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启

“没有2025级的学弟学妹了,专业停招。我们真成‘关门弟子’了。”前不久,在辽宁一所高校读广告学的余明(化名)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则帖子,称老师在课堂上告知,自己所在专业将不再招收本科生。目前学校还未公布撤销本科专业布点的官方信息,但学生们已感到不小的压力。

2023年2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提出,到2025年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新设一批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淘汰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今年3月,教育部公布了2023年度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当年本科专业增设、撤销、调整共涉及专业布点3389个,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其中撤销布点1670个。

学着学着自己的专业就没有了,这些“关门弟子”担忧自己未来的学业和职业发展,心情是可以理解的。高校在优化、调整专业时,需要考虑在读大学生的实际利益,要按原来的培养计划保障培养质量,切实消除“关门弟子”的顾虑。这也是做好本科专业布局调整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总体看,高校优化调整专业布局,主要包括以下情形:一种是撤销已经停招多年的专业,这一调整对学生没有影响,因为该专业已经没有就读学生。另一种是在还有在读学生时,宣布某一专业停招或撤销,虽然学校保证停招或撤销专业不影响在读学生的利益,但学生们难免担心停招会影响师资建设,以及社会对该专业毕业生的评价。还有一种是对原有本科专业进行更名、调整而变为新专业,由于师资不变,专业培养目标一致,在读学生的顾虑比较小。

学生们最担心的是,被停招、撤销的专业被视为“差专业”,该专业的学生在继续深造或就业时被歧视性对待。要回应这一问题,需要高校在优化布局调整专业时,充分听取学生意见,并由教授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办学条件进行论证。一方面,对于专业是否要停招、撤销,应进行综合研判,不能因为某些专业是“冷门专业”就都撤销。如果某一专业属于特色专业,即便就业情况不理想,也不能简单粗暴地一撤了之。

另一方面,对于被停招、撤销的专业以及新增的专业,高校都要有切实的措施,保障培养的质量。当前,社会舆论对高校优化调整专业,存在着撤销的专业就是“冷门专业”“差专业”、新增专业就是“热门专业”“好专业”的片面认识。这种认识具有较大的误导性。对于被停招、撤销专业的学生来说,可能会影响他们对专业的认同感,以及接下来的学业发展规划;对于一些新增专业来说,可能会因为盲目跟风举办而缺乏对如何保障质量、办出特色的长远考虑。

因此,高校对被停招、撤销专业“关门弟子”的态度,折射出学校优化调整专业的质量与成色——是追求办出特色、提高质量,对每个学生都高度负责,还是追求调整速度,盲目追逐“热门”而抛弃“冷门”。事实上,我国高校当前停招、撤销最多的“冷门专业”,相当部分就是多年前新增最多的“热门专业”。目前这一轮本科专业优化调整,应记取此前本科专业调整的教训,避免同样的问题和矛盾再次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