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时任外交部长陈毅正坐在从阿尔及利亚飞往北京的飞机上,不同于此时窗外的晴空万里,陈毅此时的脸上黑沉的仿佛能滴出墨来。

他紧紧盯着手里的报纸,紧抿着双唇,眼神里的光似乎能把报纸盯出一个洞来。

“部长,中央的电文发过来了,请您下飞机后务必立马前往西花厅,周总理有事同您商量。”陈毅的工作秘书走了过来,手里还拿着上飞机前刚刚收到的电文。

“行,我知道了,这次真的是我太莽撞了。”陈毅长叹了一口气,展开了新到的电文,疲惫地摊到了座椅中。

此时北京的西花厅却是另一番场景,一向温文尔雅的周总理此时却发了一大通火,无论周围人怎么劝说都不能平息总理的怒意。

已经在外交场上叱咤风云多年的陈毅究竟犯了怎样的错,能让一直以脾气好著称的周总理火冒三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外交工作无小事”

说到新中国的外交,可谓是从一开始就直接进入了困难模式。复杂诡谲的国际环境,加上意识形态领域难以调和的矛盾,导致新中国的外交之路注定起步晚、路途远、难度大。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刚刚实现国内基本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不得不面对对外交往的问题。

我们不可能向清政府时期那样闭关锁国。只有摧毁帝国主义企图孤立、控制新中国的阴谋,与世界紧密地联结起来,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独立,恢复我们在国际上应该享有的主权。

这时,由谁担任新中国的第一个外交部部长就成了问题。

就在众人众说纷纭议论不休的时候,有人向毛主席提议由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陈毅担任这个重要职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这个建议却让见多识广,在战场上从来都是一往直前的陈毅少见地选择了拒绝。

他笑着摆摆手说:“我肯定不行,我就是个带兵打仗的料。玩不来谈判桌上文邹邹的那一套,万一说错的什么话,这影响的可是我们整个国家的形象啊。要我说,还是周总理合适,他经验丰富,对国际局势也了解,脾气还好,这个外交部长啊,非他莫属了。”

没想到一语成谶,陈毅这句话在几年后还真成了现实。

但当时大家都没把这句话当回事,反而觉得他的提议十分合适,最终周恩来成了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外交部部长。

“外交场上无小事”是周总理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1953年12月31日,周总理刚上任后没多久,就在北京接见印方代表团成员时,提出了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原则在1954年4月29日中印两国政府签署相关协定中,正式的作为指导两国关系的准则。最终成为了我国与别国交往中,最基本的原则。

在周恩来的带领下,新中国的外交逐步开辟了一条与亚非国家开展友好往来的新道路,逐渐打破了帝国主义对于新中国的封锁。

但身兼数职,加上长期高强度的工作,使得周总理的身体逐渐有些吃不消了。看着日渐疲惫的周恩来,毛主席也是十分着急,他觉得是时候该为周总理寻找一位合适的接班人了。

这时候,他再一次想起来当初众人提议的陈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