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面上涌现出大量打着“俄罗斯进口”招牌的商店,它们以“战斗民族”、“硬核好物”为噱头,店内摆满了各式各样的“俄罗斯美食”,引得众多消费者趋之若鹜。然而,在这看似高端的进口食品背后,却隐藏着一场精心策划的“智商税”骗局。
这些所谓的“俄罗斯商品”,往往只在包装上标注了“俄罗斯风味”,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与俄罗斯有任何实质性的联系。事实上,这些商品大多是彻头彻尾的“中国制造”。
据业内人士透露,一些商家通过“出口转进口”的手法,将原材料先出口再委托国内厂家生产,以此达到以假乱真的目的。
以网上热销的“俄罗斯牛筋肠”为例,这款所谓的网红食品不仅并非产自俄罗斯,其配料表中更是以鸡肉为主,与“牛筋肠”的名号大相径庭。更令人震惊的是,这款肠的添加剂种类繁多,若去掉“进口”的标签,无疑就是一款名副其实的“垃圾食品”。
必须指出的是,俄罗斯的轻工业相对落后,因此并不具备大量出口加工食品的能力。即便有少量加工食品真的出口到我国,考虑到关税、运费等成本,其价格也不可能像商家和带货主播所宣传的那样“物美价廉”。甚至有俄罗斯小哥在看到这些所谓的“俄罗斯食品”后直言:“很多俄罗斯肉类是不允许出口的,我们根本不吃牛筋肠。”
这种劣质“进口食品”的泛滥,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经济利益,更是对食品安全的严重挑战。商家和带货主播利用消费者对进口商品的盲目崇拜,以及“俄罗斯商品实惠、量大”的刻板印象,精心设置了一个又一个“智商税”陷阱。
作为消费者,我们应当如何避免落入这些陷阱呢?首先,要认清“进口”的真相。看到“××风味”、“××工艺”等标注时,应提高警惕,这很可能意味着商品与号称的原产地并无关联。购买前务必仔细核查生产地址和厂家信息。
其次,要警惕社交媒体上的“爆款”推 荐。那些号称“××爆款”、“××必买”的商品,往往存在“货不对板”的风险。即便真的心动想要购买,也应先查看其他用户的真实评价。
最后,要理性看待价格。如果一件声称是进口的商品价格远低于市场平均水平,那么很可能存在问题。切记贪小便宜吃大亏的道理,不要为了省钱而忽略了对自身健康的负责。
总之,“俄罗斯风味”并不等同于“俄罗斯进口”。在面对这些所谓的进口商品时,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理性的判断,避免被“智商税”所坑害。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