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粤港澳大湾区国资国企智库联盟2024年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广州举行。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中央企业智库单位、地方国资委及所属智库单位代表等共50余家单位参加会议。
粤港澳大湾区国资国企智库联盟2024年研究成果发布会。主办方供图
本次会议以“大湾区一体化发展,国资国企的新机遇与新挑战”为主题,现场发布了《国资国企服务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报告(2024 年)》。该报告由南方电网能源发展研究院牵头,各联盟成员单位共同参与编制。
香港、澳门、广州、深圳服务业占比均达到60%
报告指出,在产业发展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已形成以交通运输、商业服务、金融服务业主导的现代服务业体系,以电子信息、装备和材料产业为支柱的先进制造集群。
进一步来说,按照一、二、三产业占比可划分为三类:一是服务业具有比较优势的城市,包括香港、澳门、广州、深圳,服务业占比均达到60%。其中,香港的金融业较为发达,澳门以博彩业为代表的文娱产业成为支柱产业,广州的贸易和商业租赁等专业服务具有优势,深圳的信息科技和金融产业亮点颇多。二是制造业具有比较优势的城市,包括佛山、惠州、中山、珠海、江门、东莞,第二产业占比超过40%。三是第一产业具有比较优势的城市,如肇庆的第一产业占比超过15%,是第一产业占比最高的地区。
珠海、中山、江门产业同质化竞争
报告同时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主导产业各具特色,深莞惠、广佛肇等部分区域产业协同效应显著,珠中江都市圈产业协作水平不及深莞惠与广佛肇都市圈。
其中,深莞惠都市圈产业协同发展水平总体较高,三市产业同构性强,在电子信息、电气机械、轻工日用品等领域呈现较强的区域性集聚。深圳对东莞、惠州的外溢辐射作用明显,尤其在电子信息领域,由深圳向外围逐步扩散的发展态势显著,以华为入莞为典型。
广佛肇都市圈则在部分领域产业协同效应增强。广佛肇优势产业重合度不高,但是关联性较强,形成垂直分工配合。广州的汽车制造业对佛肇的带动明显。珠中江产业均呈现团块式集聚,产业协同发展水平偏弱。
珠中江都市圈三市的产业领域分布相对而言较为分散,且城市之间重合度较高。珠海、中山、江门三市的产业能级没有拉开差距,面临着产业同质化竞争,基于本地特质的产业协作不及深莞惠与广佛肇都市圈的特征显著。
大湾区航空枢纽缺乏有效的协同发展模式
针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面临的突出挑战,报告指出粤港澳大湾区仅四个中心城市的服务业占比均高于60%,其中香港与澳门的服务业占比在90%左右,大湾区其他城市的服务业占比大概是40%至50%,且现有服务业主要集中在相对低附加值的行业。
聚焦广东来看,就地区常住人口数和地区生产总值而言,深莞惠都要远远高于珠中江。此外,大湾区内香港、深圳产业布局完整,经济发展水平高,在科技和创新发展方面具有先发优势,同时大量高科技集群的正外部性和高科技人才的涌进,促使大湾区内部的资源高度集中,影响了非核心城市的资源配置和产业优化。
需要关注的是,报告特别提到粤港澳大湾区航空枢纽缺乏有效的协同发展模式。广州机场、深圳机场、香港机场同为大湾区机场群中的国际枢纽机场,三者空间距离近、功能定位相似,由于缺乏枢纽间的协同,使得各枢纽在航线网络布局、空域资源分配、客源腹地扩张等方面存在同质化竞争。
特别是,广州和深圳的国内航点在国内一、二线城市的航点重复率达到68%,航线竞争激烈;香港、广州、深圳机场的国际航点,航线重复率在70%以上。
就此,如何化挑战为机遇?报告指出,国资国企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应着重聚焦前沿领域,加快布局战略新兴产业,打造链长企业,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同时,优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关键领域人才培育,央地协同培养高素质产业创新人才。
另外,聚焦国资国企如何助力大湾区强化区域合作协同,报告指出,国资国企应通过合资合作、资源共享等方式,强化区域合作协同,共同推动大湾区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区域合作提供更加稳定和可持续的基本保障,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引导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向重要产业创新领域。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 张德威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