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文共3982字 | 阅读需8分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元755年十二月,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举兵叛唐。

唐玄宗任命安西节度使封常清为范阳、平卢节度使,去东京招募兵马,抵抗叛军。

任命高仙芝为讨贼副元帅,屯兵陕郡。

叛军一路杀来,势如破竹,洛阳一战,封常清临时招募的部队溃败,东京失陷。

封常清带领残部与高仙芝在陕郡汇合,依旧顶不住叛军的攻势。

二人决定继续后退,固守潼关。

潼关若破,长安不保,玄宗很不放心,便任命宦官边令诚为监门将军,去前线监军。

边令诚很活跃,不停地给高仙芝提着各种意见。

高仙芝打了一辈子仗,怎么可能听一个阉人,把他晾一边,懒得搭理他。

等到唐军退守到潼关,边令诚跟玄宗告状,说封常清召了一堆乱贼,高仙芝畏敌,故意放弃陕郡,还克扣军饷。

玄宗大怒,敕令去军中斩杀封常清和高仙芝。

封常清派了三路使者去宫中辩解,皇帝都没有接见。

封常清临死前给皇帝写了遗表,希望朝廷不要轻视叛军,做好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边令诚带了百余陌刀手去见高仙芝,说,雷霆雨露皆君恩,让你死,也是皇帝的恩命。

高仙芝悲愤无比,我没打过敌人,我认了,但说我克扣军饷,那可是天大的冤枉。

士兵们跪满一地,帮主帅求情,冤声震天。

但无果,边令诚还是冤杀了高仙芝。

河西、陇右节度使哥舒翰正好在长安养病,皇帝授他为兵马副元帅,驻守潼关。

哥舒翰不想去,但架不住皇帝不停地催,不得不去了,本意是固守待变。

北面的郭子仪与李光弼也说,潼关拖着敌人,我们可以直接杀往范阳,捣毁他们老巢。

杨国忠与哥舒翰有过节,担心哥舒翰守稳潼关,立下功劳,日后可能会害他。

便跟皇帝说,哥舒翰再不出兵,只怕是要失去机会了。

皇帝心里火很大,每天一拨拨地派宦官过去,对着哥舒翰狂轰滥炸。

哥舒翰没办法,只得出关。

中了叛军埋伏,二十万唐军一天尽数覆没。

潼关失守,京城岌岌可危。

玄宗带着高力士、杨国忠、杨贵妃、太子李亨,和数十位禁军,趁着长安未醒,悄悄地离开了都城。

行至马嵬坡,陈玄礼麾下骑兵张小敬,一箭射死了杨国忠。

此去蜀地,前途茫茫,这破事是谁惹出来的?

当然是皇帝,但还不至于要弑君,那么就拿奸相来背锅,以定军心。

杨国忠死了,杨贵妃也不能留了,皇帝求情道,她身处深宫,什么都不懂,她又有什么罪过呢?!

