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博时空/文戴琪/文南宋诗人陆游的《后陵》一诗序中有言,“后陵永庆院在大西门外不及一里,盖王建墓也,有二石幢,犹当时物。又有太后墓,琢石为人马甚伟。”诗中所言的的“后陵”即今天成都的永陵,俗称王建(前蜀开国皇帝)墓,在彼时成都西大门外,具体位置不详。

我国帝王陵寝的建造方式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依山为陵,如唐太宗的昭陵、唐高宗与武则天合葬的乾陵;另一类是积土为陵,如著名的秦始皇骊山陵墓。采用积土为陵的一般都是地下陵,而王建的永陵是我国发现的唯一一座也是最大的一座建于地上皇陵,其直径达 80 米,高 15 米,规模宏大,整体形似一个半球形。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永陵虽经历过盗窃,但仍然出土了大量珍贵而据有代表性的文物,其中最富盛名的当属永陵二十四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永陵的发现是一次偶然。 1940 年抗日战争期间,为躲避日军的轰炸,前天成铁路局在此处开挖防空洞,意外发现这被人们认为是司马相如抚琴台的荒地居然是一座陵墓,命运之神将沉寂千年的永陵带到了世人面前。

珍宝琳琅,二十四伎乐浮雕展风采

永陵在 1940 年被发现之前经历过一次盗墓,丢失了一批文物,然而这次出土的文物依旧惊艳,有举世罕见的王建真身石雕像,有寓意精妙的“免头龙身”谥宝,有墓主人佩戴的国宝级文物玉大带,还有后世绝迹的“金银平脱”漆器等等,充分展现了前蜀王朝高超冶金工艺和制作水平。

永陵棺床的棺座长 7.45 米,宽 3.35 米,高 0.84 米,采用“亚”字形须弥座,上铺白大理石,四周雕有龙、凤、人物、仰莲纹、云龙纹、伏莲纹等图样,精致而灵动;棺床整体覆彩贴金,富丽奢华,初出土时仍清晰可见,如今已因为风化而失去了当年的风采。而我们的主角——二十四伎乐浮雕就刻于王建棺床的南(即正面)、东、西三面,南面 4 人,东、西两面各 10 人。顾名思义,二十四伎乐便是由 24 人组成,其中有 2 位舞伎, 22 位乐伎,这是目前发现的最完整的唐五代时期的宫廷乐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隋唐结束了东晋以来的南北对峙的局面,实现了政治上的一统,社会、文化等各方面都展现出新气象,音乐也不例外,迎来了创作的井喷。唐初,音乐主要分为三种流派,一种是被称为“先王之乐”的雅乐,一种为汉魏以来创新的清乐,以及北朝以来结合外来音乐而发展出来的燕乐,后两者均可称为“俗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雅乐早在春秋战国时便被淘汰,至秦汉时已失去其音乐生命,隋唐时尝试恢复之却回天乏力。后世打着“复古”旗号创作的雅乐大多也被搁置,真正用于演奏的几乎都是俗乐。唐代舞蹈种类很多,主要分软舞和健舞两大类,健舞动作矫健,节奏感强,最具代表性的是杜甫和玄宗都喜爱的胡旋舞;软舞动作轻柔,身姿飘逸,仔细观之,棺床的正南面的两位领舞舞伎跳的正是软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软舞)

一支乐队奏乐的和谐离不开指挥,两位舞伎身侧的分别是手持拍板和琵琶的乐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拍板在乐队中负责控制节奏,相当于现在的指挥;琵琶为众音之准,琵琶伎坐于棺座正面东首,这副石刻特别之处在于乐伎居然是横抱着琵琶弹奏的。白居易留下了“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千古名句,表明唐中期就有竖弹琵琶的方式,石刻上居然是横弹的,难道是雕刻的工匠粗心大意了吗?显然不是,因为这位琵琶伎弹奏的是胡琵琶,又称龟兹琵琶,体大而椭圆,发源于西亚,是波斯等地最主要的乐器之一,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壁画中的琵琶也多是此类,弹奏的方式就是横抱拨弦。

刻于南面(正面)的四位舞伎和乐伎应为整个乐队的领队,其服饰相对于其他各乐伎也有不同,拍板乐伎和琵琶乐伎披有云龙纹披肩,发饰更为华丽,这也突出了他们领奏的身份。

《新唐书·礼乐志》有言:“丝有琵琶,五弦(一种琵琶),箜篌,筝;竹有觱篥,箫,笛;匏有笙,革有杖鼓、第二鼓、第三鼓、腰鼓、大鼓,土则附革而为鞡,木有拍板、方响,以体金应石而备八音。”作为帝王的乐队,二十四伎中自然是少不了上述乐器,我们以上文顺序来介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竖箜篌

首先是西面的竖箜篌。竖箜篌的身影常见于胡乐中,是一种外来乐器。《旧唐书》记载:“竖箜篌,胡乐也,汉灵帝好之。体曲而长,二十有二弦,竖抱于怀用两手齐奏,俗谓之擘箜篌。”石刻中已经看不出箜篌有几弦,或许是风化掉了。

其次是筝。筝形似瑟但较小,清乐的筝共 12 弦,他乐的为 13 弦,大致出现在秦汉之际,传说为秦将蒙恬所造,受外来音乐文化影响明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觱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觱篥)

觱篥(bì lì)也是胡乐中的主要乐器之一,它有一个更为人们熟知的名字——茄管。其形似唢呐,但没有喇叭头的部分。其声悲凉,胡人多吹之以惊中国马,曾被视为“夷狄之音”而排除在雅乐之外。觱篥有大小两种,大者一般为9窍,小者一般为 6 窍,石刻上两者兼备。

