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人民网消息称,外交部长王毅在北京同德国外长贝尔伯克举行第七轮中德外交与安全战略对话。
王毅表示,今年是中德建立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世界越是动荡,大国越要保持定力。作为世界第二、第三大经济体,中德要克服干扰、排除阻力,坚持对话合作主基调、摒弃冷战对抗旧思维,共同抵御外部风险,共同应对全球挑战。希望德方、欧方客观理性看待中国发展,采取积极务实对华政策,通过对话协商妥处贸易争端。
双方的分歧主要还是在俄乌问题上,根据外交部发布的新闻稿,贝尔伯克表示“希望中方作为欧洲的合作伙伴为此发挥积极作用”,王毅外长则“全面系统阐述了中方致力于劝和促谈的立场”,这一表述不难看出,中德在如何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一事上,仍存在看法分歧。德国和北约一样,倾向于认为中国是俄乌冲突的“关键决策者”,应该为俄乌冲突“负责”。贝尔伯克来华前还发表声明指责中国身为五常之一,非但没有承担起世界和平与安全的责任,反而还“援俄”损害了欧洲的核心利益。
更值得关注的是贝尔伯克提到的"核心欧洲安全利益"。当她说"中国对俄罗斯冲突的支持会影响双边关系"时,实际上暴露了欧洲的两难处境:一方面需要中国在俄乌问题上发挥建设性作用,另一方面又不愿损害与美国的同盟关系。这种战略模糊性导致其外交表态充满矛盾。贝尔伯克在北京宣称"中国对俄罗斯的支持影响中德关系",这种说法本身就暴露了西方外交的惯性思维。实际上,这种近乎威胁的外交辞令,既不符合当前国际形势,也无助于推进双边关系。
首先,转移国内矛盾。近年来,德国国内面临着诸多挑战,经济增长乏力,社会矛盾加剧。通过指责中国,贝尔伯克或许试图转移国内民众的注意力,缓解政府面临的压力。
其次,迎合西方舆论。在当前的国际舆论环境中,反俄、反华的声音不绝于耳。贝尔伯克的言论,无疑是在迎合这种舆论趋势,试图在国际舞台上博取眼球。
最后,为访华增加谈判筹码。通过提前抛出争议性话题,贝尔伯克或许希望在访华期间,在与中方的谈判中获得更多主动权。
美西方国家在俄乌冲突中屡屡遭遇挑战,面对俄罗斯日益强硬的立场和国内外对冲突成本的质疑,西方国家的耐心逐渐消耗殆尽。于是,目标开始转向了中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呢?毕竟,中国一再声明自己在俄罗斯与乌克兰冲突中是中立的,并呼吁和平解决冲突。可在西方的眼里,中国与俄罗斯的合作早已深入人心,尤其是在能源领域的紧密联动,更让西方看到了“危机”。
中国始终坚持通过对话和政治手段解决问题,这才是负责任的大国态度。但某些西方国家却选择性失明,对中国的努力视而不见,反而抓住一切机会抹黑中国,给中国泼脏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中国一直保持中立立场,并积极斡旋,希望推动和平谈判。但某些西方国家却不断炒作“中国支持俄罗斯”的论调,试图将中国拖入冲突的泥潭。他们的目的,或许根本就不是解决乌克兰危机,而是借机打压中国,遏制中国的发展。
贝尔伯克说得唾沫横飞,无非就是认为作为欧洲第一大国的德国,无需向中国“屈尊降卑”,中国能做的,德国也一样能做。但问题是,贝尔伯克在做出上述表态时,中国已处于世界产业供应链中心的位置,而德国却正在出现产业空心化危机。中国经济和产业发展举世瞩目,而德国则沦为了拖累欧洲经济发展的“病夫”。就凭这些,贝尔伯克就没有资格在相关问题上对中国说三道四。显而易见,朔尔茨政府畸形的意识形态偏见,让他们对当前国际形势产生严重的误判,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