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配图,内容为上海公墓祭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法兰克福评论报》原文,并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自打144小时过境免签落地并吸引来很多外国游客后,中国旅游火了,中国的各种优秀基建更是火了,外国博主们纷纷在油管、tiktok上发布自己的真实体验,引发“真实中国”热议。

逛公园、吃早点、涮火锅,外国游客们亲自走进中国,感受中国文化,惊叹之余,也为西方媒体报道中的“危险国度”这一荒谬谎言感到愤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很安全,不论白天还是黑夜,也不管是妇女还是儿童,都可以自由地享受街道,不用担心流浪汉或是黑帮的袭击。”这是很多外国游客抵达中国的最大感受,更别说中国基建设施非常完善,城市地面干净整洁,这是很多西方发达国家做不到的。

12月5日,奥地利作家弗兰佐贝尔在德媒《法兰福克评论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其中提到自己在中国看到不一样的景象,并表示自己非常惭愧于曾经对此一无所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让世界亲眼看见中国

与其绞尽脑汁与西方争辩“中国并非你想象中那样贫穷老旧”,倒不如给他们一个机会,让他们亲眼看看这个世界,并非只有阴间西方媒体口中的模样。

很多人对中国抱有敌意,很多人和善地想了解、认识中国,但不管态度如何,只要你在媒体上分享中国有关的内容,就总会有人愿意浏览,“中国旅行”已经成了一个崭新的流量密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其中仍旧存在不少找茬的内容,但总体来看,不少人对中国旅行还是非常惊讶的,因为中国能做到的很多事情,在国外绝大多数国家中,完全是天方夜谭。

网友评价:“让过境免签讲中国故事,比起我们自己讲要好出千,事实和真相就是对外媒双标、偏见、还有舆论最有力的驳斥,让一个活生生的真实中国出现在外国人面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也许不够好,但绝对不比外边差, 中国的免签政策好,让中国与西方的沟通之门洞开,随着了解的深入,让西方民众对中国才有了直观的印象,也让西方多年来的谎言不攻自破!”

中国一直在向未来发展,落地上海,不少外国友人会惊叹于中国的摩天大楼,更惊叹于摩天大楼之下,中国干净、整洁的道路交通,完全就是人们在千禧年代中,期待的那个新世界——干净、繁华、效率极高。

“人们衣着时尚,至少这是我的第一印象。”作家弗兰佐贝尔如此写道。

作者弗兰佐贝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强度使用电子支付、可以仅依靠一部手机完成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并且生活中处处是便利的科技,这种让很多中国人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令弗兰佐贝尔震惊,因为他对中国的印象还停留在上世纪、上上世纪、甚至上上上世纪,亲自来到中国,让他看见了不一样的城市风光,甚至比美国曼哈顿还要更“city”。

弗兰佐贝尔还提到了最近这一年美国、欧盟常常提及的中国电车问题,他讲到,在中国几乎看不见明显的雾霾,因为大家都在使用电动车、轻便摩托车、自行车,那些令人困扰的内燃机汽车并不明显,而货车只能在夜间进入城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傲慢与偏见仍在,但也算是个好开头

不过弗兰佐贝尔并非完全夸赞中国,比如他提到一些个人不良习惯,然后将其归结于群体共识,认为“粗俗野蛮”是中国大众默认且习以为常的一件事。

而当提到一些中国饮食和习惯的时候,他也理所应当地开始批判,专捡奇葩食物讲,比如猫肉、狗肉、蝙蝠、乌龟、蝎子和蚂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可否认的是,这些令外网“集体声讨”的食物的确存在,也的确能够冲击不少人的认知,但将少数的话题拿来大书特书,并且暗示似乎这样的现象非常常见,又何尝不是一种傲慢——“啊~果然如此,被我抓到了吧”。

城市完美基建的事实令弗兰佐贝尔无处可黑,只能老实将这些夸赞放在表面上,而在夸赞之后,却是对风俗文化,语言习惯的攻击——“中国人是否因为学习了大量相似的文字而善于复制,但却不善于创造?”也算角度清奇了,甚至还提到中国之所以人口多,是因为瓷器上能够繁殖细菌的可能比陶器要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弗兰佐贝尔似乎很在意中国人不怎么会说英语,表示这让他的旅行变得困难重重,甚至还非常阴阳地在文章中提到“最好不要提到西藏和维吾尔族”,好似美西方口中所谓的“西藏饱受压迫”是真的一样。

显然,弗兰佐贝尔对中国之旅的评价虽然非常真实,但真实之中却夹带了不少偏见与傲慢,甚至这些偏见与傲慢是他自己也未曾察觉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关于文章开头提到中国各项现代技术带给人们的便利,他还在结尾打了一个回旋镖,称“技术化的世界实现了‘无缝监控’”,想来也是颇受“监视论”荼毒,以至于不愿相信这些监控只是为了保障安全,而不是剥夺人们的自由、偷窥人们的隐私。

“我想不出还有哪个国家的人种如此单一——百分之百的中国人,尽管他们并不单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彼此间有着很大的生活差异,但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认知:“我是中国人。”可即便是这样的和美的结果,仍是得到了这位作者赞同却也似乎不赞同的态度。

“这会是我们的未来吗?”望着这样一个陌生的国家,弗兰佐贝尔疑惑道,虽然存有偏见误解与不相同的观点,但话落尾声,他依旧呼吁或许中西方应当相互学习,共同促进美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考资料:
1.奥地利作家在中国:这会是未来吗?2024-12-07 08:23·环球时报
2.Unterwegs in China – Hinter der Großen Mauer -FR-Stand:05.12.2024, 15:55 Uhr(德语原文)
3.奥地利作家在中国:用手机叫出租车、在餐厅订餐并付款……很惭愧我对中国一无所知2024-12-07 06:33·环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