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品诗,看电影
悟人生
我是威评书影史
01
《遗爱寺》
白居易〔唐代〕
弄石临溪坐,寻花绕寺行。
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
在现实生活里,人们为了常常因为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过得压抑或者郁闷,也不敢停歇,只能是努力一直向前。就如同是一根绷紧的弦。
人生并非只有无尽的紧绷与冲刺,正如那根看似永无休止振动的弦,其实也在默默诉说着休息与调整的重要性。在某个不经意的黄昏,当夕阳温柔地洒落在肩头,或许会猛然发现,周遭的世界并未因片刻停歇而停止转动。花儿依旧绽放,鸟儿依旧歌唱,大自然以一种从容不迫的姿态,提醒着人们:生活,本就有张有弛。
于是,学会在忙碌之余,给自己留一片宁静的天空。或是一本好书,一杯清茶,让心灵在字里行间旅行;或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看山看水,感受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让心灵得到真正的释放。
在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瞬间,重新找回了内心的平静与力量,仿佛是给那根紧绷的弦轻轻地松了绑,让它得以在柔和的旋律中,弹奏出更加悠扬动听的乐章。
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停歇,并非逃避,而是一种蓄力。它让自己在再次面对生活的风雨时,能够更加坚韧不拔,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清晰的思路,去迎接每一个挑战。
生活,因此变得更加多彩而有意义。所以,不妨在忙碌的生活中,适时地给自己按下暂停键,让心灵得以休憩,会发现,前方的路,因此而变得更加宽广与光明。
唐朝诗人白居易也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游览遗爱寺,写下了这首《遗爱寺》,给自己一个放松的时间和机会。
02
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以平易近人的诗风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穿越千年时光,依旧在中华文化的长河中熠熠生辉。他的诗歌,如同春日里细雨绵绵,既滋润了读者的心田,也映照出时代的风云变幻。
在他的笔下,不仅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的生命哲理,更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坚韧与希望。白居易以诗为镜,映照民间疾苦,他的《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寥寥数语,便将底层百姓的辛酸生活刻画得淋漓尽致,引人深思。
而他对于爱情的描绘,亦是细腻入微,动人心弦。《长恨歌》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誓言,跨越生死,超越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成为了流传千古的爱情佳话。
白居易的一生,是诗与远方的交织,是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他不仅在朝堂之上,以笔为剑,直言敢谏,力图改变社会的不公;更在江湖之远,以诗会友,寄情山水,寻找心灵的慰藉。他的诗歌,如同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记录了那个时代的风貌,也留下了他对人性、社会、自然的深刻思考。
在历史的长河中,白居易的名字如同一座灯塔,照亮了后世文人墨客的心灵之路,激励着他们继续用文字书写人间真情,探索生命的意义。而他那“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理念,更是成为了无数文人墨客心中的座右铭,引领着他们创作出更多反映时代、贴近生活的不朽之作。
03
这首《遗爱寺》,就是见证他寻求慰藉的一首诗。描绘了一幅恬静优美、充满自然野趣的画面。沿着蜿蜒的小溪坐下,随手摆弄着溪边圆润光滑的石头,感受着它们经年累月被水流冲刷出的温润与凉意。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斑驳地洒在我的脸上,带来一丝丝温暖而又柔和的光影交错。
起身继续前行,绕过古寺的朱红围墙,那墙内偶尔传来僧侣们诵经的低沉回响,与外界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更添了几分超脱世俗的意境。沿途,各色野花竞相绽放,红的如火,黄的似金,白的胜雪,它们以最质朴的方式点缀着这片古老的土地,散发着淡淡的芬芳,吸引着蜜蜂与蝴蝶翩翩起舞。
沉醉于这份不加雕饰的自然之美中,耳边不时传来鸟儿清脆悦耳的鸣叫,它们或在枝头欢快地对唱,或在空中自由翱翔,那无忧无虑的姿态,让人心生向往。而脚下的石板路两旁,潺潺的泉水声不绝于耳,它们或细语呢喃,或欢歌笑语,汇成一曲悠扬的自然乐章,洗净了尘世的烦恼,让心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平静与释放。
如此景致,仿佛是大自然精心布置的一场盛宴,邀请每一个踏入这片圣地的旅人,来一场心灵的洗礼,让灵魂得以休憩,也让白居易那句“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的意境,在心中悄然生根,成为永恒的记忆。
04
白居易可以称得上是唐朝群星中的前三诗人。
他天资过人,据说五六岁学作诗,九岁识声韵,十六岁写出名作《赋得古原草送别》。同时,他的人生确实“居不易”。幸亏他懂得刻苦发奋读书,才有了后来“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的荣耀。
“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这也是他人生的一个写照。
初入仕途,他以诗文为剑,针砭时弊,抒发民情,赢得了“诗魔”与“诗王”的美誉。他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不仅描绘了大自然的生生不息,更寓言般地预示了他自己命运的波折与坚韧。
然而,官场如棋局,风云变幻莫测。白居易的才华与正直,虽为他赢得了无数赞誉,却也招致了权贵的嫉妒与排挤。他的诗篇,如《卖炭翁》中对底层百姓艰辛生活的深刻描绘,触动了权贵阶层的敏感神经,被视为对他们的直接挑战。于是,一场场文字狱悄然酝酿,他的诗篇成了他人攻击的把柄。
“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这句话仿佛成了白居易命运的预言。他不得不一次次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挣扎,最终选择了明哲保身,远离是非之地。晚年,他寄情山水,以诗酒为伴,将对人生的感悟与对世事的淡然,化作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在白居易的晚年诗篇中,少了些针砭时弊的锋芒,多了份淡泊名利的宁静。他用一生的经历告诉我们,文章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让他陷入困境,但唯有内心的平和与坚持,才是穿越风雨、笑对人生的力量源泉。
05
而白居易这首《遗爱寺》游览诗,充满恬静,也说明人生需要给自己一个放松的机会,从繁杂中抽身出来,享受一下生活的美好。
人生如白驹过隙,人们常常被琐事缠身,忘记了抬头看看那片属于自己的星空。白居易以诗为镜,提醒人们,在忙碌与压力之间,不妨给自己一个喘息的机会,去山间小径漫步,听一听内心的声音,感受那份久违的宁静与自由。或许,正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瞬间,汇聚成了生命中最宝贵的记忆,让心灵得以真正的滋养与成长。
学会放手,并不意味着逃避责任,而是为了更好地前行。在自然的怀抱中,学会了谦卑,学会了感恩,也学会了如何在纷扰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节奏。正如遗爱寺之于白居易,每个人心中都应有一座属于自己的“遗爱寺”,那是灵魂的避风港,是心灵的栖息地。
带着这份从诗中汲取的智慧,勇敢地走出喧嚣,去拥抱那些简单而纯粹的美好吧。在生活的旅途中,不妨多一些停留,少一些匆忙,因为最美的风景,往往就在那不经意间,静静地等待着自己去发现,去珍惜。
-作者-
威评书影史,自评自说自开怀,更多诗评、书评、影评,给您不一样的感觉。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