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的香港,刚刚回归中国三个月,却已站在金融风暴的风口浪尖。
乔治·索罗斯,这位被称为“金融杀手”的资本大鳄,携带数千亿美元的国际游资闯入这片市场。
他瞄准了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核心,计划通过沽空港币和恒生指数一举击溃这个亚洲金融中心。
恒生指数连续下跌,从高点一路跌破9000点,资金外逃、市场恐慌,甚至有国际媒体预测,香港将成为下一个“亚洲金融危机的牺牲品”。
然而,索罗斯低估了一个重要因素——香港的背后,有中国。
索罗斯是否料到,这一次,香港的反击会将他彻底击败?
索罗斯的布局
1997年10月,国际金融风暴的阴影逐渐笼罩亚洲。
在这关键时刻,乔治·索罗斯携带超过千亿美元的游资,大举进入香港市场。
面对这位有“金融大鳄”之称的索罗斯,香港作为亚洲金融中心,其完备的金融监管机制和市场稳定性被严峻考验。
尽管香港金融市场结构坚固,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和防御外部冲击的能力,索罗斯的入侵依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港股和港币市场迎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
7月中旬,索罗斯在两家香港的国际金融机构中秘密购入了大量的3月期和6月期港元期货合约。
香港自1983年起实施联系汇率制度,港币与美元保持在7.75至7.85之间的固定汇率区间。
这个制度依赖于货币发行的严格规范,任何港币的发行都需要以美元作为等值储备支持,具体由中国银行、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负责落实。
然而,这一稳定的汇率制度在1997年10月迎来了索罗斯团队的挑战。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