时最重要的工作,罗荣桓是红军中最为出色的政工干部之一,由他来接替115师师长,将会是最为合适的人选。

第四位人选:陈光

在红军时期,陈光就以骁勇善战出名,在反“围剿”时期和长征时期,陈光都立下了赫赫战功,其在红一军团的地位也由团长、师长直至红一军团代理军团长。在115师组建时,陈光担任第343旅旅长,以在红一军团的地位而论,陈光仅次于林彪、聂荣臻和罗荣桓,在聂、罗二帅都不适合代理115师师长的情况下,陈光无疑是最佳人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第五位人选:徐海东

115师组建时下辖第343旅、第344旅,以原红15军团为主体的部队编为第344旅,旅长徐海东。但在115师分兵后,徐海东率部奔赴华北抗日战场,似乎也不适合把他调回。

况且,115师的主体,尤其是由师部直接指挥的343旅是由红一军团改编而成,似乎也不太适合由徐海东来接替林彪代理师长。

就此分析,最适合代理115师师长的仅有罗荣桓和陈光二人。可这二人一偏重于军事,另一人偏重于政工,最终二人中由谁接替林彪,关键在于延安方面对下一步的工作重心放在哪里。

3月2日24时,经过了认真考虑,毛主席和军委参谋长滕代远联名致电罗荣桓:

“林之职务暂时由你兼代。”

从这项任命来看,毛主席对八路军下一步的战略动向的重点是放在了在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快速壮大队伍上来。

可由于八路军总部和中央军委不在一地,双方在任命由谁来代理115师师长这个问题上出现了不一致。

就在林彪负伤那天的下午5时,八路军总部已经下达了命令,由343旅旅长陈光代理师长。

毛主席得到消息后,认为既然八路军总部已经下达了委任陈光为115师代师长的命令,并且也已经呈报第二战区,就不应更改,于是就认可了八路军总部的安排。这就是毛主席先命令罗荣桓代理115师师长,为何又变为陈光的原因。

不久,罗荣桓担任115师政委,从此开始了陈光、罗荣桓搭班子的时期。

1939年3月,陈光和罗荣桓率部进入山东,放手发动群众,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由于在抗战初期敌强我弱,因此,115师初进山东时,陈光总体的指挥还是非常灵活机动的,他根据双方实力的对比,总能扬长避短,出其不意的战胜日军。虽然115师在进入山东时打了一场“陆房战斗”,使部队遭到了一定的损失,让陈光受到了一些非议,但这个责任并不能让陈光一个人来负。

115师刚进入山东时,对敌情和民情还未全面熟悉掌握,而且,115师随军携带的大量骡马和师部人员太多,目标太大,对部队的行军速度以及隐蔽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而且部队刚由山西进入山东,由过去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转变为平原游击战,也是需要一定时间来适应的,并不能因为一战受损较大就全面否定陈光的指挥才能。

况且,“陆房战斗”八路军虽然伤亡300余人,但毙伤日伪军1300余人,但以战果而论,115师并非打了败仗,而是一场胜仗才是。之所以陈光在“陆房战斗”后受到了批评,很有可能是两个原因:

其一、由于陈光对山东地区的敌情判断不明,以至于在突围时不够果断,耽误了最佳的突围时机,给部队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

其二、115师牺牲的战士虽然并不太多,但都是经历过长征的老骨干,在这个意义上来说,确实损失很大,以至于引起部下们的不满。

但自“陆房战斗”之后,陈光指挥115师在山东战场连战连捷,通过郯码战役、白彦战役、青口战役等战役逐步在山东站稳了脚跟,开辟了大片根据地。到了1940年,115师在陈光的指挥下,仅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部队就已经由初入山东时不到7000人发展到了76000余人,扩军达到了10倍,这其中固然有罗荣桓出色的政工工作做配合,但陈光在军事上的贡献是不容抹杀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但陈光是有缺点的,一是在工作方法上简单粗暴,听不进别人意见,群众关系较差;二是在和日军作战时仍然未能彻底领会毛主席提出的”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的精髓,在很多时候,尤其是部队发展壮大的时候,仍然按照红军时期和国民党军队作战时使用的运动战等战法。这种战法用来打国民党可以,但是对于装备精良的日寇来说,一是容易暴露八路军的实力,使日寇更加把注意力集中在八路军身上,不利于八路军在山东地区的发展;二是这种战法虽然可以给予日军极大杀伤,但自身的损失也很大,这对于仍处于发展时期的八路军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同时,在山东地区并非仅有115师这一支由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由朱瑞、黎玉领导的山东纵队也是一支非常重要的抗日力量。但由于陈光在处理同志关系方面的方式方法较差,使得他和山东纵队的领导们关系紧张。这些不利因素无疑将对山东地区发展良好的抗日大局带来影响。因此,在1943年3月,陈光奉调回延安。

陈光虽然个性强硬,在山东时和罗荣桓在工作中产生过不少矛盾,但他又是光明磊落的,并未因二人在工作上的矛盾而不实事求是。在离开山东之前,他对工作人员说:

“几年来的实践证明,罗荣桓同志是正确的。”

陈光奉调回延安,并非是他在山东时期在军事上没有建树而被调回。关于这一点,在陈光回到延安后组织上给他的“我军有数的几个军事人才之一”的评价中就可以看出。

可惜,还是因为性格原因,最终造成了名将陈光的人生悲剧。

1954年6月7日,陈光在武汉因意外去世,终年49岁。若非如此,在1955年授衔时,一个大将军衔是少不了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