高力士帮忙解释,杨贵妃的确无罪,但杨国忠是她哥哥,万一以后她得势了,这些士兵只怕要被清算。

不杀杨贵妃,就不能让将士们安心。

到了这个局面,玄宗心中纵然万分不舍,也不得不从了。

打起精神,继续逃难。

太子被人拦住,说都走了,长安人心便真地没了。

于是,太子和父亲分道扬镳,北上灵武,随后登基继位,是为唐肃宗。

天下易主,唐王朝打起精神,开始收拾残局。

白衣山人李泌跟肃宗提了一个战略,先取范阳,断敌后路,再伺机决战河南,歼灭其有生力量。

肃宗觉得太慢,太保守,他希望能尽快杀回长安,收回洛阳。

这时,唐肃宗迎来了一个好消息,安禄山死了。

安禄山身体本就很差,到了此时,眼睛完全看不见东西。

身上还长了毒疮,脾气越发暴戾,周围的人稍微有不如意的,便是毒打,甚至处死。

就连最宠幸的谋士严庄和宦官李猪儿,也未能幸免,整日战战兢兢。

安禄山的爱妾生了一个小儿子,安禄山喜欢得很,经常吓唬嫡长子安庆绪,小心我废了你。

严庄便跟安庆绪说,迫不得已,也机不可失啊。

安庆绪会意,说,都听您的。

严庄又跟李猪儿说,你都挨了多少打了,说不定下次,就直接打死你了。

李猪儿也说,都听你的。

那天晚上,严庄和安庆绪守在门口,李猪儿拿刀进去,刺入安禄山腹部。

安禄山去枕头边摸刀,没摸着,说,知道了,这是家贼干的。

挣扎了一会,便死去了。

安庆绪秘不发丧,对外说安禄山病重,将自己立为太子,主持国事。

过了几日,才说安禄山病死,自立为皇帝。

公元757年二月,郭子仪依照皇帝旨意,率军从河东出发,准备进兵长安。

在这之前,唐肃宗与李泌有过一次密谈。

郭子仪和李光弼势大,皇帝很不放心,目光穿越到未来,该如何牵制这二位猛人。

皇帝问道,郭李二人现在已贵为宰相,如果他们克复两京,平定天下,那时再无官职可以赏赐给他们,该怎么办?

