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师范类院校向综合性大学转型的过程中,医学学科占据了重要位置。但也有人疑惑,师范院校难道不该专注于培养教育领域的专业人才吗?

撰文丨郭雪梅

责编丨汪 航

自今年8月成立医学部以来,湖南师范大学办医动作频频。

11月起,该校陆续将原有的护理系、预防医学系、药学系提升为二级学院,成立护理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和药学院。稍早前,湖南师范大学还先后与湖南省胸科医院、湖南省第三人民医院签署合作协议,新增两家附属医院。

在省内,虽然湖南师范大学的医学综合实力落后于中南大学、南华大学,但却是国内师范类院校兴办医学院的佼佼者。“医学界”发布的2024中国医学院校综合实力排行榜显示,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位列全国师范类院校办医的第1名、全国第73位。

除了湖南师范大学,“医学界”梳理发现,近年来,以文科见长的师范类院校正在加速发展医学院。但也有人疑惑,师范院校难道不该专注于培养教育领域的专业人才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湖南师范大学药学院揭牌/图源: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部官微

211师范高校加码医学学科建设

今年以来,湖南师范大学屡次加码医学教育,被外界视为“师范大学兴办医学教育”的信号。

湖南师范大学是一所211、双一流院校,办医学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11年由美国人胡美博士设立的“雅礼医院护病讲习科”。后历经多次更名,直到2002年3月,湖南师范大学合并湖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组建了此前的医学院体系。

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在医学学科建设上较为完善,设有临床医学、药学、医学检验技术、预防医学、护理学、康复治疗学等六个本科专业。其中,临床医学专业为国家一流本科建设专业,曾连续9年ESI排名进入全球大学和科研机构前1%。

该校医学院开设的药学、护理学、预防医学、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湖南省一流本科建设专业,康复治疗学专业为学校特色专业。因其在医学教育上的成绩,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也是全国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单位。

在医学院办院20余年后,湖南师范大学于今年8月宣布成立医学部,并聘请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原副主任祝益民担任首任主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部揭牌/图源:湖南师范大学官微

在揭牌仪式现场,湖南师范大学校长刘仲华表示,新成立的医学部将构建包含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等教学和科研机构,以及附属医院、教学医院等临床实践基地。

已经有了医学院,为什么还要建立医学部?

在我国,“学部制”是指高校内部在学校和学院之间增加学部一级的学术组织或行政管理机构,用于协调相关教学科研单位开展学科建设,整合学科资源。

与医学院相比,医学部通常在独立性、规模和研究方向上有所不同,承担的职能作用也更为广泛。根据不同高校的具体情况和管理模式,学部通常可下设学院、系、研究所等不同的组织形式。

例如,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部成立后不久,就宣布在该校原有护理系、预防医学系、药学系基础上成立护理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药学院,旨在引进人才,加强相关学科建设,推进学校的医学教育更进一步。

一年新增3家附属医院

尽管湖南师范大学办医历史悠久,但在湖南省内,其医学综合实力并不占优势。“医学界”发布的2024年医学类院校综合排行榜显示,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在湖南省内排名第3位。

多年来,中南大学和南华大学一直是湖南省内办医的头部高校。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实力深厚,最早由湖南医科大学组建而来,是国家教育部和原卫计委共建的10所部属综合性高校医学院之一,也是我国第一批试办八年制医学教育的院校之一,拥有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等实力强劲的附属医院。

南华大学虽非985、211院校,但拥有的衡阳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是国家卫健委与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地方综合性大学唯一医学院和附属医院。

在2000年与南华大学合并前,衡阳医学院的医学学科建设就已非常完备,如今,南华大学的两大王牌之一临床医学专业就来自衡阳医学院。

作为师范院校,湖南师范大学的发展可圈可点,但毕竟医学学科建设起点不高,早年与之合并的湖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相比湘雅医学院、衡阳医学院弱势不少。此外,师范院校兴办以理工见长的医学院,也一直存在天然“鸿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

在今年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部的揭牌仪式上,该校校长刘仲华强调,医学部建立后将全力塑造具有湖南师范大学特色的医学教育品牌,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添砖加瓦。

