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都茶文化公园。图据掌上金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茶店子老照片。图据掌上金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都茶店子街道育新社区党委书记冯茂军介绍茶文化公园里的茶山。杨霁月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位于茶店子的茶文化公园是成都第一个以茶文化为主题的公园。 本报资料图

在成都,茶店子这个地名,经常坐车的人应该耳熟能详。“茶店子”客运站、公交站、地铁站都有,当你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是不是想到茶店子和茶有关?当然!它不仅与茶有着不解之缘,更承载着成都这座城市深厚的茶文化。

茶店子因为茶馆而得名

茶店子位于成都的西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它不仅是连接成都市区和周边地区的纽带,更是当地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节点。
  茶店子这个地名的由来,自然与茶馆密不可分。据《成都县志》记载,清朝同治十二年(1873年),成都就有了“茶店子”这个地名。从时间上看,茶店子的得名至少已有150年的历史。
  《方志四川》里记载,很久以前,这里只是一片荒凉的坟地,每年清明时节,前来扫墓的人络绎不绝,年深日久,就踏出了一条可以通骡马的小路。路旁有个刘姓的穷家小户看准了商机,就在这里搭了几间草棚,为扫墓歇脚的人提供香蜡纸钱和便宜茶水。久而久之,来往的行人就把这家店喊成了茶店子。
  由于茶店子生意兴隆,附近的乡亲竞相效仿,开始在路两旁建房开店,或做餐饮,或做干杂,或修理或缝补。随着时间的推移,茶店子不再专指某间茶馆,而是逐渐成了这一片的地名。据《方志四川》考证,“茶店子”在清朝同治年间已有上百户人家在此经营茶馆。

曾一度被改名为“子路场”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飞机曾对成都进行大轰炸,城内居民死伤惨重,于是一些商贾居民和政府机构纷纷到茶店子紧急避难,人数众多。成都县政府扩修了茶店子,使原来的半边街有了店堂,形成三街四巷,茶店子也成了远近闻名的场镇。
  茶店子的名字也曾经历波折。抗日战争时期,当时成都县县长陈子路认为茶店子的名字较为土气,便将其改名为“子路场”。但这一改名并未得到百姓的认可,特别是在开场之日遭遇了日本飞机的狂轰滥炸后,百姓纷纷要求恢复“茶店子”之名。迫于压力,陈子路只好颁布通告,恢复了“茶店子”这个名字。
  如今的茶店子,早已从当年的小茶棚发展成为成都的繁华之地。虽然当年的茶棚早已消失,但茶文化在这里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和发展。茶店子不仅成为成都城西的繁华之地,还诞生了成都市第一个以茶文化为主题的公园。这里的茶花、茶树、茶山、茶仙都与茶紧密相关,地板上镶嵌着茶壶图案,竹简壁画里都述说着关于茶的故事。

知道多一点
成都的茶文化

  成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据《华阳国志·巴志》记载,早在周朝初期,巴蜀地区就已经有了茶叶的种植和使用。到了西汉时期,成都的茶文化进一步发展,茶叶开始作为商品进行交易。唐代是成都茶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茶馆林立,成为了市民社交、休闲的重要场所。此外,茶文化与佛教、道教等宗教文化的融合,使得饮茶不仅仅是一种日常习惯,更是一种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方式。
  清末民初时期,成都茶馆的数量和影响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据《成都通览》记载,清末成都街巷计516条,而茶馆有454家,几乎每条街巷都有茶馆。到了1935年,成都的茶馆数量更是多达599家。
  如今,成都的茶文化依旧繁荣。在城市的街头巷尾,茶馆繁多,人们在此品茶、聊天、聚会,享受着慢节奏的生活。茶文化已深深融入成都人的日常生活中,成为这座城市独特的文化符号和魅力所在,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体验与品味。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赵紫萱
  部分内容来自《方志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