功高不赏,是君王与权臣共同的烦恼。

李泌回答,过往诸朝,有功的人都会封赏土地。但本朝建立之初,还没有取得关东,只能封官职和虚爵,没有实封土地。

就算有个别封地的,也只让他们享受其上的丝绸和布匹,土地还是国家的。

只封官职,的确有很大隐患,因为没有封地作为长久收益,官员们会在有限任期内谋取最大利益,无所不为。

假设封给安禄山百里之国,那他就会珍惜封国,期望传给子孙后代,便不会谋反。

所以,等天下平定后,分土封爵以赏功臣,二三百里之国,功臣很满意,国家也能控制。

如此两全之策,便不会有隐患。

肃宗听后大悦,你说得很对。

不再对郭李有芥蒂,全力支持二人收复二京。

二月底,郭子仪之子郭旰率前锋,渡过黄河,攻下了潼关,杀敌五百。

还未站稳脚步,叛军援军到了,唐军大败,死一万人。

四月,郭子仪与叛军在渭水边对峙,叛将安守忠假装撤退,郭子仪率军追赶,中了埋伏,官军又一次大败。

皇帝心烦气躁,决定找外援。

唐肃宗以天可汗的名义,派使臣去往回纥,要借兵于外夷以张声势。

回纥人答应出兵,条件便是,西京长安、东京洛阳,二都收复后,土地人众归大唐,币帛子女归回纥。

皇帝要长安和尊严,回纥要钱财和报酬,各取所需,一拍即合。

九月二十五日,各路大军自凤翔进发。

唐军约十五万,号称二十万,回纥军四千余人。

二十七日,唐军到达长安西,在香积寺摆开阵势。

李嗣业为前军,郭子仪为中军,王思礼为后军,回纥军再往后观阵捡漏。

十几万叛军在北面列阵,贼首李归仁出阵挑战,官军追击,李归仁佯退。

逼近叛军阵前,叛军精锐突然冲出,官军退却,阵型大乱。

李嗣业喊道,今天若不拚死抵抗,官军便会彻底灭亡。

袒露上身,手执长刀,立于阵前,奋勇杀敌,刀锋所至,叛军人马纷纷落地。

一口气杀了数十人,才稳住官军阵地。

李嗣业令前军各持长刀,排成横队,向前碾压推进,叛军纷纷后退。

退到一定距离时,官军气势稍弱,叛军同样阵列反向冲过来。

叛军曾是大唐精锐的边军,官军则是勇武的朔方军,两支巅峰状态的唐军展开对决,一时难分胜负。

唐军换一队再冲,叛军也换一队反冲。

双方各自轮换梯队,正面始终保持激战。

叛军埋伏精兵于阵地东面,想从侧面迂回袭击官军,被官军侦察发觉。

朔方左厢兵马使仆固怀恩,领回纥兵袭击叛军伏兵,叛军尽灭,士气大落。

李嗣业领一队精锐,脱离正面战场,绕道至叛军阵后,与阵前大军前后夹击,贼兵开始乱了阵脚。

混乱开始在敌阵中蔓延,终于变成溃败。

大战从中午打到晚上,叛军战死六万,被填于沟堑中的死者无数,其余残兵逃入长安。

仆固怀恩请命,不能让叛军有休养机会,准备夜袭长安。

主帅广平王李俶不允,说,官军打了一天仗,今晚要好好休息。

仆固怀恩坚请不已,来来回回,一夜找了主帅四五次。

熬到天亮,斥候回报,叛军已逃离西京。

沦陷四百八十天后,长安重回大唐。

香积寺一战,关中叛军尽数歼灭,长安百姓哭迎王师。

官军士气高涨,向东追击,准备毕全功于一役。

但战事进展并没有想象中的顺利,叛军仍有强大的实力。

洛阳新店之战,官军再胜,收回东京。

十大节度使出征安庆绪,宦官鱼朝恩去做了监军。

各节度使各自作战,形不成合力,混乱之中,被来援的史思明五万精兵逐一击溃。

战事再次陷入僵局,叛军甚至再次打到了陕州。

幸运的是,叛军又内讧,史思明死于儿子史朝义之手。

官军这边,也是一片混乱。

藩镇兵将哗变如同日常,杀了朝廷任命的节度使,自己再立一个新的。

直到郭子仪再次出马,将作乱主将和同谋四十多人,全部杀掉。

河东各镇这才遵纪守法,乖巧无比。

宦官嫉恨郭子仪,多次在皇帝面前说坏话。

郭子仪心中不安,上表辞去了节度使的职务,回京城闲呆着。

与叛军在洛阳郊外的昭觉寺决斗时,唐军又去请了回纥援军。

唐军大胜,彻底伤了叛军元气。

三个月后,史朝义授首。

安史之乱终于平息,但这已是香积寺之战后的第六年了。

香积寺之战,大唐请了回纥做援军,条件是任其随意掠夺。

长安收复后,回纥首领准备履行约定。

广平王赶忙前来制止,若抢了长安,消息传出去,只怕洛阳会死守,不如攻下洛阳,再抢不迟。

回纥首领觉得言之有理,放过了长安。

一个月后的新店之战,郭子仪与回纥军前后夹击,又大败叛军,安庆绪逃往河北,唐军夺回洛阳。

这一回,双方履行了协议。

回纥军合法地在洛阳城内大肆抢夺,足足抢了三天。

皇帝兑现了承诺,对价则是无数的家破人亡,骨肉相离。

五年以后,洛阳又落入叛军之手。

唐代宗只得继续向回纥乞师,望派兵来助。

收复洛阳,回纥又开始全城大掠,烧杀抢夺。

大火烧了几十天,老百姓死者数以万计。

官军看着眼馋,也开始抢夺百姓财物。

渐次收复的郑州、汴州、汝州都无一幸免,所到之处,大肆索掠。

官军的说法是,这些地方都曾是叛军的据点,抢的都是叛军的东西,有什么不对么?

抢劫持续了三个月,房屋荡然无存,百姓寸缕不剩。

香积寺激战正酣的那日,一千二百里外的睢阳城内,已吃完了茶纸和树皮。

然后吃马,马吃完,吃鸟雀老鼠,所有动物也很快吃完了。

官军收复长安的第十日,叛军攻上了睢阳城墙。

坚守十月之久的将士们已经无力再战,张巡向着西边,天子的方向拜了二拜。

臣已经尽力了,不能保全城池,那就死后成厉鬼来杀叛贼。

城破,张巡被俘,不肯投降,被叛军杀死,终年四十九岁。

睢阳以弹丸之地,区区数千人,与叛军激战四百余战,杀敌无数。

存粮吃尽,树皮吃光,分食军马,最后罗雀掘鼠而食。

其中的三万百姓,更是深陷人间地狱,易子而食,自杀为粮,真真的惨绝人寰。

睢阳城以近乎死绝的代价,死死拖住十几万叛军。

不让其南下,为大唐赢得了宝贵的喘息机会。

香积寺之战,经常被后世称为大唐最“惨烈”的战役。

双方战死十几万精锐,官军最终惨胜。

但这场战争本可以避免,作战的意义仅仅为了天子颜面,想早点回到长安。

同时为了达成胜利,引狼入室。

回纥人此后数十年,肆虐两京,荼毒百姓,也是这次战役的余波。

论及军事上的惨烈,远不及睢阳保卫战。

香积寺之战真正的惨烈,是代价的惨烈。

而惨烈的尽头,永远是平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