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48岁的袁钧瑛受邀担任了中国科学院有机化学学科教授,看到这一消息,不少网友情绪激动。
原来,袁钧瑛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个上海高考状元,彼时的她在国家的帮助下公费到美国留学,然而等国家需要她回国搞建设的时候,她却变了卦,甚至还加入了美国国籍。
对于袁钧瑛的这一行为,很多人无法理解,所以,见到她回来后,不少网友发出了“她是不是回来捞钱”的疑问。
袁钧瑛表示自己只想为中国的科学事业尽一些绵薄之力,不过,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她是想落叶归根,只是一个已经拒绝回国的人,能够真心实意为国家发展服务吗?
袁钧瑛当初又为何要那么选择呢?
“我一定会回到祖国的”
“我一定会带着祖国的期待回来的。”
1982年5月的一天,24岁的袁钧瑛登上了飞往美国的飞机,与她一起的还有几十位留学生,面对家人和一些领导的祝福,袁钧瑛在心中立下决心,等学成之后一定要回国搞建设。
事实上,在此之前,袁钧瑛一直是别人交口称赞的对象。
1958年,袁钧瑛出生在上海的一个书香门第,外祖父李青崖是著名的法国文学翻译家,祖父袁开基还是一位有机化学家,伯父袁承业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
就连袁钧瑛的父母都在上海医科大学当教授,在一家人的精英教育下,袁钧瑛从小学习能力就很突出。
就这样,袁钧瑛以优异的成绩一路读到了高中,而就在她准备高中毕业后下乡当知青的时候,1977年高考恢复了,袁钧瑛十分幸运地成了高考恢复后的第一批考生。
而她也不负众望,成了那一届的上海高考状元,当时的大学生可是国家的稀缺资源,第一届高考状元更是有着很大的发展前景,袁钧瑛也意气风发,准备在未来有所作为。
母亲看到她的成绩,也很是欣慰,过往的一切自不再提,现在她只想女儿能够做出一番成绩。
这年,袁钧瑛进入了离家近的复旦大学生物系学习,因为受到的良好教育,她到了大学之后也没有丝毫放松,学习能力还是处于拔尖的水平。
大四那年,她还顺利考取了上海医科大学的研究生,而与此同时,她还获得了一个绝佳的机会。
原来,这年国家为了培养优秀人才将来好为国家建设服务,专门推出了公费留学的政策,即将一些优秀的学子送到美国深造,这样可以接受更加先进的教育。
而中美联合研究生考试就是选择学生的一项重要标准,袁钧瑛得知消息后,立马就报了名,她早就听父母说起过美国的科研实力更加雄厚,便也想去美国看看。
袁钧瑛不仅有这个想法,也有这个能力。
在全部参加考试的25000名学生中,袁钧瑛的成绩位列第二,这顿时让母校都为她感到自豪,袁钧瑛也如愿以偿地被美国哈佛大学录取。
曾经的老师、同学都发来了祝贺,当地的一些领导也当面鼓励了她,祝福她好好学习,将来为国家服务,袁钧瑛也是这么想的,因为她的家人都曾为国家做出了贡献。
就这样,这年5月,袁钧瑛坐飞机离开了中国,到美国留学的一切费用全由中国政府承担,如果,她能在学成之后回来搞建设,彼时,国家就算科研实力比不上美国,也会给她很高的待遇。
然而,在美国待了几年的袁钧瑛却变了卦,那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加入美国国籍
飞机飞到纽约上空的时候,袁钧瑛第一次实地见识到了美国的繁荣,顿时被眼前遍地都是的高楼大厦吸引住了,不过,此时的她想得还是学成回国搞建设,将来祖国也会像这样繁荣。
下了飞机之后,袁钧瑛惊喜异常,因为哈佛大学的一些领导已经在机场迎接,而她的博士生导师保罗·帕德森教授也亲自到了波士顿车站等候。
见到袁钧瑛后,保罗热情地和她打了招呼,还说有任何困难都可以直接向他询问,袁钧瑛没想到美国这边对学生这般重视,心里感到十分温暖。
就这样,袁钧瑛正式开始了在哈弗的学习,只是一开始的时候,她还是遇到了不少的困难。
首先就是饮食的问题,因为东西方习惯的差异,袁钧瑛一开始实在用不惯刀叉,对于当地的汉堡牛排也吃不习惯,导致刚到宿舍的时候,她竟然接连吃了三天的蔬菜沙拉。
不过,这倒还在其次,因为她来的目的就是要学习的,哈弗的生物系可以说是全世界最好的生物系之一了,袁钧瑛来了之后就拼命地汲取知识。
只是,虽然她的英语能力也十分突出,但阅读起大量的英文学术文献,还是有些吃力,而且西方的逻辑思维和我们的经验主义还是有着很大的不同,导致有些内容她看起来很难理解。
而每当袁钧瑛感到彷徨的时候,都会想起祖国人民对自己的期待,坚持下去,将来回国做贡献,在这种信念下,袁钧瑛咬着牙学了起来。
好在,袁钧瑛有着足够强的学习能力,没多久学习成绩就在全系名列前茅,她的导师也换成了著名的罗伯特·霍维茨教授,他曾获得过诺贝尔医学奖。
在罗伯特教授的带领下,袁钧瑛的学业进步飞速,1989年的时候,她就完成了硕士、博士的研读,获得了哈佛大学的博士学位。
按理说这个时候,31岁的袁钧瑛是时候回国参与建设了,毕竟当时的哈弗博士还是很有实力的,祖国也派人和她取得了联系,征询她的意见。
