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产父母为了孩子教育可谓是不遗余力,无论是天价学区房还是高价补习班,只要对孩子升学有利,立马跑在最前面,就算是掏空六个钱包,也要把孩子送出国,然而学历贬值早已成为现实,就算是Top100名校毕业,回国后可能也就是月薪6000的工作,这让家长开始感慨,国际教育的性价比越来越低了......‍‍‍‍‍‍‍‍

文|mikizhou

From Miki粥

微信号:mikizhou520

北京定向「选调生」不招留学生,一石激起千层浪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家长在社交平台发贴吐槽,说几百万留学费用花出去,小孩回国工作几千,国际教育的性价比,是越来越低;

现在连选调生的路子都封堵上了,公务员这条路也对留学家庭来说,打上了封条写着「此路不通」…

现在留学太不值得了!

为什么家长会有那么大的反应?留学真的不值了吗?

要先搞清楚什么是「选调生」。

官方解释,「选调生」是指各省党委组织部门有计划地从高等院校选调品学兼优的应届大学本科及其以上毕业生,作为干部后备人选和县级以上党政机关高素质的工作人员人选,送到基层工作,进行重点培养。

由此可见,选调生隶属公务员体系,但又不像考公选拔下的那种公务员那么普通,是属于下基层锻炼,重点培养的未来社会主义接班人。

按照去年的规定,学校位于四大世界大学排名Top 100内,符合学历、毕业时间等要求,无论是本科还是硕士,都可以参加北京定向选调。

然而2024年的选调生公告,招聘对象只剩下北京大学等43所双一流名校和北交大在内25所大学双一流学科的应届大学毕业生。

这个公告乍一看,确实会让人有种留学海归就业又断一路的感觉,但细想其中逻辑,就会发现所有的焦虑,不过是庸人自扰…

定向选调向留学生开放,你以为普通家庭就能有机会?

这些机会本就与凡人无关,取不取消都是神仙打架的段位,我们只配吃瓜。

所以定向选调取消,影响不到大多数留学生归国就业,如果找不到不工作,恐怕有其他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说,小孩不想完成爹妈的规定动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个英硕毕业回国只想当英语老师,觉得和专业契合。但她的想法在体制内工作的爹妈看来,那就是不思进取、自甘堕落。

她说自己一个英专生,对应的公务岗非常稀缺,要卷进去还不如当年直接走高考路线卷清华了,何必出国留学?

再比如,自身能力有限,出国只为刷个水硕。结果刷得人多了,英国大学教室里成了中国学生的天下,进入就业市场,直接学历撞车。

撞多了,水硕的含水量被彻底曝光,有些人英国毕业,结果英文都不会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留学生归国的就业形势不乐观,让家长越来越焦虑:

卷不动高考又怕留学回国难就业,就算读了个top100的大学,依然担心学校名气比不上国内985,简历被HR略。

我觉得吧,这事儿纯粹又是大家想多了…

#留学生回国找工作越来越难#的话题之所以被制造出来,是总有人想为「考试成绩好」的小孩比「家庭条件好」更好就业找证据,但越是找证据越证明现实并非如此——

小孩好不好就业,90%看得不是自身学历,而是拼家长的努力。

经济无论多动荡,就业市场无论多不景气,高端岗位不管怎么缩减,家庭条件综合更强的小孩就业都更容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sven_shi

如果没有生产资料继承,做不了现成的房东,管你什么学校毕业,国内985还是哈耶普斯麻,都得出来乖乖打工。

下场卷就业的家长很焦虑,因为这场竞争,同等资源的留学生确实会比国内985更弱势一些。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国内读985的成本低,一年六千块的学费,本科读完用不了三万,机会成本非常低。一个普通中产,供完一个大学后,还有足够的经济能力给予小孩就业上的支持;

然而供一个留学生,机会成本就比国内读个大学高多了。尤其追求英美名校,连北京土著家庭都要砸锅卖铁,掏空六个口袋才送得起。

爹妈花钱时不假思索,只看见海外学历金光闪闪,从没想过回国就业变现难,等到小孩毕业找不到工作,就跑到网上大倒苦水,投资数百万月薪只有5000…

怪谁呢?怪现实残酷?不完全是吧。

学历过剩的问题全球泛滥都好几年了,当爹当妈的选择看不见啊——

2000年高考生300万,100万读大学,2024年高考生1342万,1000多万大学生,所以国内的大学生不值钱了。职场主力人均211以上,还是头部的那200万人的机会;

国外也是一样。

很多爹妈还沉浸在20多年前,觉得考个哈佛就能在国内职场平趟,却没注意现如今,哈佛本科加牛津的硕博都掀不起几片浪花。

因为名校学历太多。爬藤成功的每年全国一盘有一百多,还有牛剑的三四百个,就业竞争是你死我活。

所以留学考虑变现能力,不仅要求家长掏得起学费,还得掂量掂量自己能不能给小孩搞定工作。

我有个朋友小孩国际学校读9年级,目标是康奈尔的生物学,难度高跨度大学费贵,怎奈小孩喜欢,家里打算砸锅卖铁也要硬供。

然而一聊周围同专业的前辈就业情况,当爹的却慌了——

有人留在美国进了研究所,干了五年收入三五十万RMB,纽约的房子租不起,生活费靠爹妈补贴;有人回国更惨了,想专业对口没有业内能通的路子,转行当老师遇到了双减政策…

好在我这个朋友是个懂行的,自从定了方向,他就开始投入精力深化关系链…

宁心静气开始扒拉自己的资源笼络关系,甚至在朋友圈里开始有重点的,给做生物科研,医疗企业相关的大佬点赞,怒刷存在感。

10年级就提前锁定了就业,然后放心大胆地让娃选择自己热爱的专业。

对此我手动点赞,作为留学生家长,这才算上了及格线。

如果这一点做不到,真心劝大家慎重选择送娃出国留学,因为想让小孩凭一个学历就平步青云,在卷死人不偿命的时代已经不大可能。

更大的概率,是你砸锅卖铁的努力,最后只得到一个渣都不剩的大结局,继续书写月薪五千的现实段子…

当然,如果砸出去一套房依旧气定神闲,把留学做成慈善只求小孩多见世面,那就当我啥也没说。

Miki粥,资深媒体人,教育纪录片总策划,创造了"顺义妈妈"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