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期间,配合廖运周临阵起义的副师长,建国后过得怎么样?

1948年11月的一个深夜,双堆集战场上硝烟弥漫。国民党第12兵团司令黄维正在帐篷里与110师师长廖运周举杯对饮,为即将到来的突围壮行。此时的黄维哪里知道,眼前这位看似忠心耿耿的师长,不仅暗藏大智若愚,更是在帐篷外早已布下惊天一局。

而在这场足以改变战局的大戏中,还有一个重要人物鲜为人知 —— 110师副师长杨柳营。这位黄埔五期的高材生,在抗日战争中屡建战功,却为何会在关键时刻选择了起义?他与廖运周之间又有着怎样的默契?建国后,这位功勋卓著的起义将领,最终又走上了怎样的人生道路?

从黄埔走出的热血军人

1923年的湘阴县,正值盛夏,年轻的杨柳营正在家中读书。这一天,一封来自广州的信件改变了他的命运。那是黄埔军校的录取通知书,杨柳营成为了黄埔五期的学员。

在黄埔军校,杨柳营遇到了一位改变他一生的老师——蒋先云。蒋先云是黄埔军校的政治教官,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地下党员。在他的影响下,杨柳营开始接触进步思想,这为他日后的思想转变埋下了伏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6年春,北伐战争爆发。杨柳营随军北上,在江西的赣州一战中,他带领一个排的士兵,强渡赣江,为大军渡河开辟了通道。这次战斗让他获得了"悍将"的美誉。

北伐结束后,杨柳营回到湘阴老家,本想安心务农。但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踏上中国的土地,杨柳营再次请缨参军。这一次,他被分配到了河南汤恩伯的部队。

在汤恩伯部队期间,杨柳营亲眼目睹了日军的暴行。一次战斗中,他所在的部队遭遇日军突袭,杨柳营带领士兵死守阵地三天三夜,最终成功阻击了日军的进攻。这场战斗中,他身负重伤,但始终没有离开战场。

养伤期间,杨柳营认识了同在医院的110师某团副团长。两人相谈甚欢,这位副团长被杨柳营的军事才能所折服,向师长廖运周推荐了他。就这样,杨柳营被调入了110师。

在110师期间,杨柳营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1938年春,在豫北一场与日军的遭遇战中,他指挥部队巧妙伏击了日军的一个辎重连,缴获大量军需物资。这些物资后来通过秘密渠道,送到了八路军的根据地。

1940年,杨柳营在一次战斗中再次负伤。这次养伤期间,他经常与师长廖运周谈天说地。两人不仅讨论军事,更多地谈论国家命运。廖运周的一番话让杨柳营印象深刻:"一个军人,不仅要会打仗,更要懂得为谁而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廖运周的机缘际会

1941年的一个午后,110师的师部里传来了阵阵笑声。廖运周正在和新调来的副团长杨柳营下象棋,两人每走一步都要讨论一番,棋局进行得异常缓慢。这样的场景在110师司令部成了常态,渐渐地,大家都知道师长和这位新来的副团长很谈得来。

那时的110师驻扎在河南信阳一带,担负着打击日军的重任。廖运周发现杨柳营不仅棋艺高超,在带兵打仗方面也很有一套。有一次,杨柳营带领一个营的兵力,利用地形设伏,一举歼灭了日军的一个小队,缴获了大量军需物资。

更让廖运周感兴趣的是,杨柳营对待伤员和百姓的态度。1942年春天,一场恶仗之后,杨柳营把自己的担架让给了重伤员,自己却带着轻伤继续指挥作战。同年夏天,他还组织部队帮助驻地农民收割麦子,这在当时的国民党军队中是很少见的。

1943年的一天,廖运周请杨柳营来家里吃饭。酒过三巡,廖运周说起了他在黄埔军校时的一位老师。这位老师经常讲:"军人应该为民族利益而战,而不是为一己之私。"杨柳营一听,眼前一亮,原来这位老师正是他在黄埔时期最敬重的蒋先云。

