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女性视角做有温度的汽车新闻
2024年,如果要问哪个企业才是中国车市的最大赢家,想必很多人的答案都是华为。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鸿蒙智行“四界”集结,初见规模,并率先开始盈利。
在11月26日的华为Mate品牌盛典上,华为系首款百万车型尊界S800正式亮相,预售价100万-150万元。尊界S800的发布,标志着鸿蒙智行完成了“四界”——问界、享界、智界和尊界的布局。
从销量和成交单价看来,尽管智界和享界的表现不够亮眼,但鸿蒙智行还是仅用短短32个月时间,就完成了累计50万新车的交付,单车成交均价更是稳坐中国汽车品牌TOP1的宝座。今年上半年,华为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就曾透露,今年一季度,鸿蒙智行智选车业务已经扭亏为盈,HI模式也到了盈亏平衡边缘。
从目前的销量表现看,今年全年鸿蒙智行智选车业务扭亏为盈应该已成定局,这在一众还在亏损中苦苦挣扎的新能源车企中是让人非常羡慕的。
二是随着问界的热销,越来越多的车企选择跟华为合作,除了阿维塔外,今年岚图、猛士、深蓝和广汽传祺等越来越多的品牌选择HI模式,使用鸿蒙座舱或乾崑智驾。不久前,包括奥迪、日产和丰田等品牌,也纷纷官宣携手华为,提升智能化水平。
可以说,从国内品牌到跨国公司,华为大有一统天下、成为智能电动车时代的“博世”的架势。
三是今年年初,华为正式成立智能汽车子公司深圳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估值高达1150亿元。这个估值,超过蔚小理等绝大多数自主品牌车企。目前,华为已引入阿维塔和赛力斯两个合作伙伴,分别出资115亿元,占股10%,与华为进行深度捆绑。
近日,又有两个企业前后脚开启跟华为进行深度合作,这两个企业分别是上汽和广汽。
其中,11月30日,广汽与华为同时对外官宣:广汽集团将在传祺、埃安和昊铂之外,与华为一起打造一个全新的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品牌。
尽管不少媒体以“第五界”来行动此次合作,但从目前透露的信息来看,广汽与华为的合作应该不是智选车模式,在广汽的表述中:“广汽集团将以新品牌为载体,与华为发挥各自优势,通过产品开发、营销及生态服务等领域的合作,为用户带来领先的智能化体验。”
也就是说,双方的合作模式,有可能介于“鸿蒙智行”与“HI模式”之间。
与此同时,有媒体爆料称,上汽集团正与华为进行合作接触,该项目由上汽集团总裁贾健旭亲自带队,或将开辟华为目前与车企合作的新模式,也不排除上汽集团将战略投资引望的可能。
以上不难看出,无论上汽还是广汽,都对华为寄予厚望。而这两家与华为的合作之所以如此受到关注,也与此前的“过节”有关——3年前,上汽集团原董事长陈虹抛出了著名的“灵魂论”,之后广汽高管也吐槽“与华为合作基本没有议价权”。
从“恨”到“爱”,是中国汽车市场这三年快速变化的一个缩影。
2021年,上汽集团全年整车批发销量达到546.4万辆,终端零售达到581.1万辆,同比增长5.5%,连续16年保持国内第一;年度营业总收入7798.5亿元,同比增长5.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5.3亿元,同比增长20.1%。
同年,广汽集团全年累计完成产销213.8万辆和214.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1%和4.9%;年度实现营收756.76亿元,同比增长19.82%;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73.35亿元,同比增长22.95%。
那也是这两大汽车集团最高光的年份,并延续到2022年。从2023年起,上汽和广汽的业绩都急转直下,今年更是瀑布般一路下挫。
三季报显示,今年第三季度,上汽集团实现营业总收入1457.96亿元,同比下降25.9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仅有2.8亿元,同比大幅下降93.53%;剔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更是同比减少了99.23%,仅为0.29亿元。
广汽集团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仅为1.2亿元,同比下降97.34%;其中三季度净亏损13.96亿元,同比大幅下滑190.4%。
怎一个惨字了得。
今年7月10日,上汽集团发布公告称,王晓秋接任上汽集团董事长,贾健旭接任上汽集团总裁。新的领导班子上任后,对集团上下进行雷厉风行的改革和人事换防,取得了初步成效。
而广汽也把总部从珠江新城CBD搬到番禺汽车城,并发布了三年“番禺行动”。
在此基础上,与华为的合作也被寄予厚望。但一个残酷的现实是,华为其实是解不了上汽和广汽的“燃眉之急”。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我们应该厘清,上汽和广汽遇到的是什么问题?
在我看来,上汽此前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在于内部——体制僵化、人浮于事、墨守陈规、效率低下。举个简单的例子,成立已经40年的上汽大众,销售公司一直没有自己的公关部和公关公司,与媒体之间的沟通,要么靠总经办寥寥几个人,这几个人在活动期间,甚至还要自己负责媒体邀约和机酒对接;要么靠市场部的“钞能力”。上汽通用倒是有公关部,但整个公司上下基本都奉行“多做多错、少做少错”的职场潜规则,完全没有20年前引领时代风潮的创意和干劲儿,怎么可能不下滑?
对比之下,上汽大众从“贾俞组合”开始就有了很大的变化,上汽通用从今年下半年“卢薛组合”上台后,也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所以,对于上汽而言,“刀刃向内”才是重回顶峰最有效的办法。
广汽的情况与上汽略有不同。无论广汽本田还是广汽丰田,虽然也存在体制僵化、决策效率低下等合资车企普遍存在的问题,但其最大的困境在于合资外方产品更新换代太慢,对于中国市场智能电动化转型的预判不足,导致产品在这轮竞争中没有优势。与此同时,自主品牌的埃安和昊铂死守纯电,没有享受上增程和插混的市场红利。
总体而言,这两大汽车集团都需要在战略、品牌、技术、产品和组织架构等维度,进行自我革新,才能提升竞争力。当下我们看到了变化,但还不够。
第二,上汽和广汽能在与华为的合作中得到什么?
虽然智选车32个月交付50万新车的业绩确实足够亮眼,但拆分每款车型的数据也不难看出,除问界外,享界和智界的表现不及预期,智界甚至一年内三次改款发布,另外, 问界M5 ( 参数 丨 图片 )的月销量也不足3000辆,这说明,并非有华为的金字招牌,用户就一定会买单。
如果是HI模式,目前除了阿维塔外,包括岚图、猛士甚至接下来的东风日产等,都采用HI模式,销量也是各有千秋。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HI模式只能应用于高端车型上,因为仅支付给华为的成本就不低,这在价格战血拼至今的当下市场中,究竟是加分项还是减分项,完全取决于品牌和产品在用户心中的认知,以及目标人群。
另外,随着越来越多的车企与华为合作,华为的智能化配置就不再具有稀缺性,正如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所说:“当技术已经成熟,社会普遍的供应可以满足,就一定不是灵魂。”在这种情况下,比拼的还是产品本身的性价比和竞争力。
因此,在不占据先发优势的当下,上汽和广汽与华为的合作,解不了自身竞争力的“燃眉之急”,只能表达自身变革的决心,并在某种程度上提振内外部信心。
但解铃还须系铃人,上汽和广汽要想走出低迷,最重要的还是破釜沉舟、刀刃向内,找到既有板块和品牌的症结,一步一步解开它。如果仅仅归因“没有与华为合作”,那就真的再也“回不去”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