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张然/文 刘畅/摄)12月9日下午,“勿忘国耻,圆梦中华”学术研讨会在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举行。本次研讨会由江苏省社科联、江苏省中国近现代史学会、江苏省历史学会、江苏省社科院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中心和国家记忆与国际和平研究院联合主办,来自省内高校、科研院所的4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苏省社科联学会部负责人在致辞中表示,此次研讨会召开的目的是要缅怀南京大屠杀的无辜死难者,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表达中国人民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崇高愿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苏省中国近现代史学会会长,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张连红指出,回顾2024年南京大屠杀史的研究状况,不仅在著作、论文的数量上有所增加,而且在学科参与、研究主题等方面呈现多元趋势,通过学术研究以及纪念活动等各种形式的史实还原,可以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遗产变为当前弘扬和平精神、维护人道精神、反对战争暴力的共同信念,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研讨会共有8位专家学者先后发言交流。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孙宅巍认为,对于如何更好地利用和发挥南京大屠杀相关纪念碑雕的社会功能,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应当进一步突出“屠杀与反抗同在,屈辱与光荣并存”的主题内涵,以此强化南京军民在南京大屠杀中的抗争色彩,塑造南京作为一座英雄城市、光荣城市的尊严形象。同时,他建议在近期新发现的殷山矶、北家边等集体屠杀和丛葬地点新建纪念碑,以慰逝者,以教后人。

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经盛鸿认为,国家公祭日的建立是在国家层面以最庄严隆重的形式追忆死难者,这是中华民族集体意志的体现,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江苏省中国近现代史学会副秘书长、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严海建梳理了南京大屠杀作为侵华日军战争暴行象征的形成过程,其国家记忆和人类记忆的属性自始至终都内嵌其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苏省历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江苏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杨颖奇以《悼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及研究工作者责任》为题,指出研究工作者负有义不容辞的历史和社会责任,并详细介绍孙宅巍的《“数”说南京大屠杀》《南京保卫战全记录》两本最新力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蒋宝麟以《后大屠杀时代的金陵大学》为题,介绍金陵大学在沦陷区继续办学并救助难民的校史,为拓展大屠杀史研究提供个案。

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叶铭以《弯弓射日到江南》为题,讲述新四军在江南开展游击战的历史。

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徐天娜从本事呈现、伦理记忆、情感引导三个角度,分析了高校思政课中关于南京大屠杀史的叙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苏省社科院历史所助理研究员袁航以《中关于日军侵华资料的概述》为题,详细介绍了《法国外交文件集》中关于日军侵华的资料内容及史料价值。

江苏省中国近现代史学会副会长、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叶扬兵作会议总结,他指出,此次研讨会从不同角度、多层面深化和推进南京大屠杀史的学术研究,营造了“勿忘国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振兴中华”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