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全称: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为国家统计局涉外调查许可单位&AAA企业信用认证机构,致力于“为企业战略决策提供行业市场占有率认证&证明、产品认证&证明、项目可行性&商业计划书专业解决方案”的专业咨询顾问机构。

2)截止2023年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已累计完成各类咨询项目15万余例(其中完成:定制/专项调查项目数量25000+例。项目可行性&商业计划书42000+例。行业研究报告83000+例。),各类市场占有率&市场份额认证&证明项目3200+例,专精特新&小巨人认证&单项冠军证明项目2900+例,行业地位&品牌认证&服务项目2000+例,销售排名&领先认证&证明项目1500+例),为2.3万+不同领域企业提供专业、权威的三方认证服务。

3)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市场占有率、市场排名认证服务-中金企信国际咨询。

4)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专业权威编制服务机构-中金企信国际咨询:集13年项目编制服务经验为各类项目立项、投融资、商业合作、贷款、批地、并购&合作、投资决策、产业规划、境外投资、战略规划、风险评估等提供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编制、设计、规划、咨询等一站式解决方案。助力项目实施落地、提升项目单位申报项目的通过效率。

5)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定制服务-依托自建数据库、专业自建调研团队及官方&各领域专家顾问、国内外官方及三方数据渠道资源等为各领域客户提供专属定制类全套解决方案。

中金企信服务范围:

行业研究报告、市场调查报告、产业分析报告

项目立项可行性报告

资金申请可行性报告

市场研究预测报告

专项调查

市场投资前景报告

市场行情监测报告

竞争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上下游产业链研究报告

投融资可行性报告

市场调查

行研报告

资信评估报告

市场占有率认证等

可行性研究报告,简称可研,是在制订生产、基建、科研计划的前期,通过全面的调查研究,分析论证某个建设或改造工程、某种科学研究、某项商务活动切实可行而提出的一种书面材料。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是通过对项目的主要内容和配套条件,如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从技术、经济、工程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并对项目建成以后可能取得的财务、经济效益及社会影响进行预测,从而提出该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和如何进行建设的咨询意见,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的一种综合性的分析方法。

可行性研究具有预见性、公正性、可靠性、科学性的特点。可行性研究报告是确定建设项目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工作,是在投资决策之前,对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的科学方法,在投资管理中,可行性研究是指对拟建项目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进行调研、分析比较以及预测建成后的社会经济效益。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智慧城市的应用场景日益丰富,在公共安全、园区、社区、校园、交通、医疗、教育、物流、能源等场景的应用也越发成熟。其主要细分领域运行现状为:

①公共安全:在公共安全领域,我国信息化建设经历了金盾工程、平安城市、雪亮工程等建设阶段,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安防技术的快速发展,其与智慧城市建设逐步融合,成为城市高效管理和服务社会民生的重要支撑。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治理的复杂性不断攀升,为了更好的维护社会治安、降低犯罪率、提升城市整体幸福感,我国自2005年起相继开展了平安城市、雪亮工程建设。雪亮工程是以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为指挥平台、以综治信息化为支撑、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为重点的群众性治安防控工程,通过三级综治中心建设把治安防范措施延伸到群众身边,发动社会力量和广大群众共同监看视频监控,共同参与治安防范,从而真正实现治安防控“全覆盖、无死角”。在各级政府大力推动下,雪亮工程建设成效显著,到2020年重点公共区域基本实现了“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目标。

