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民镇荠菜加工车间。贾 震 摄 利民镇村民收割荠菜现场。 谢卫勋 摄
“客户尝完饺子,就当场下单,订购了2000吨速冻荠菜做食品加工原料。”12月7日,虞城县利民镇绿环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范存鹿说。
近年来,随着虞城县荠菜的招牌越擦越亮,绿环公司的荠菜销量也稳步攀升,每年加工速冻荠菜近2万吨,带动2000余人就业。
地处豫东平原的虞城县,过去长期重复着“玉米、冬小麦”的种植模式。近年来,当地利用玉米收获后、小麦种植前的两个月时间,种上一茬荠菜,亩产4000斤以上,既不“与粮争地”,又能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荠菜种植、加工、仓储、销售、物流体系在虞城逐步形成。2019年9月,虞城荠菜获农业农村部颁发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2023年,全县荠菜种植面积达12万亩,年产量约27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达44亿元。
种植规模化
秋收过后,利民镇王珍庄村荠菜种植户朱家欢有了新打算。看到村里好多村民秋后开始种植荠菜,便自己找门路,向邻居学习,经过十多天的努力,自家地里终于看到绿油油的荠菜。
“2024年市场行情更好,荠菜还没开始种,就来了很多订单,我打算扩大种植面积,目前已增加到510亩。”利民镇荠菜种植大户朱新伟向规模要效益:农资集中采购,价格更低;土地集中连片,机械化作业效率更高;自家在种植技术、管理水平上也有明显优势。
小农户也受益。2022年初,王珍庄村村民张天顺把自家的地流转给了朱新伟。“过去,俺侍弄9亩多地,耕、种、管、收、运、销,样样得操心。”张天顺说,“土地流转以后,不但地里的收入没降,还能利用空闲下来的时间开农机挣钱,收入比往年多1万多元。”
细算增收账,张天顺综合比较后,答应了朱新伟的请求。朱新伟说,这些年荠菜种植规模逐步扩大,既靠好的市场行情,也靠好政策,“虞城县持续开展政策宣讲,鼓励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推动小田变大田,为我们开展规模化、专业化种植打基础、提信心。”
目前,虞城县由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种植的荠菜面积超过半数,逐步走上规模化、专业化发展轨道。
供需一体化
12月8日凌晨1点多,虞城县绿环速冻食品有限公司生产厂房内灯火通明,机器轰鸣。范存鹿指挥工人,把一块块1公斤重的标准荠菜冰砖从冷库运出,送至厂房,经过流水线解冻、清洗、挑拣后,再按照同样规格冻成冰砖,放回冷库。
为何这般?“虞城荠菜每年11月集中上市,新鲜荠菜比较容易腐烂,不易保存。我们就先将其简单漂烫、清洗,速冻成半成品冰砖后放在冷库。后续根据工厂产能分批解冻、精细处理,再次速冻为成品冰砖。等来了订单,再通过冷链运输等方式运送到下游食品企业。”范存鹿解释,绿环公司主要从事荠菜速冻、挑拣阶段的初加工,连接起上游的荠菜种植及下游的产品深加工。
“今年准备种多少、什么时候收多少、品质有啥新要求,都按范存鹿的要求来。他说一点,我就在日历上标记一点,标记完,2025年的种植订单和计划就基本确定下来了。”朱新伟说,这样方便绿环公司安排生产,也降低自身经营风险,“绿环公司为我们菜农提供种子、种植规范和技术指导,签订合同按订单价保底收购,还提供部分预付款。有了订单,销路稳定,我们也能放心扩大种植。”
目前,绿环公司已成为商丘市规模最大的速冻食品初加工企业,年加工速冻荠菜近2万吨,年产值上亿元。
销路扩大化
“这种速冻荠菜块是我们公司研发的重点产品,只有不断适应消费者需求,持续推出有特色、高质量的新产品,才能不断打开市场、拓宽销路。”在刘集乡刘皮村的豫兴源荠菜加工车间里,公司负责人李闯说。近几年,该公司荠菜类速冻食品的市场销售额年均增长5%以上,目前年产荠菜类速冻食品达1.5万吨,带动虞城县等地荠菜种植规模、采购量逐年攀升。
“我们定期组织荠菜种植大户、初加工企业到三全食品公司等下游企业参观调研,了解其生产需求。同时,鼓励下游企业在虞城县建立加工生产基地,推动全产业链深化合作。”县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蒋茂申说。
近年来,虞城县大力培育乡村电商人才,电商从业人员有2万余人,已建成1个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和485个乡、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对乡村干部全面开展电商技能培训,“推动线上线下联动,带动荠菜等特色农产品销售。”
发展电商直播,物流畅通是基础。2021年11月,商丘市入选“十四五”首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虞城县借助位于河南省、山东省、安徽省三省接合部、交通区位优势明显等条件,逐步建成现代物流体系,建成投用商丘电商物流产业园(一期)。从虞城县发往北京、天津、河北省和长三角地区的物流时间明显缩短,冷链运输成本大幅降低。
“物流新变化,拓宽了我们的线上销售渠道。”范存鹿说,绿环公司通过电商带货方式销售的速冻荠菜,近4年年均增长30%以上,去年销量达170吨。
创新科学化
“根据研究,荠菜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可以食药两用。”日前,记者走进位于虞城县界沟镇王桥村的增辉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生产车间,负责人冯小云正安排员工对荠菜原料进行切片,“合作社每年能消耗10吨左右的荠菜,用来生产中药饮片等。”
“通过政府积极对接,全县中药材行业每年能消耗荠菜约100吨,让一些品相不好但品质不差的荠菜也有了销路。”县农科所科技特派员赵学书说。
荠菜产业链提档升级,离不开科技创新。在河南农业大学科教园区实验温室里,栽培架上一层层无土栽培的荠菜,根系扎入水培管道的营养液中,生机盎然;每层荠菜上方安装有特制的LED补光灯,根据作物的生长需求定时补光。
“改良后的专用播种机,翻土的铲子更小,下种的管道更细。以往的播种机一天种30多亩,我的专用播种机能种70多亩。”利民镇西关村民王献伟说,每年9月前后,很多种植户都请他播种,忙上半个多月,能收入4万多元。
“让荠菜好吃又好卖,归根结底靠创新。我们将持续推动产品创新、研发创新以及来自生产一线的技术创新,不断提升荠菜产业规模和水平。”蒋茂申说,根据产业发展规划,预计到2027年,虞城县荠菜种植面积将接近14万亩,年总产量达到31万吨,全产业链产值突破50亿元。
来源:商丘日报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