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赴澳门特派记者 邢晓婧】美国人蒂莫西·辛普森以前从没想过有一天自己会来到澳门,更没想过澳门会成为他的“新家园”。从2001年的初来乍到,到如今变成“新澳门人”,23年间他已经把家安在了这个远离故乡的中国特区。在澳门大学横琴新校区里,《环球时报》记者见到了该校社会科学院传播系副教授辛普森,听他讲述了自己和澳门的别样故事。
辛普森1966年出生在美国的亚拉巴马州,儿时唯一一次出国旅游就是全家开车去加拿大。获得博士学位后,辛普森在俄亥俄大学谋得教职,后因参加该校的国际合作项目,先后赴泰国、香港等地工作。就在辛普森获得俄亥俄大学终身教职时,他却做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决定——搬去亚洲。
“我本来想在香港找工作,偶然看到了澳门大学的招聘广告,那时我对澳门没什么了解,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投了简历。”辛普森对《环球时报》记者回忆说,“我清楚地记得,2001年8月在澳门回归中国20个月后,我来到了澳门。说实话,当时我接受这份工作时,只是想拓宽国际视野,原本打算积累一些工作经验就走,没想到我直到现在也没有再搬回美国。”
“回想起来,我刚来澳门的时候,恰逢这里的一切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亲历者和见证者,真的非常有意思。”辛普森说,“以我们现在所在的澳门大学为例,那时在氹仔岛的校区比较小,周围也不太热闹。你看现在,我们搬到了横琴岛上这么大的一个新校区里,有大量的园林、湖景,还有各种庭院。而且回归以来,增设了许多新的院系和课程科目,这让我在学术领域获得更好的职业机会。”
他还称,“澳门的城市规模扩大了很多,人口大幅增加,游客数量也多了起来。大量度假酒店及娱乐设施拔地而起,改变了城市面貌,也改善了这里的生活体验,让澳门更加国际化。命运的巧合让我有幸亲眼见证了澳门回归之后,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以及人口变化等方方面面发生的巨大变革,这一系列变化可以说是翻天覆地。”
辛普森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在他看来,最能彰显澳门多元文化特色的年度盛事之一就是每年举办的“葡韵嘉年华”,以音乐、舞蹈、美食等系列活动串联起来的艺术节,推动葡语社群和其他民众的交流,可以真切而生动地感受到如今的澳门如此多元。
尽管在澳门生活了23年,辛普森既不会说普通话也不会说广东话,在工作和生活中,英语让他“畅通无阻”,几句常用的粤语就足以应付年纪大的出租车司机。在澳门,辛普森还遇到了他的妻子——一位能说一口流利粤语的泰国姑娘。辛普森说,“我们都非常喜欢澳门,闲暇时会一起去珠海、上海甚至新疆等地旅游。当初,我根本没想过会在这33.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这么久,现在澳门已经成为我们的‘新家园’,我们就是本地人。”
辛普森在澳门大学教授传播和文化相关的课程,他会在课堂上和学生分享此前在泰国、香港、新加坡及伦敦等地的工作经历,谈及东西方之间的文化异同,也会和学生讨论一个西方人视角下的澳门,以此链接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辛普森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其实在澳门还有很多像我一样的‘新澳门人’,我们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不同的国度,但我们都非常热爱澳门,我们的家就在澳门。”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