2021年以来,随着我国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以雪亮工程为代表的公共安全领域智慧化建设作为重要手段和技术支撑,得以持续深入推进,为智慧城市建设带来了持续的市场需求。首先,在乡镇和农村市场,受地方财政资金不足、基础设施薄弱、施工整合难度大、运维成本高等因素影响,雪亮工程在乡镇和农村地区的普及率较低。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要求推进农村雪亮工程建设,雪亮工程开始向乡镇和农村下沉。2019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35年,乡村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保障水平显著提高,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其中加强平安乡村建设作为重要任务,要求推进农村地区技防系统建设,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乡镇和农村地区公共安全领域相关智慧城市建设不断推进。其次,在城市市场,随着社会治理精细化程度不断加强,视频监控建设密度不断增加,除要害部位、重要场所、案件高发区域、治安复杂场所、主要通道和其它人员聚集部位外,在沿街商铺、背街小巷、城中村出入口等未覆盖公共区域点位的视频监控建设持续推进。再次,在提升视频监控点位覆盖密度的同时,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海量的信息进行全面感知、共享和智能分析,实现事前积极预防、事中实时感知和快速响应以及事后的快速调查分析,成为公共安全领域智慧化建设的共识,传统设备的更新换代、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对现有系统进行升级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潜力。

公共安全领域作为当前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一环,相关政府部门通过视频监控系统、治安防控系统、集成指挥系统、大数据研判系统等的建设,对人、车、地、物、事、网等治安要素进行精准管控,在交通管理、打击犯罪、治安防范、社会治理、服务民生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公共安全关乎国家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长期以来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相关投入力度不断加大。2014年至2018年,我国财政公共安全支出由8,357.23亿元增长至13,781.4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3.32%,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也由5.51%上升至6.24%。受益于国家政策的鼓励支持、公共安全的切实需求、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以及公共安全信息化建设不断下沉等多重有利因素,我国公共安全领域的智慧城市建设需求旺盛。

②智慧校园:智慧校园是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化的校园工作、学习和生活一体化环境,其以各种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将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进行充分融合,实现数据化、网络化、协作一体化的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并能对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及后勤保障进行洞察和预测的智慧学习环境。2021年7月,教育部、中央网信办等六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将智慧校园作为教育新型基础设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学校利用信息技术升级教学设施、科研设施和公共设施,促进学校物理空间与网络空间一体化建设。

智慧校园可利用智能感知以及物联网技术,通过摄像头、传感器等各类感知设备全面采集校园环境和人群的信息,然后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信息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并最终将分析结果投射到具体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工作中,进一步实现校园智慧化管理运营。近年来,受益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校园信息化建设投入不断增加,智慧校园建设快速发展。校园安防是智慧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安全一直以来备受重视,国家先后发布了多项加强校园安全管理的政策、法规及标准规范,提出不断完善学校的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平安校园建设陆续展开。高校校园是平安校园建设的重点,其系统构成全面复杂,普及也较为完善,中小学和幼儿园则受各地经费投入影响,发展较不均衡。

2022年6月,新的国家标准《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防范要求》(GB/T29315-2022)正式开始实施,新标准针对校园安全防范系统的每个子系统,即入侵和紧急报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楼宇对讲系统、电子巡查系统、防爆安全检查系统以及实体防范设施等提出了新的技术要求,将进一步推动中小学和幼儿园的安防系统建设。除校园安防外,随着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不断推进,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如智慧教室、智慧课堂、智慧考场等应用方案层出不穷,并在各地得到落地应用。例如,在智慧考场方面,近年来,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大力推进标准化考场建设,标准化考场系统的技术核心在于高清监考视频的采集、存档与电子巡考,作为人工监考的必要补充。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利用AI+机器视觉技术不仅能够实现考场视频的智能验收,还可以对考场秩序、监考教师监考行为、考生入场/离场/缺考/作弊行为等进行自动分析与监测,实现辅助监考、全自动远程考场等功能。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校园的信息化建设投入不断增加,智慧校园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根据统计数据,2016年我国智慧校园市场规模为399.89亿元,到2021年已增长到675.22亿元,市场空间巨大。

③智慧园区:园区不仅是一个地理空间范畴,也是一个经济范畴,作为我国城市发展的基本单元,园区有效地链接了个体、企业、城市,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落脚点之一。园区的建设运营主体包括政府部门与企业机构等,政府主导型园区主要包括经开区、高新区等,企业主导型园区主要包括单一企业园区、产办类园区、商办类园区等,如工业园区、产业园区、物流园区、都市工业园区、科技园区、创意园区等。

