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生开学典礼上,院士深情寄语,为广大青年上好大学“第一堂思政课”;在兵团精神育人实践教育基地,学生们沉浸式体验,让兵团精神入脑入心;在田间地头的暑期实践中,将边疆发展的广阔图景变为生动教材,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厚植家国情怀、激发挺膺担当……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近年来,石河子大学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课程教学改革,打造“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第二课堂”的“大思政”格局,努力培养造就堪当时代重任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切实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

课堂更活——改革创新提升课程“含金量”

“军垦战士们,将风当战袍沙作粮、地当睡床天当房,搭起帐篷挡风雪,钻进地窝避寒霜,他们不怕苦不怕累,终于将这不毛之地改造成良田万顷。”在“兵团精神育人——名师思政导航课”上,石河子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赵艳为学生倾情讲述独具魅力的兵团发展史,每到动人之处,学生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枯燥、没意思……这是不少学生对传统思政课的印象,可石河子大学思政课为何能够成为“热门课”?着力打造让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人生“金课”是关键一环。

举办“兵团精神育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大赛,开展多层级、多形式的思政课研讨和集体备课活动,支持和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和高水平学术会议,促进思政教师队伍教学业务水平全面提升;深挖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将37门课程立项“专业教育+兵团精神”课程思政示范课,让专业实践贴近兵团一线,专业价值融入兵团精神,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有机统一,有效激发学生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围绕培养爱国爱疆、担当奉献的新时代戍边人这一任务,石河子大学着力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不断增强。

目前,石河子大学已建成1个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4个兵团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兵团精神育人课程体系建设”团队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以此为依托,该校打造了一批具有鲜明兵团特色的思政“金课”,定期在全兵团开展教学展示活动,形成“人人有示范、堂堂有精品、门门有金课、课课有名师”的课程建设新局面。

理解更透——兵团特色资源滋养思政教育

兵团红色资源丰富,利用兵团特色资源开展实践教学是石河子大学思政课教师们讲深、讲透、讲活思政课的重要法宝。

石河子大学创造性拓展育人空间,先后在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军垦第一连、十师一八五团军武哨所等挂牌10余个“兵团精神育人实践教育基地”,打造了“可听、可视、可感、可践行”的“实境课堂”,使思政课从“平面”走向“立体”,构建起独具特色的思政教育模式。

在军垦第一连,学生们一人扶犁、八人拉犁,学习老一辈军垦战士用肩扛手拉的方式开垦荒地;在魏德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生们与时代楷模魏德友畅谈理想与信仰,参加别开生面的升旗仪式;在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学生们走近军垦文物,聆听屯垦戍边的光辉历史……这些行走的思政课听起来能解渴、学起来有共鸣、品起来可回味,让学生触摸历史、对话未来、感恩当下,通过“知情体悟行”全方位的学习体验,让思政课鲜活起来。

为让思政课更有针对性和感染力,石河子大学聘请“一生只做一件事,我为祖国当卫士”的马军武、“马背医生”李梦桃等兵团英模担任校外思政导师,为师生讲述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奉献边疆的感人故事。

“从黄埔江畔到天山脚下的五十年”“我的兵团人生路”……如今,一堂又一堂“大思政课”在石河子大学校园里开讲,鲜活的事迹、榜样的力量,显著增强了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让学生们备受鼓舞。

融合更深——积极实践用好社会“大课堂”

打造看得见、听得进、有意思的思政课,石河子大学不仅把“最难讲”变得“最精彩”,还把“课上谈”变成“实践行”。

今年,石河子大学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课程内容,与“日常实践”“社区实践”一同记入学生成绩档案,进一步引导广大师生走进“社会大课堂”,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育人的新局面。

今年暑期,石河子大学5700余名师生走出校门,赴南北疆基层连队、村庄、企业、医院等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值得一提的是,石河子大学特别安排思政课教师与“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同实践、同生活、同感受。

在基层连队,师生们看发展、话成就,深入了解乡村振兴为当地带来的巨大变化;在田间地头,面对基层职工群众,师生们发挥专业优势,开展科技助农、电商培训、健康义诊等各类服务……

石河子大学党委书记徐善东表示,石河子大学将持续完善“大思政”工作格局,积极打造新时代社会实践育人新范式,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赵优、刘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