早在2021年,湖南师范大学在《湖南师范大学新文科建设工作方案 (2021-2025)》就提出,将加强新文科建设,并带动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发展。这意味着,湖南师范大学正在发力文科之外的理工类学科。

自此,湖南师范大学也开始加速建设医学教育体系。

仅在附属医院板块,据“医学界”不完全统计,2020年以来该校新增5所附属医院,仅今年一年就新增了2家附属医院。 截至目前,湖南师范大学拥有14所附属医院,其数量在全国师范类高校医学院中排名首位。

一批师范大学正在加速“办医”

我国师范院校体系庞大。根据教育部2024年发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名单,我国有公办本科师范类院校122所,其中985、211师范高校9所,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既是985,又是211大学。

“医学界”梳理发现,除华中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暂无医学学科建设和附属医院外,其余几所985、211师范类高校均涉足医学。

其中,有高校设立了医学相关专业或学院,有些虽未有医学学科,但具备了医学院必备的“拥有1所附属医院”的条件。而湖南师范大学则是其中唯一设有医学部的师范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医学界制图

相较之下,一些地方性师范高校在发展医学学科上更为迅速,例如杭州师范大学、湖州师范学院、阜阳师范大学、信阳师范大学等均已设立医学院或医学部,在医学相关专业开设、附属医院数量上也都相对完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医学界制图

从梳理的表格可见,我国师范院校发展医学学科的时间主要集中在2000年前后和2015年后。一方面,2000年左右,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发生了一场大规模的高校合并改革潮,除医学院校并入综合性大学外,一些师范院校也与当地的医学院校合并。

例如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部,它的前身是浙江医科大学杭州分校,经更名后成为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01年,该校并入杭州师范学院成立了医学院,自此走向了师范院校办医学的路径。

另一方面,师范院校转型问题自2000年后便成为高校发展的热议话题。2003年,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钟秉林在《教师教育的发展与师范院校的转型》一文中指出,随着国际化程度加强、科学技术发展,高师院校向综合性大学转型是大势所趋。

针对不同的师范院校发展状况,他提出一些办学水平较高、学科布局较合理的师范大学,可转型成为综合性师范大学,在保持其原有教师教育特色的基础上,拓宽办学思路;一些相对独立的师范院校,鼓励适当开设少数非师范专业。

师范高校加速转型,医学不能少

事实上,如今的很多师范院校都已迈入转型综合性大学的新阶段,在校师范生数量相较过往显著减少,例如湖南师范大学,2023年本科新生中师范生占比仅38.7%。

转型过程中,办医被视为“高校发展的神助力”。

在理医工交叉融合的背景下,一所高校有了医科,相当于多了一整个版块。同时,建起医学院后,科研经费、科研项目,甚至高级职称会成倍增加,因此业内常有“高校得医学院者得科研天下”一说。

2018年,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等文件,首次提出了“新医科”的概念。新医科强调医、文、工、理等多学科融合支撑的医学教育新模式,推行跨专业和跨行业教育,这也让师范大学办医学迎来了新的机遇。

在国内,许多师范大学通常在人文社科等领域具有学科优势,这也为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深度融合提供了条件。例如,华东师范大学将教师教育的优势释放到健康领域,2020年成立了医学与健康研究院。

在“新医科”背景下,如何看待高校上马医学院?

2019年,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别敦荣曾发布评论称,一是要看是什么样的高校在办,二是看怎么办,三是看办什么样的医科。

“没有其他的学科来支持,只是依靠医学学科来培养人才,这是传统的办法,今天已经不合适了。”他举例,如果是纯粹的理工科大学要办医学院,倘若想要培养执业医师,因为其学科基础条件达不到培养医师的要求,不一定适合办医学院。

对于师范院校来说,将医学与人文社科进行学科融合发展看起来是恰当的方式,但湖南师范大学的路径显然不一样。刘仲华校长表示,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部在未来将形成“多学科、多层次、多模式的医学教育体系,全力塑造具有湖南师范大学特色的医学教育品牌”。

作为师范类院校办医的“领头羊”,湖南师范大学提出的办医路径也给其他高校提供了发展借鉴。未来,湖南师范大学的医学教育能否再上一个台阶,值得期待。

来源:医学界

校对:臧恒佳

编辑:莉 莉

值班编辑:徐李燕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