智慧园区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园区借助5G、物联网、大数据、BIM、GIS等信息技术,对园区内人流、物流、信息流等数据进行实时收集、存储与分析,实现园区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等全流程的智慧化升级。利用信息技术,智慧园区内可构建智慧楼宇、智慧社区、智慧工厂、智慧交通等应用场景,并构建集合运行监控、智能决策等功能的智慧园区大脑,有机串联园区内生产厂房、办公楼宇、居民住宅、公共基础设施等不同载体,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融合发展。在视频系统方面,智慧园区的视频系统与园区通行、物业管理等各类数据充分融合共享,能够实现周界防范、人脸识别、车牌识别、行为分析等功能,从而提升园区管理水平和安全等级。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各地园区根据自身的发展定位与市场情况制定发展规划,不断加强园区智慧化建设投资力度。园区内部个人、企业、园区管理者对于智能化系统的要求不断提升,推动园区内各类智能化场景的建设向更加精细化、定制化方向发展,各类智慧场景在加强场景间横向体系化联系的同时,也围绕人居生活、企业经营、园区管理、产业发展等主题不断纵向演进,支撑智慧园区向一体化、生态化、精细化发展,为智慧园区建设带来了广阔发展空间。

目前,我国智慧园区建设整体呈“东部向中西部纵深”发展态势,长期来看,中西部园区智慧化建设及东部智慧园区升级需求并存,整体市场需求前景可观。根据统计数据,2021年我国园区智慧化建设投资规模达到了1,394亿元,但总体渗透率仍然偏低,以国家高新区为例,智慧园区占比约为35%,园区智慧化渗透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中金企信预计2025年我国园区智慧化建设投资规模将达到2,209亿元。

④智慧社区:智慧社区是利用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社区的智慧化、绿色化、人文化为导向,融合社区场景下的人、地、物、情、事、组织等多种要素,围绕社区居民的公共利益,促进社区居民交往互助,统筹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和商业服务等多样资源,提供面向政府、物业、居民和企业等多种主体的社区管理与服务类应用,提高社区管理与服务的科学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的一种社区管理和服务的创新模式。

智慧社区是实现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捷化、社区治理精准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助力基层治理能力提升,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之—。根据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归口的行业标准《智慧社区需求与场景》(YD/T4437-2023),智慧社区的场景与业务主要包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智慧社区建设。《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推进智慧社区建设,依托社区数字化平台和线下社区服务机构,建设便民惠民智慧服务圈,提供线上线下融合的社区生活服务、社区治理及公共服务、智能小区服务等。2022年5月,民政部、中央政法委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深入推进智慧社区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基本构建起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智慧社区服务平台,初步打造成智慧共享、和睦共治的新型数字社区,社区治理和服务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更好感知社会态势、畅通沟通渠道、辅助决策施政、方便群众办事。

受益于国家及各省市密集出台的各项政策支持,我国智慧社区建设持续推进。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末我国城镇化率首次超过60%,到2023年末城镇化率已达66.16%,相较发达国家约80%的城镇化率水平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截至2019年底,全国居住小区约55万个,其中正在进行或已经完成智慧社区建设的居住小区数量在2020年时占比不足5%。随着我国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新建小区开展智慧化建设,以及各类存量老旧小区实施智慧化改造,我国智慧社区的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根据统计数据,2020年我国智慧社区市场规模为5,405亿元,同比增长约19%,到2021年,我国智慧社区规模突破5,800亿元,市场规模庞大。

3)行业发展趋势

①智慧城市的应用场景不断丰富: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目前已经从总体部署向各行业深入推进方向发展,智慧城市触角不断向城市末梢延伸,并更加贴近细分领域和特色场景,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尤其是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智慧城市建设与公共安全、城市管理、交通出行、电力水利、移动通信、医疗教育等基础建设融合,催生出大量的以技术融合创新为特征的智慧城市新兴应用场景,并在各个行业深入发展落地。比如,物联网、人工智能、GIS、BIM不断深化对建筑行业的赋能,智慧工地、智慧园区、智能建筑的建设加快推进。