从那以后,两人的话题开始转向了更深层次。他们经常讨论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还有当时的政治局势。廖运周注意到,每当谈到八路军时,杨柳营总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4年初,110师在一次作战中与八路军不期而遇。按照当时的惯例,国民党军队遇到八路军,往往会采取敌对态度。但杨柳营建议部队采取回避的方式,避免了内耗。这一举动,让廖运周看到了杨柳营的政治觉悟。

到了1945年,抗战胜利在望。一天晚上,廖运周在师部值班室找到了杨柳营,两人谈了整整一夜。第二天一早,杨柳营就被任命为团长,开始全面负责一个团的军事指挥工作。

1946年,内战爆发。110师被调往徐州战区。这时的杨柳营已经成为了廖运周最信任的部下之一。每次重要的军事行动,廖运周都会找杨柳营商议。在一次次的接触中,两人建立起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1948年6月,杨柳营升任110师副师长。这一次的升迁,不仅是对他军事才能的认可,更是为了即将到来的重大行动做准备。在这个位置上,他能更好地配合廖运周的工作,为后来的临阵起义创造条件。

秘密筹划的惊天大局

1948年的夏天,徐州战区的形势日益紧张。廖运周和杨柳营经常借着查看防务的机会,在110师的各个营地之间往来。表面上看,这是例行公事,实则暗藏玄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天深夜,廖运周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收到了一份特殊的报告。这份报告详细记录了12兵团内部的兵力部署和武器装备情况,署名是"李平"。这个"李平",正是杨柳营的地下工作代号。

为了掩人耳目,杨柳营白天仍然忙于军务,晚上则借着打牌的名义,与110师的几个核心团长会面。他们打牌的地方总是在团部的后院,那里有一间偏僻的平房,既安全又不引人注意。

这些"牌局"中,杨柳营会悄悄传达一些特殊的信息。比如,某次打牌时他说:"今天手气不好,连输三把。"这句话的真实含义是,最近三天内会有特别行动。

9月初,一位普通的小贩开始频繁出现在110师的驻地。这个小贩总是背着一个装满针线、火柴等日用品的箱子,挨个营房叫卖。谁也没注意到,他每次离开时箱子里都会多出几封密信。

10月中旬,杨柳营借口检查军需物资,带着几个亲信连夜清点了110师的武器弹药储备。他们不动声色地将一部分武器调配到了可靠的连队手中,同时也摸清了整个师的实力分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1月初,一场特殊的军事演习在110师展开。演习的科目是"紧急集结"和"夜间行军"。杨柳营亲自指挥这次演习,将可靠的连队都安排在了关键位置上。这次演习,实际上是在为即将到来的起义进行预演。

与此同时,廖运周也在为起义做着准备。他以训练为名,暗中调整了110师的部队编制,将思想进步的官兵集中到了几个重要的团。这些调整看似平常,却为后来的整体起义创造了有利条件。

为了防止隐藏在部队中的特务发现异常,杨柳营还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以加强战备为由,在各营区都设立了"军事讨论小组"。这些小组表面上是研究作战,实际上成了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

11月20日,一个重要的信号传到了110师。当天晚上,杨柳营主动请缨,要求带队外出"侦查地形"。这次"侦查",他带上了几个关键的团长,实际是在研究起义时的突围路线。

最后的准备工作是清查武器。杨柳营以"保养检修"为由,让可靠的技术员对全师的重要武器进行了一次彻底检查。这样既掌握了武器的具体情况,又不会引起怀疑。

双堆集上的惊心时刻

1948年11月27日的清晨,双堆集战场上一片寂静。12兵团司令部外,守卫的哨兵换了一批又一批。这一天凌晨两点,110师师长廖运周和副师长杨柳营正在师部的作战室里,借着微弱的油灯光仔细研究地图。

凌晨四点,廖运周来到12兵团司令部,向黄维主动请缨,要求110师担任突围的先锋。黄维不仅同意了这个请求,还特意拿出珍藏的红酒为廖运周壮行。就在这时,杨柳营正在紧锣密鼓地部署最后的准备工作。

