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脚下有一村,村中女儿名唤秀英,年方十八,貌美如花,聪慧灵秀。秀英自幼随母亲外嫁,少有机会回村,惟每逢年节或红白喜事,母女方会归乡走动。
这年盛夏,村中富户陈员外为其幼子办满月酒,邀亲朋故友共贺。秀英携母归村赴宴,未料这一趟竟引发一场奇事。
宴席设在村中祠堂,村人三三两两齐聚,鼓乐喧天,热闹非凡。秀英穿着素净,一身月白罗衫,虽无珠翠,但自有一股脱俗之美,引得人频频侧目。宴前,她随母亲拜见了几位年长的长辈,又与几位未婚的姐妹叙旧。眼见天色渐晚,宾客皆已落座,母女便往席间就位。
谁知,甫踏入祠堂门口,便听得一阵低沉嘶哑的喊声:“秀英,且慢!”众人循声望去,只见祠堂外的土坡上坐着一衣衫褴褛的乞丐,蓬头垢面,满身污秽。乞丐抬手直指秀英,面色凝重地道:“吃席莫用筷子,记住老夫之言!”
此言一出,席间顿时哗然,秀英的脸也腾地红了。她从未见过此人,不解为何被当众叫住,更不明白他为何出此怪语。她母亲见状,上前挡住乞丐的视线,轻声安抚道:“秀英,莫理疯癫之人。”两人快步入席落座。
席间山珍海味摆满案几,秀英先以小匙舀汤,后拿起筷子,正欲夹一片酱肘子入口,脑中忽闪过乞丐方才的嘱咐。虽不明其意,但总觉透着几分古怪。犹豫间,她只拿汤匙挑了些清淡的菜,避开筷子,动作极为小心。
旁人见她食之谨慎,纷纷笑言:“秀英姑娘果然矜持。”她羞得低头不语,却越发觉得心中不安。
席散时,天色已晚,母女二人辞别乡亲。走到村口时,那乞丐竟还守在原地。他见秀英,眼中透出几分欣慰,低声说道:“姑娘记得老夫所言,方才躲过一劫。”秀英见他满目诚挚,竟止住了脚步:“敢问老丈,方才为何如此叮嘱?”
乞丐叹了口气,缓缓说道:“老夫虽衣衫褴褛,实乃深山修道之人,近日游历至此,发现村中水井染有邪气。凡用井水烹煮之物,皆被沾染。若用木筷接触食物,必为邪气所害,轻则头昏乏力,重则性命堪忧。今日宴席所用皆为井水,故特来提醒。”
秀英闻言,惊骇莫名:“既如此,村人岂非危险?为何不早告知?”
乞丐苦笑摇头:“我虽尽力劝阻,却无一人信我。姑娘乃心明之人,方能免祸。老夫只能暗自叹息,无能为力。”言罢,他起身拂袖而去,消失在暮色中。
秀英母女回到村中亲戚家,母亲以为乞丐疯癫,不以为意,但秀英却心生疑虑。次日清晨,她走到村中水井旁,观察井水,只见水面泛起油光,隐有异味。她取些井水煮沸,尝了一点,竟有一股腥涩之味,与昨日宴席汤水无异。
秀英心中惶恐,连忙告知母亲,又将此事告诉村中的几位长辈。村人初听时皆不以为然,甚至有人嘲笑她胆小。然而,当秀英拿出煮沸的井水给众人品尝时,几位年长者皆面露难色。再仔细观察井水,确如她所言,带有异样。
村人不敢怠慢,随即请来一名擅长风水的先生查验。那风水先生围绕水井查看一圈,掐指一算,神情顿时凝重:“此井确已染邪,乃因三月前东山后坡有一枯井塌陷,邪气顺地脉流入此地所致。若不早日封井,恐酿大祸。”
村人闻言大惊,连忙依先生之言,将村中水井彻底封闭,又在村外另挖新井。从此后,村中再无怪事发生。
几年后,秀英嫁到邻村。回村探亲时,曾偶然听人提起,三年前宴席后,果真有几人因腹痛病倒。村人这才明白,那日疯癫乞丐之言乃救命之语。只可惜,此人自那夜后再未现身,仿佛人间蒸发一般。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