箫,也称排箫,是中原传统乐器之一,同时广泛用于各种胡乐中。箫的形制较为自由,管的数目没有定法,一般工匠们会因时制宜,少者 16 管,多者 20 余管,相传为舜所造,整体形似凤凰,此说应当为后人附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笛)

笛也是清乐中的主要乐器之一,观石刻发现其形制和使用方法与今天无异,不加赘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笙)

笙的使用范围极广,清乐、胡乐中均有一席之地,石刻中的“笙”由于风化已经变得模糊,乐伎的手也已剥落,只能通过残留的部分乐器及演奏姿势判断出此幅画面展现的应当是笙。

最后介绍的是鼓,主要用于和声。石刻中出现的鼓共有 7 种 8 件,数量和种类都很丰富,在一般的乐队中并不常见,可能与王建的军旅出身相关。东面按顺序依次是正鼓、齐鼓、和鼓、羯鼓、鞉牢鼓、鸡娄鼓、答腊鼓、毛员鼓,西面还有一羯鼓。正鼓与和鼓均为系腰鼓,演奏时系于腰间,以手拍之,正鼓亦可杖击。齐鼓为一种杖鼓,多用于高丽和西凉乐,其他乐种中不多见。《通考》中记载:“齐鼓状如漆桶,一头差大……两头贯以绶带”,用法不太明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击腰鼓乐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羯鼓是唐玄宗最钟爱的乐器之一,赞其为八音之首。关于羯鼓的记载非常详细——羯鼓源自“外夷”,龟兹、高昌、疏勒、天竺等地均流行。其状如漆桶,下有牙状承托,演奏时以两杖击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鞉牢和鸡娄鼓均源自龟兹,常常由一人演奏,鞉牢形似一串三颗的糖葫芦,鸡娄鼓形为正圆,首尾击打处平整,一般左手播鞉牢,右手击鸡娄鼓。答腊鼓较为特殊,是一种指鼓,其形制“广羯鼓而短”,以指揩之,“其声甚震”,因此也被成为揩鼓,龟兹乐中使用较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员鼓也是一种腰鼓,且为龟兹乐所独有,其形制比都昙鼓稍大,系手拍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励精图治,唐风流被泽千年

要深入欣赏二十四伎乐,我们先看看他辉煌而短暂的一生。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大分裂时代, 54 年间( 907 年- 960 年)黄河流域出现了 5 个政权,换了 14 任皇帝,此为五代。五代之外还有十国,即当时的 10 个割据政权,可谓是“天下大乱,中国之祸,篡弑相寻”。王建出生草莽,由于护唐僖宗、昭宗有功在 903 年受封为蜀王,统辖全川。 907 年,朱温篡唐,他效忠的唐王朝就此灰飞烟灭,王建号召天下豪杰勤王未果后,无奈于同年在成都称帝,建立前蜀王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建像 四川博物院藏

前蜀建立后,王建并未满足于偏安一隅,而是坚持北伐,意图兴复唐室,最终病逝于行军途中。为保全唐之硕果,王建对文人礼遇有加,他“容纳直言,好施乐士,用人各尽其才”,唐臣韦建素的后人大诗人韦庄、唐初名相房玄龄九世孙房谔、唐丞相张濬之子张格、吏部尚书冯宿之孙冯涓等名士纷纷奔蜀,唐风因此能在蜀地流被。《资治通鉴》称:“是时,唐衣冠之族多避难在蜀,蜀主礼而用之,使修举故事,故其典章文物有唐之遗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十四伎以一种奢华的方式形象地展现了一支宫廷乐队的全貌,让我们得以窥见千年前一位帝王的生活。其规模之大、乐器种类之多,雕刻技巧之高,在同时代留下的文物中无出其右。从对乐器的分析中可见这支宫廷乐队属于龟兹乐系统,融汇了大量胡乐成分,一展海纳百川的盛唐气象,堪称前蜀音乐的典范,其艺术造诣之高为世人所公认,对后世的乐舞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郑以墨.往生净土——前蜀王建墓棺床雕刻与十二半身像研究[J].四川文物, 2012 ,( 06 ): 50-63 .

2、冯漢骥.前蜀王建墓内石刻伎樂攷[J].四川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57 ,( 01 ): 1-27 + 101 - 104 .

3、韩旭辉.前蜀永陵二十四伎乐服饰形象考证[J].装饰, 2021 ,(10):80-84.DOI:10.16272/j.cnki.cn11-1392/j.2021.10.009.

4、冯汉骥,著何汀.永陵——王建墓的发现及发掘[J].四川文物, 2019 ,( 05 ): 83-87 .

5、秦方瑜.王建墓石刻乐舞伎演示内容初探[J].中华文化论坛, 1994 ,( 03 ): 94-97 .

6、叶莹.从永陵石刻看五代雕塑的写实性与世俗化倾向[J].西泠艺丛, 2022 ,( 07 ): 27-34 .

7、闫佳楠.后蜀赵廷隐墓乐舞伎俑与前蜀永陵王建墓乐舞石刻之比较[J].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 ,( 08 ): 130-133 .

8、徐学书.论王建及其前蜀政权的历史地位[J].四川文物, 2000 ,( 03 ): 7-16 .

9、田玉英.晚唐五代入蜀士人及其在前蜀立国中的作用[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 10 ( 04 ): 5-10 . 1743 /c. 2010 . 04 . 002 .

10、徐学书.前蜀王建青少年时代身世、德行考辩[J].四川文物, 2000 ,( 03 ): 68 - 73 .

图片 | 戴琪

排版 | 黄思琦

设计 | 尹莉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