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当周总理敲响办公室的门时,毛主席正在案桌前整理审阅从朝鲜战场送来的文件。
听到门口的敲门声,毛主席循声抬头望,见周总理站在门口,便搁下手中的笔,示意他进屋。
二人默契地往沙发上坐,助理从一旁递上两盏温热的茶,桌上的盘子里陈放着香烟。
周总理对助理点点头,既没有喝茶也没有吃烟,他对毛主席轻轻叹了一口气:
“驻澳门的葡萄牙士兵在边境挑衅滋事,公然闯入我方地界,双方的火力对峙波及到了周边民众,已经影响到了澳门的稳定。”
“负责此事的叶剑英已经与澳门当局提出交涉,该怎么解决还需要你的意见。”
毛主席听罢身子微微往后仰了一仰,问周总理。
“你有什么想法?”
“这是我们第一起边境冲突,也是向国际树立新中国对待边境问题原则的好机会,我的建议是采取强硬措施回应葡萄牙政府。”
当时,新中国成立不久,正是需要在国际上宣扬主权和国家态度的时候。
但毛主席并没有顺着周总理的想法当即做出决定。他低头沉思了一会儿,看向周总理:
“处理国家关系还是要区别对待,大国从严,小国从宽。葡萄牙不同于美国与苏联,只是个二三流的小国家,应该宽大处理。”
叶剑英在广东
周总理在毛主席的解释下,也思考起了新中国目前面临的国内外紧要局势,最后对他的决策点点头,并将他的意见传达给了负责此次外交事件的叶剑英。
广州,叶剑英此时正在前往决策会的路上。听到毛主席传达的意见后,他一颗紧绷的心立刻有了底,前往会议室的脚步也渐渐稳重下来。
还没到会议室门口,会议室里同事激烈的讨论声就已经传到了门外的走廊上。
这次会议的目的,就是为了商讨葡萄牙挑衅一事,我们应该做出什么反应。
整个华南分局都在因为这次中葡的边境冲突而紧张着。
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旧址
与毛主席办公室里,毛主席与周总理二人讨论此事时严肃、平静的氛围不同,中共华南分局的干部们为此事表现出极度的愤慨,在讨论会议上的情绪异常激动。
有人向叶剑英提议,此事既然是葡萄牙开枪挑衅在先,那我们干脆调一个师的部队过去向澳门政府施压。
必须让其他国家明白,共产党执政的新中国不再是之前软弱无力的国民党政府。
叶剑英考虑到毛主席的指示,对这项提议摇摇头,看到叶剑英对这项提议的消极态度,会上的大家立刻表现出困惑,甚至不满:
现在正是新政权树立国威的关键时期,既然葡萄牙在澳门边境刻意滋事挑衅,为什么新中国不立刻采取强硬态度回应?
事实上,毛主席做出如此的决断,与我国当时的国际局势密切相关。
1957年的澳门
边防冲突下的中葡关系
1949年,面对新中国的成立与人民解放军进军全国的步伐,控制着澳门的葡萄牙和掌管香港的英国一样惴惴不安。葡萄牙认为,共产党执政的中国很有可能会立刻结束葡萄牙对澳门的管制。
先不讨论新中国当时是否有立刻解放澳门的想法,澳门当局的葡萄牙可不愿放弃他们管理百年的澳门。1月,葡萄牙外交部长致电英国大使,希望两国能一起协防未来解放军的进攻。
葡萄牙明面上说共同作战,实际上是想在澳门解放时,英国能给予军事上的援助。
因为驻澳的葡军是不足以抵抗中国解放军的,若解放军要武力解放澳门,驻澳的葡萄牙军队抵抗不了几天。
但英国可不蠢,插手中葡之间的澳门事务,事件闹大只会殃及到他们占领的香港,虽然葡萄牙与英国一直都是传统盟友,但两国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
6月15日,英国政府拒绝了葡萄牙政府的建议,表示他们要守卫香港,不能许诺澳门在受到攻击时的军事援助。
面对英国的背叛,恼羞成怒的葡萄牙政府除了口头指责英国的违约外,没有任何办法。最后无奈之下,把目光投向了美国。
当时美国正四处游说亚洲各国,孤立新中国。收到来自葡萄牙的军事求援后,美国自然是立刻答应,表示愿意为葡萄牙撑腰。
于是葡萄牙对新中国政权的态度来自两方面,一是取决于中国政府对澳门的立场,二是取决于美国对新中国的态度。
而中国对澳门的立场,在2月初与苏联的谈话就表明了,对港澳地区实行“长期打算、充分利用”的方针。
中共对港澳地区的方针政策并不取决英国和葡萄牙的港澳立场,而是出于对新中国长远利用的考量。
毛主席在西伯坡对苏联大使表示,立刻解放澳门与香港是没有意义的,现在美国急于对新中国进行经济与政治封锁,如果反利用这两地,发展中国的海外关系与进出口贸易则能给新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价值。
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