②智慧城市建设逐步向基层下沉:目前,智慧城市建设已从早期的中心城市、地级城市为主,逐步开始向区县和乡村下沉。2020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县域城乡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比如2020年5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加快开展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工作的通知》,指出高水平打造“智慧县域”新形象,有序推进智慧城管、智慧交通、智慧公共安全、智慧社区、智慧生态等重点场景建设。同时,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物联网、智能设备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村生产生活不断融合,乡村信息化、数字化基础不断夯实,为推进县域城乡智慧化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区县作为我国基层的行政管理单元,截至2020年底数量超过2800个,中国信通院的数据显示,2021年52.3%的县域城市已进行智慧城市顶层设计,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80%,智慧县城、数字乡村将成为智慧城市新的增长点。

③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动智慧城市建设不断变革:当前,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空间信息技术、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加速应用,推动智慧城市建设不断变革,在提升城市市域治理和基层治理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不断凸显。通过物联网等技术搭建的泛在化接入平台,能够打破“信息孤岛”,使城市管理者及各个分支机构可以对城市进行全方位的感知,5G则使数据传输实现跳跃式发展,在此基础上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信息进行全面分析、挖掘和智能化处理利用,为城市运行和资源配置提供智能响应控制,从而为政府的城市治理和民生服务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比如,通过遍布城市的摄像头等安防终端,相关部门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对这些数据进行筛选、清理、加工和提炼,能够使城市管理者更加准确的掌握城市的运行规律,使得传统的以已发生案件类型作为预防对象的事后预防模式逐步被更加高效的事前预防模式取代,有利地提高了政府部门应对公共安全、城市管理等城市治理相关的能力和响应速度。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其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基于各种城市应用场景的算法层出不穷,能够通过横向多事件维度及纵向多时间维度的关联,完成更多个性化、复杂场景的智能识别和分析,从而为管理者提供更为精确和全面的决策支持。例如,智慧城市视频系统通过集成人脸识别、行为分析等多项技术,能够实时监测城市的安全状况,一旦发现异常或潜在的安全隐患,能够迅速发出预警;通过对交通数据的实时收集和分析,人工智能可以自动调节信号灯的时间和配时,从而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并提升城市交通安全水平。随着智慧城市业务形态和运行活动不断发展,不同政府部门的管理需求、市场主体的业务需求和消费者需求不断涌现,对人工智能算法的要求也日渐多样化。

④智慧城市成为“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抓手,数据资源的价值有望不断释放: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智慧城市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抓手,2024年4月,国家数据局就《深化智慧城市发展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强调推进城市智慧化发展、数字化转型,是面向未来构筑城市竞争新优势的关键之举,也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提出到2027年,全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一批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各具特色的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有力支撑“数字中国”建设。《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明确“数字中国”建设要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

近年来,我国智慧城市行业深入发展,城市数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数据资源更加丰富,但由于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往往由不同政府部门牵头组织规划、建设和应用,数据质量参差、治理基础薄弱、部门协同困难,加之缺少可持续、市场化的运营机制,导致智慧城市建设往往存在“重建设、轻运营”“数据孤岛”等问题。随着“数字中国”战略的推进,以及国家对发展数字经济和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大力提倡,涵盖数据资源化、数据资产化、数据场景化等内容的智慧城市运营价值将逐步凸显,有序推进公共数据汇聚利用,释放商业数据价值潜能,将成为智慧城市的推进重点之一,为智慧城市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⑤良好的运维机制对智慧城市建设运行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智慧城市的运维包括对智慧城市运行中的相关设施设备、软件系统、硬件系统、数据资源、运行环境等方面进行维护、维修、评估、更新和管理,其对确保智慧城市各系统平稳、安全、高效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随着设备和系统的复杂程度不断提高,以及信息安全问题日益严峻,运维的难度和重要性不断凸显。长期的智慧城市建设积累了大量的软硬件设施,并衍生了庞大的运维需求。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基本是由政府牵头进行投资建设和运营,后期的运维不仅受到政府财政投入的限制和影响,还面临专业人才、技术、管理和经验等多方面的困难。专业的智慧城市服务商能够利用其技术和经验优势,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提供专业化的运维服务,从而确保智慧城市的稳定运行,成为智慧城市产业链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章 总 论1