天刚蒙蒙亮,110师的各个连队就开始了调动。按照计划,杨柳营将可靠的部队安排在了最关键的位置。他特意把一个装备精良的营调到了师部周围,名义上是加强防卫,实际上是为了控制重要场所。

上午九点,突围的命令下达。110师作为先锋部队,率先向东南方向运动。杨柳营亲自带领警卫连在前面开路,一路上不断派出侦察兵与解放军的前哨部队取得联系。

十点三十分,关键时刻到了。在一个事先约定的地点,杨柳营看到了解放军的联络员打出的信号。他立即命令部队停止前进,同时派出通讯员向廖运周报告。

就在这时,12兵团后续部队的先头已经追了上来。杨柳营立即命令工兵连在道路上设置路障,既阻止了后续部队的前进,又为110师的整体转向争取了时间。

十一点整,廖运周一声令下,110师开始向解放军方向转移。杨柳营指挥各团依次变换队形,全师上下动作整齐划一,没有发生任何混乱。这正是平日里反复演练的成果。

中午时分,110师已经完全控制了战场的制高点。杨柳营指挥炮兵连架设起了火力阵地,枪口对准了12兵团的指挥部方向。这时的黄维才恍然大悟,但为时已晚。

下午两点,解放军开始了总攻。110师的起义部队配合解放军的行动,形成了对12兵团的合围之势。杨柳营指挥部队占领了几个关键的交通要道,切断了12兵团的退路。

傍晚时分,战斗进入了最后阶段。在这场战役中,110师起义部队不仅带来了大量的武器装备,更重要的是提供了12兵团的详细情报,为解放军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夜幕降临时,战斗结束了。110师在廖运周和杨柳营的指挥下,完成了这次惊心动魄的起义行动。这一天,不仅改变了淮海战役的走向,也让这片古老的土地见证了一个传奇时刻。

建国后的平凡岁月

1949年的春天,杨柳营进入华北军政大学研究班学习。在这里,他不再是冲锋陷阵的将军,而是一名认真的学员。每天清晨,他都会准时出现在教室里,仔细记录着每一堂课的内容。

1954年,一纸调令改变了杨柳营的人生轨迹。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将军,来到了长沙第二纸盒厂。从军装换成工作服,从指挥千军万马到管理工厂生产,这样的转变在当时并不罕见。

在纸盒厂工作期间,杨柳营展现出了军人特有的严谨作风。他每天都会提前半小时到厂,检查生产线的准备情况。一次,车间的机器出了故障,他二话不说,卷起袖子就和工人一起钻到机器底下修理。

1956年的一天,厂里来了一群参观的学生。当他们得知这位和蔼的厂领导就是淮海战役中的起义将领时,都惊讶不已。杨柳营却说:"现在我就是个普通工人,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

1960年,杨柳营接到一项新的任务——担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这个职务虽然不是实权岗位,但却给了他一个新的平台,能够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在参事室工作期间,杨柳营开始整理过去的战斗经历。他不是为了宣扬个人功绩,而是希望能为历史留下真实的记录。那些年,他写下了大量关于淮海战役的回忆文章,记录下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

1965年,一位老战友来长沙看望他。两人相对而坐,谈起当年在双堆集的惊险时刻。杨柳营说:"战争年代的事情要写下来,让后人知道和平来之不易。"

1970年代,杨柳营的一份关于淮海战役的详细回忆录完成了。这份文献不仅记录了110师起义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还原了那个特殊年代普通军人的真实生活。

晚年的杨柳营生活很有规律。每天清晨,他都会在家附近的公园里散步,偶尔会遇到一些老战友。他们会坐在公园的长椅上,聊起往事,但更多地是谈论子女的工作和生活。

1980年代,杨柳营的一些文章被收入地方志和军事史料汇编。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为研究淮海战役提供了第一手的参考资料。在他的晚年,经常有历史研究者来访,向他询问那段历史的细节。

每当有人问起当年为什么选择起义,杨柳营总是平静地回答:"历史早已给出了答案。"这位经历过枪林弹雨的将军,最终在平凡的岁月中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