但葡萄牙把中国对港澳地区的态度,理解为新政权对列强的畏惧。葡萄牙仗着背后有美国撑腰,不但不承认新中国、拒绝与中国建交,还肆意挑衅、轻视新中国。
于是便有了1952年葡萄牙挑衅中澳边境的关匣事件,也就是毛主席与周总理谈话讨论的边防冲突事件。
在查阅过去的报道后了解到,对于当时葡萄牙与解放军起冲突,并致使境况不断恶化上升的导火索,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解释是以2010年《外交笔记》与2009年《世纪桥》中的两篇报道为例,所描述事件起因如下:
毛主席与苏联大使米高扬
1952年7月15日澳华边境的古关匣。澳界驻守的一名黑人葡兵突然尿急想解手,但调班的士兵迟迟没有来。
因为驻守的哨兵不能随便走动,越来越内急的他并没有顾忌太多,直接站着拉开军裤拉链,当场撒起尿来。
而古关匣中葡设岗的距离只有十几米远,黑人哨兵的一举一动,华界驻防的解放军士兵一眼就能注意。
当时在场两位解放军哨兵刚从内陆调过来,没见过除黄种人以外的外国人。
几年前跟着部队在大陆内打仗,与亲切热情的老百姓相处惯了,又是农民子弟兵出身,性格实诚。
两位解放军士兵初次到这里还不熟悉,对一切都很新奇,特别是十几米远驻防的黑人士兵,从来没见过的他们再站岗时都不约而同地悄悄观察起那位黑人士兵。
二人好奇地观察着,观察着,对面稀罕的黑大个突然在二人的注视下拉开了裤子拉链,在几十米远的地方当场撒起了尿。
这一举动属实让对面的两位解放军大跌眼镜,一时忍俊不禁。刚开始两位还在努力憋着微笑,试图维持几分钟前的严肃表情,但随着黑人悠哉摇晃的动作,嘴角的笑意终于藏不住,笑声也就露了出来。
刚提上裤子的黑人士兵听到身后传来的笑声,以为是对面故意取笑,立刻转过身端起枪,不由分说地用家乡的语言辱骂起来。
两位解放军爽朗的笑声本就没有什么恶意,见黑人士兵转过身用外语对他们大吼,二人也没有生气。但是看见对面把步枪架起来,解放军便立刻黑下脸,同样举起枪以示防备。
由于语言不通,葡方的黑人士兵听不懂解放军发出的警告,只见对面两位居然敢端起枪对准自己,便气愤地扣动了步枪的扳机,一颗子弹便先从澳界射向华界,两名解放军也立刻予以还击,双方展开了枪战。
随后冲突不断升级,到后面双方连野战炮与重机枪都用上了。终于停火以后,当地住扎的解放军部队立刻对边境进行封锁,封锁的陆路交通使每天运往澳门的民需物资也断了。
在政府介入之前,澳门居民人心惶惶,传言中方要出兵解放澳门了。澳门总督迫于局势压力优先向中共表示:葡萄牙无意将此次边防冲突扩大,希望中方克制。
第二种解释是以04年《百年潮》中的一篇报道为例,它所描述的事件开端是这样的:
1952年7月25日下午6时,澳门当局政府派出一名黑人士兵将代表中澳边界线的“木马”向华界方向推移。当时驻边的解放军立刻打手势,示意葡萄牙士兵将木马推回原位。
但葡萄牙士兵直接无视警告,视若无睹地继续向华界方向推移。几名解放军见状,也从另一边反方向推动木马,硬生生将葡方推过来的木马推出了中方警戒线以外。
葡萄牙士兵遭遇解放军的抵抗后,并没有以此息事宁人。他立刻掉头喊来了另外八名葡萄牙士兵将木马继续向前推,越过中方警戒线一公尺。解放军又一次打手势发出警告。
这次警告再次被葡萄牙士兵无视,几名解放军只好再一次与葡方士兵较量,将木马往反方向推,随后木马不断往回退,渐渐靠近了分界线。
葡方士兵们见力气比不过解放军,其中几名推木马的葡兵掏出枪前的刺刀向解放军刺去,被袭击的哨兵闪躲及时,没有伤及要害,只是在争夺凶器的过程中伤到了左臂与手指。
木马的拉扯仍在继续。葡萄牙士兵见自己落入了下风,立刻从营房里拖出了一架机关枪向解放军方向扫射。确定对面优先开火后,解放军立刻回扔了一枚手榴弹,警告葡方的对我国边境的挑衅行为。
但葡方并没有停火,依旧向中方开枪扫射。于是双方陷入枪战。双方火力不断升级,晚上8点,葡萄牙士兵向中界附近的居民区开炮,毁坏了数间民房与农田。
解放军收到消息也立刻开炮还击,一声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彻底让葡方偃息旗鼓。炮火结束以后,中葡双方都进入警戒状态,平常关匣附近热闹的街道,中葡对峙期间空无一人,宛如死城。
随后7月26日、29日、30日,一些葡萄牙士兵仍在向中方挑衅。为稳定局势,减少伤亡,中方在8月2日彻底封锁了中澳唯一的关匣通道,澳门一夜之间成为了一座断绝供给的孤城。
在这场军事较量中,澳葡方面死亡2人,伤7人;而中方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