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挺被公认为北伐名将、铁军统帅。 参加过南昌起义、广州起义。 他的地位在中国革命军队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后,经过国共妥协,叶挺被任命为新四军军长。 之所以说是妥协的结果,一是叶挺不是共产党员,有杰出的战功,蒋介石可以接受; 其次,叶挺一直持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所以延安的高层能够接受。
然而,叶挺出任新四军军长后,他对新四军的领导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阻力。 原因是副司令项英对叶挺不服气。 新四军中下级军官都和项英一起努力奋斗。 他感情深厚,不喜欢“外人”叶挺。
由于叶挺的无党籍身份,新四军党委召开时,叶挺未能参加。 叶挺无法插手很多重大的政治军事事务。 这对于第一军军长来说无疑是难以接受的。
因此,叶挺多次要求延安在抗日敌根据地发展一支游击队,为自己开创一片新天地。
向英和叶挺的矛盾中,两人的生活环境和气质也是重要的矛盾。 众所周知,叶挺是国民党北伐时期的著名将领,也是“铁军”第四军军长。 在国民党服兵役期间,叶挺有不可避免的生活习惯。 不受国民党上层社会的影响,战斗工作之余,他经常组织一些聚餐、舞会等业余活动。 这让习惯了“泥腿子”的项英非常不舒服,难以接受。
而且,在军事指挥方面,叶挺和项英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 叶挺有着丰富的军事理论,有大规模的作战经验,而项英则一直是游击战的专家。 因此,就新四军的军事部署而言,两人根本不在一个级别上。 他们的想法各有不同,但项英在新四军中无疑比叶挺受欢迎得多,无论是在党内还是在军内。
因此,叶挺在新四军的地位就显得非常尴尬。
1939年,叶挺一气之下跑到重庆。 最后,周恩来亲自将叶挺送回新四军,代表毛主席和党中央表明立场:“共产党对叶挺指挥新四军有完全的信心,让他继续前进” ”。
他耐心地梳理了项英的思想工作,项英也表示:“我完全接受中央的指示。”
从此,新四军确定了“向南巩固、向东进攻、向北发展”的战略使命,队伍规模从1939年初的3万多人迅速扩大到2000余人。 1939 年底有 90,000 人。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