可已经习惯了在美国学习的袁钧瑛却表示了拒绝,她想着继续深造,等考到博士后的时候再回国,当然,此时的她已经对回国的想法产生了动摇。
原来,美国大学里的实验室和科研设备都是全世界最领先的,以当时国内的科研条件完全无法支持袁钧瑛做进一步的研究,为了提高自己的学术能力,袁钧瑛还想着再在美国待上几年。
对此,祖国也表示了支持,毕竟她也表示会回国,多学一段时间也是一件好事。
就这样,袁钧瑛来到了麻省理工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这里有着她研究人的细胞凋亡机理用到的实验设备,而且学校看到她的成绩后还专门拨给了她一件实验室。
事实证明,有了先进设备的加成,能力突出的袁钧瑛还是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三年后,她发表了一篇名为《线虫的细胞死亡同源基因在调控哺乳动物细胞凋亡中的作用》的论文,这篇论文后来成了细胞凋亡研究领域的权威。
按理说做出了这么大的成就,应该要回国搞建设了,可当国内派人联系到她的时候,收到的却是拒绝的答案。
不仅如此,早在袁钧瑛到麻省理工大学搞科研的时候,她就为了获得更好的研究条件,主动放弃了中国国籍,加入了美国国籍,也就是说,袁钧瑛非但没有回国,还成了美国人。
这下,凡是国内认识袁钧瑛的人都对她的这一行为很难理解,尽管她的老师知道她是想留在美国有更好的条件搞研究,但还是觉得她放弃中国人身份的行为实在过于鲁莽。
这对国家也是一大损失,毕竟当初是国家出钱派她去美国留学的。
于是,一时间,不少人开始对袁钧瑛议论纷纷,指责她的这种背信弃义的行为。
但远在美国的袁钧瑛却似乎并没有受到任何影响,继续大踏步地在科研地道路上前进……
晚年频繁回国,想要落叶归根
1993年,年仅35岁的袁钧瑛就成了细胞凋亡研究领域的权威,她还凭借惊人的发现应邀去了诺贝尔基金委员会的论坛作学术报告。
短短7年之后,袁钧瑛就成了哈弗大学的正教授,之后更是成了终身教授,这可是哈弗建校以来的第一位亚裔女教授,可以说,袁钧瑛确实在专业领域内做出了突出贡献。
而生活中的她也婚姻美满,还有一个儿子,袁钧瑛感到十分幸福。
丈夫俞强同样是在哈弗进修的公费留学生,有着相同学识的二人都在毕业后选择留在了美国生活,同样遭受国内不少人的指责。
不过,俞强显然没有袁钧瑛那般决绝,在做出了一些成就之后,2002年,他就主动接受了中科院的邀请,回国任教,心存愧疚的他想着为国家做点什么。
就这样,袁钧瑛自己带着儿子留在美国生活,为了让丈夫放心,她还时常回国看望丈夫,其余的时间则继续在实验室里做着自己的研究。
不过,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到中国的次数越来越多,袁钧瑛还是产生了叶落归根之感,她也想着帮曾经的祖国做些贡献,毕竟自己的根还在那里。
而且,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的科研实力也有了显著的提高,当初一些没有的设备现在实验室里也几乎全都有了,袁钧瑛觉得是时候帮助中国搞建设了。
就这样,2006年,48岁的袁钧瑛也成了中科院的教授,只是与丈夫的主动回国相比,袁钧瑛却迎来了舆论的质疑。
不少人觉得她回国就是来捞金的,因为袁钧瑛只是在讲课的时候待在国内,其余大部分时间还是在美国度过,而且她还是美国国籍,这显然没有诚意。
对此,袁钧瑛也没有多说什么,毕竟当初自己确实也有一定的责任,为了弥补当年的过失,袁钧瑛也积极帮助我国科学的发展引进人才,并且用心地教着学生们,时间一长也做出了不少的贡献。
不过,网友还是发出了议论:“早干嘛去了!一个连国籍都能放弃的人是不可能真心实意帮助国家的!”
袁钧瑛也很无奈,她觉得只有多做贡献,才能消除大家的偏见。
于是,2012年的时候,袁钧瑛主动回国建立了中国科学院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并且担任了主任,此后,便将工作的重心放在了这上面。
这些年,在她的带领下,研究中心也着实培养出了不少的顶级科研人才,尤其是对细胞坏死领域的研究,袁钧瑛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可正当人们逐渐改变对她的看法的时候,2017年,袁钧瑛又当选了美国科学院院士,一想到她当年放弃国籍的做法,人们还是对她持有了保留的态度。
在这里,笔者看来,袁钧瑛如果真的有叶落归根、帮助中国的想法,就应当继续踏踏实实的为国家建设服务,至于改不改国籍,那就是她自己的事了,毕竟论迹不论心。
至于人们能不能理解、认可她,那就只能看她自己的表现了。
对于袁钧瑛的行为,大家又是怎么看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积极留言讨论!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