1.1项目概要1

1.1.1项目名称1

1.1.2项目建设单位1

1.1.3项目建设性质1

1.1.4项目建设地点1

1.1.5项目负责人1

1.1.6项目投资规模1

1.1.7项目建设规模2

1.1.8项目资金来源2

1.1.9项目建设期限2

1.2项目承建单位介绍2

1.3编制依据2

1.4编制原则3

1.5研究范围4

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4

1.7综合评价5

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可行性分析6

2.1项目提出背景6

2.2本次建设项目发起缘由7

2.3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8

2.3.1“十四五”期间行业发展进步的需要8

2.3.2市场发展的需要9

2.3.3产业化发展的要求9

2.3.4环保需要10

2.3.5应用需求11

2.4项目可行性分析13

2.4.1政策可行性13

2.4.2市场可行性14

2.4.3技术可行性14

2.4.4管理可行性15

2.5分析结论15

第三章 行业市场分析16

3.1行业市场分析及预测16

3.2市场发展分析19

3.3项目产品市场需求预测分析21

3.4市场分析结论22

第四章 项目建设条件24

4.1地理位置选择24

4.2区域投资环境25

4.2.1区域位置25

4.2.2自然条件25

4.2.3资源禀赋27

4.2.4区位优势28

4.2.5交通运输29

4.2.6经济发展29

第五章 总体规划方案31

5.1土建方案31

5.2工程管线布置方案31

5.2.1给排水31

5.2.2供电32

第六章 产品及技术方案35

6.1主要产品35

6.2产品生产采用标准35

6.3产品价格制定35

6.4产品优势35

6.5产品生产规模确定35

6.6产品技术方案36

6.7产品工艺流程37

第七章 原料供应及设备选型38

7.1主要原材料供应38

7.2主要设备选型38

第八章 节约能源方案40

8.1本项目遵循的合理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40

8.2建设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40

8.2.1能源消耗种类40

8.2.2能源消耗数量分析40

8.3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分析41

8.4主要能耗指标及分析41

8.5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42

8.5.1工业节能42

8.5.2节水措施42

8.5.3建筑节能43

8.5.4企业节能管理44

8.6结论44

第九章 环境保护与消防措施46

9.1设计依据及原则46

9.1.1环境保护设计依据46

9.1.2设计原则46

9.2建设地环境条件47

9.3 项目实施对环境的影响及治理47

9.3.1 项目运营期产生的污染物47

9.3.2 项目运营期环保措施49

9.4 环境管理与监测机构53

9.5绿化方案53

9.6消防措施54

9.6.1设计依据54

9.6.2防范措施54

9.6.3消防管理55

9.6.4消防措施的预期效果55

第十章 劳动安全卫生56

10.1编制依据56

10.2概况56

10.3 劳动安全56

10.3.1工程消防56

10.3.2防火防爆设计57

10.3.3电力57

10.3.4防静电防雷措施57

10.4劳动卫生58

10.4.1防暑降温58

10.4.2照明58

10.4.3个人防护58

10.4.4安全教育58

第十一章 企业组织机构与劳动定员60

11.1组织机构60

11.2劳动定员60

11.3培训计划60

11.4福利待遇61

第十二章 项目实施规划62

12.1建设工期的规划62

12.2 建设工期62

12.3实施进度安排62

第十三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63

13.1投资估算依据63

13.2建设投资估算63

13.3流动资金估算64

13.4资金筹措64

13.5项目投资总额64

13.6资金使用和管理66

第十四章 财务及经济评价67

14.1总成本费用估算67

14.1.1基本数据的确立67

14.1.2产品成本68

14.1.3平均产品利润69

14.2财务评价69

14.2.1项目投资回收期69

14.2.2项目投资利润率70

14.2.3不确定性分析70

14.3经济效益评价结论73

第十五章 风险分析及规避75

15.1项目风险因素75

15.1.1不可抗力因素风险75

15.1.2技术风险75

15.1.3市场风险75

15.1.4资金管理风险76

15.2风险规避对策76

15.2.1不可抗力因素风险规避对策76

15.2.2技术风险规避对策76

15.2.3市场风险规避对策76

15.2.4资金管理风险规避对策77

第十六章 招标方案78

16.1招标管理78

16.2招标依据78

16.3招标范围78

