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直喜欢宋朝的审美,

简单素朴,文雅幽静,

抛却繁复,不事雕琢,

随性而行,返璞归真。

有人说:

宋朝的美学,

曾经领先世界一千年。

此言不虚,宋人对于美,

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

对美的追求,

不仅是一曲浪漫的宋词,

更是一种生活风尚:

追求雅致,讲究品质。

今天的我们大多繁忙,

很少人能静下心来发现美。

而对宋人来说,这些只是寻常。

01

最早的极简风

如果唐朝是繁复的华丽风,

那么宋朝就是最早的极简风。

宋人大多提倡简朴,

讲究典雅平正,优雅简洁,

希望通过低调和品味,来表现自己。

宋人更在意天性,

返璞归真,美得自然,

他们一扫唐代的奢华张扬,

喜用墨写字、画画,用单色釉烧瓷……

以素色为主,沉静雅致,

素与简的穿衣风格,

直到现在也被广泛运用。

万物之始,大道至简。

物以极简为美,生活也是。

活得越素简,

越能听见内心的声音。

生活有情调,灵魂有诗意。

|《松涧焚香图》 马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松涧焚香图》 马远

02

风雅

雅,是宋人的审美风格,

雅,是风雅,也是质朴淡泊。

它没有瑰丽的色彩,

没有过多的渲染,

自有一种气质藏于其间。

表现在艺术上,

是书法,绘画,瓷器,

表现在生活上,

是焚香,点茶,挂画,插花……

宋人对风雅的极致追求,

更是形而至内的品性修为,

善于发现生活情趣。

冰裂纹,本是烧坏的产物。

却在宋人的手上化腐朽为神奇。

败笔,不完美之中,

诞生出了绝世的沧桑之美。

宋人饮茶之风及制茶之法登峰造极,

全社会各阶层普遍饮茶。

茶肆十分兴旺,

不仅在大城市,小城镇也比比皆是。

《水浒传》里就有多处反映,

比如武大郎隔壁的王婆茶坊。

图 | 《文会图》(局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文会图》(局部)

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苏东坡⋯⋯

宋代的文人成就斐然,世所公认。

有人曾问,

为什么宋朝会有这么多文人?

他们为什么在面对权利和财富时,

为什么可以不贪婪?

蒋勋说:

因为他们心中有山水,

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山水,

他们很自信,他们知道自己的生命

比权力和财富更高的价值所在。

无论是宋朝,

还是千年后的今天,

雅是唯一不会褪色的美。

不必生得惊艳,但要活得精致。

雅,更是一种内心姿态,

从不张扬,保持清醒,

自有一份淡定从容

|宋·《松下赏月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松下赏月图》

03

清逸

清逸,莹润飘逸,

从宋瓷中提取“清”之气息,

有清风朗月般的明净。

天青色,随光变幻,

如雨后稍纵即逝的雾色,

就算从未见过,

也能想象到它的梦幻惊艳。

烟波浩渺,

轻盈、多变的特质,

如同女子灵动飘逸的身姿。

其阔如海,其动如烟,

其色如雪,其柔如水。

不同于唐朝尚丰腴美,

宋人跟我们现在的审美很像,

追求瘦长,所以量体裁衣,

以显露身姿之苗条。

质朴与清雅惺惺相惜,

曼妙朦胧,浓淡得宜,

显绰约脱尘之风姿。

| 南宋·萧照《中兴瑞应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南宋·萧照《中兴瑞应图》

宋朝的书法,

黑为墨,白为纸,

三笔两画,神韵皆出。

横竖撇捺犹如宝剑出鞘,仙鹤独立,

铁划银钩,骨清神秀。

求简易而取清逸。

宋人尚意,美在风神。

人生也是这样,

追求成为一个更好的、

更具有精神和灵气的自己。

04

生动

宋朝的花鸟画是一绝,

小到一个虫子,

都能感受一种生命的力量。

宋人含蓄内敛包容,

尊重每个生命存在的意义,

虽追求简单,却处处体现别致,

擅长运用花草鸟虫鱼等元素。

中国传统色,

有着沉静气质和浓厚底蕴,

只要衣服上稍加点缀,

都让人惊鸿一瞥。

在经济繁荣的宋朝,

高级真丝,精致刺绣,

和镶金服饰已成为时髦。

宋朝服饰颜色虽朴素,

却离不开精心点缀,

花纹突破了唐代对称图案,

生色折枝花尤为时尚。

对配饰的喜爱,

也丝毫不亚于现代的人们,

珠宝配饰必不可少,

脸上喜帖数颗珍珠或宝石。

真正的美是融入生命元素,

采撷自然界鸟语花香的气息,

挂在胸前,或饰在耳间,

气质斐然,享受快乐。

这种风情与风骨并存的美,

无处不在,妙不可言,

绽放在灵魂里,

融入无言的浪漫和深情。

| 宋《盥手观花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宋《盥手观花图》

陈寅恪说:

“华夏民族之文化,

历数千载之演进,

而造极于赵宋之世。

后渐衰微,终必复振。”

有幸生于太平之世的我们,

终日忙碌之外,其实也该学学宋人,

偶尔慵懒,十分热情,

品一杯茶,饮一盏酒,

读一卷诗书,挂一幅画,

或走进市井巷陌,大快朵颐,

或删繁就简,认真的活在当下的每一天,

如此,也不枉此生。

◎本文原载于《科技日报》(作者周乾),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