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梦晓

如果说冬交会是一场农产品争奇斗艳的盛会,那么,在光鲜成果的背后,离不开无数农人不断“向种图强”的奋进——12月7日,在第27届冬交会现场,无数“新奇特优”农产品的亮相,呈现出农业领域不断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蓬勃态势。

步入三亚馆,新鲜瓜果、特色农副产品、南繁科研成果等让人目不暇接,充分展现了三亚农业发展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令人眼前一亮的是三亚“首引”“首种”的热带水果黄晶果。

“好的果子种苗不易得,而且种植难度大,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和成本。”谈及引种培育黄晶果,海南金之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必伟如是说。为何三亚仍坚持选种这一品种,在于其良好的市场效益。

切开一颗黄晶果,果冻般的果肉爽滑甜糯,老少皆宜,在冬交会上吸引了一大波“粉丝”。“同样是一亩地,选好了种子,就能产生更多效益。这一次黄晶果的参展不仅丰富了冬交会的展品,也展示了三亚在热带水果引进和培育方面的实力。”何必伟表示。

不断追求更优质的品种,是每一位农人毕生的追求。深耕农业领域十几年,在昌江黎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杨玉娟看来,种植类似一条抛物线,产果能力、市场受欢迎程度总会达到一个顶点,继而开始走下坡路。“做农业要做的就是在走下坡路之前,能够找到更好的替代品,更进一步来说,就是找到更好的种苗。”

杨玉娟的这一观点,源自她的亲身体验。她介绍,早些年红心火龙果刚在市场上走红时,成为农民争相种植的香饽饽。然而品种存在退化现象,品质、口感等各方面下降后,加之消费者又被新的爆点吸引,高价的农产品逐渐廉价。

在杨玉娟看来,此时,要做的便是不断地推陈出新,紧紧握住“种子”这个关键源头,寻求更新迭代,方能打好农业“翻身仗”。

“种子是农业的源头”,不少农户和企业也意识到这个问题。近年来,不断有企业走出国门,发掘更受欢迎的种质资源,将其培育成拳头产品,引领农业新风潮。

今年冬交会上,“向绿图强”也成为一个关键词。12月5日,全国首个可溯源凤梨碳足迹系统正式发布,标志着海南凤梨产业迈入“碳足迹管理”时代,成为海南农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项成果,为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的农业产业体系提供“海南经验”。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农业种植越来越科学,农人观念的不断转变,农业技术的提升发展,种植出更高价值、更绿色环保、更有看头的农业品种,已经成为年年有、年年新的事情,新质生产力在农业领域也将有更生动的体现。

(海南日报海口12月7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