16.4招标方式79

16.5招标程序79

16.6评标程序80

16.7发放中标通知书80

16.8招投标书面情况报告备案80

16.9合同备案80

第十七章 结论与建议81

17.1结论81

17.2建议81

附 表82

附件1产品销售收入预测表82

附件2 总成本费用估算表83

附件3 外购原材料表84

附件4外购燃料及动力费表85

附件5 工资及福利表86

附件6 利润和利润分配表87

附件7 固定资产折旧费计算表88

附件8 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摊销表89

附件9 流动资金估算表90

附件10 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91

附件11 资产负债表93

附件12 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94

附件13 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96

附件14 资金来源与运用表97

由于商业计划书(项目可行性报告)属于订制报告,该商业计划书内容框架仅供参考,成稿内容根据不同客户项目要求和行业分类有所变化,以最终项目实施指标为准。

项目可行性报告用途及说明-中金企信国际咨询:

1、企业投融资

此类研究报告通常要求市场分析准确、投资方案合理、并提供竞争分析、营销计划、管理方案、技术研发等实际运作方案。

2、项目立项

此文件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而编写,是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立项的基础文件,国家发改委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核准、备案或批复,决定某个项目是否实施。另外医药企业在申请相关证书时也需要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

3、银行贷款申请

商业银行在贷款前进行风险评估时,需要项目方出具详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对于国内银行,该报告由甲级资格单位出具,通常不需要再组织专家评审,部分银行的贷款可行性研究报告不需要资格,但要求融资方案合理,分析正确,信息全面。另外在申请国家的相关政策支持资金 、工商注册时往往也需要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该文件类似用于银行贷款的可研报告。

4、申请进口设备免税

主要用于进口设备免税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办理中外合资企业、外资企业项目确认书的项目需要提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5、境外投资项目核准

企业在实施走出去战略,对国外矿产资源和其他产业投资时,需要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报给国家发展和改革委或省发改委,需要申请中国进出口银行境外投资重点项目信贷支持时,也需要可行性研究报告。

6、政府资金项目申报

企业为获得政府的无偿资助,需要对公司项目进行策划、设计、技术创新、技术规划等,编写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包含管理团队、技术路线、方案、财务预测等,是政府无偿资助的项目申报的主要依据。

可行性研究报告分为:政府审批核准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融资用可行性研究报告。  

(1)审批核准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侧重关注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影响;具体概括为:政府立项审批,产业扶持,中外合作、股份合作、组建公司、征用土地。

(2)融资用报告侧重关注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具体概括为:银行贷款,融资投资、投资建设、境外投资、上市融资、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等各类可行性报告。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相关报告推荐(2024-2025)

《公共安全市场发展趋势分析及“十五五”投资战略可行性评估预测报告(2025版)》

《智慧校园行业市场竞争格局调查分析及发展战略规划评估预测报告(2025版)》

《智慧园区行业“十五五”市场战略研究及投资建议可行性评估预测报告(2025版)》

《智慧社区市场发展趋势分析及“十五五”投资战略可行性评估预测报告(2025版)》

《2024-2030年电力能源市场竞争力分析及投资战略预测研发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