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岸畔的循化县污水处理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河岸畔的循化县污水处理厂。
工作人员查看设备运行情况。记者 陈俊 谢梦茹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工作人员查看设备运行情况。记者 陈俊 谢梦茹 摄

黄河蜿蜒流淌,奔腾不息,流经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境域90多公里,孕育出这片土地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魅力。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循化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特色农业种植等产业,实现生态利民惠民为民。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黄河沿岸城乡垃圾污水问题逐渐凸显,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间的关系,成为循化县面临的重要课题。面对挑战,循化县主动出击,积极探索建立全程考核评价、建筑垃圾管理、生活垃圾清运、农村污水治理、环保宣传动员“五项机制”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持续补短板、强弱项、提质效、保成效,以创新举措绘就全新“生态答卷”,以高水平生态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在黄河沿岸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发展画卷。

抓垃圾管理“牛鼻子”,筑牢“绿色屏障”

进入寒冬,天气渐冷。12月3日,在循化县积石镇街头,光秃秃的树枝在寒风中略显萧瑟,垃圾收运车依旧如往常一样,沿着固定路线缓缓行驶,随着熟悉的音乐响起,街道两旁的商户纷纷出来倒垃圾。

在南环路撒佳苑农家菜门口,环卫工李加才旦熟练地将等待收集的生活垃圾有序放上垃圾车。随着垃圾被清运,街旁路面迅速恢复了干净整洁。

垃圾车司机杨七十五说:“我们每天都会按时运送县城的生活垃圾,一天要跑五六趟,确保所有垃圾都能被及时清运到第二垃圾填埋场。”

在杨七十五指引下,记者来到位于积石镇河北村的循化县第二生活垃圾填埋场,这里主要担负循化县城以及积石、街子、文都、清水等乡镇全部生活垃圾的处理填埋。

一车车垃圾被运送到这里有序填埋,填埋场负责人黎璋介绍:“在县第一生活垃圾填埋场库满停运后,第二生活垃圾填埋场于2018年正式启动运行,现在每天要处理70至80吨城乡生活垃圾。”

“垃圾处理虽然看似不起眼,却是关乎民生的关键所在,也是黄河大保护和生态环保的重大政治任务。”循化县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李晓明感慨地说,目前循化县水地空环境得到历史性、根本性、整体性改善,背后离不开“五项机制”的强力“护航”。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牢把握“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和“三个更加重要”战略地位,今年循化县探索建立了全程考核评价、建筑垃圾管理、生活垃圾清运、农村污水治理、环保宣传动员为内容的“五项机制”,推动生态环保向深里走往实里走。

李晓明补充到:“我们组建了一支由120余名环卫工组成的保洁队伍,负责全县道路、河道、公共场所等的垃圾清理和环境维护工作。并且通过‘网格化’管理模式,进一步强化垃圾清扫保洁。同时,通过落实‘门前三包’制度,引导群众常态化开展‘三清三改’,持续消除卫生盲区,让垃圾‘无死角’。”

在整治建筑垃圾方面,循化县同样不遗余力。秉持建机制、强监管、严执法相结合的原则,循化县定期开展多部门联合整治执法行动,全面提升城市建筑垃圾规范化管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一方面不断规范建筑垃圾运输市场,强化城管、住建部门的行业监管,集中处理建筑垃圾混堆乱放问题;另一方面,因地制宜在主城区设立一处建筑垃圾临时堆存点,在各乡镇划定一处集中堆放处,有效整治建筑垃圾处置乱象。此外,还积极谋划建筑垃圾再生利用项目,以减少环境污染。

作为牵动“五项机制”的关键环节,生活垃圾清运和建筑垃圾管理机制只是“五项机制”中的两项内容。也正是两项机制的有效运行,使得当地成功实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建筑垃圾规范处置,城乡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为黄河沿岸生态构筑起一道坚固的“绿色屏障”。

 建污水处理“矩阵”,守护黄河水质

今年以来,循化县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为契机,以“五项机制”为核心,扎实推进黄河沿岸城乡垃圾污水整治提升专项行动,全面整治城乡生活污水领域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切实改善黄河沿岸生态环境质量。

走进循化县第二生活垃圾填埋场,道路右侧的渗滤液处理设施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处理机房内,只见工作人员马青明正专注地检查各项仪器运行状况。“今年我们正式建设填埋场渗滤液(垃圾产生的污水)处理设施,将填埋场的垃圾废水有效收集处理,渗滤液达标后再进行排放,以此减少对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风险。”马青明说。

来到出水口,马青明打开水龙头,将处理后的水接入矿泉水瓶中,瓶中水质清澈见底。他自信地说:“经过多级过滤和除色除味处理,原本流入的‘黑水’都变成了透明干净的水。”

马青明指着电磁流量计上的数字笑着说:“自10月份整套处理设施试运行以来,目前已经实现了314m³垃圾废水的无污染处理,处理后的水全部用于绿化灌溉,实现了废水处理再利用。”

垃圾废水治理是循化县“五项机制”中的又一重要内容,循化县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韩颜琴告诉记者,通过建立农村污水治理机制,按照“科学规划、绿色发展、先易后难、梯次推进”原则,稳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目前已成功将53个村纳入污水管网,污水收集率34.4%,位居海东市首位。

在刚完成扩容改造的循化县污水处理厂,处理池内机器轰鸣、水声阵阵,污水经过一道道处理工序,在达到国家一级A标后实现有序排放。

韩颜琴说:“污水处理厂从2015年开始正常运营,在经历两次提标、扩建项目后,处理规模由每天0.5万吨提升至每天2万吨,通过不断优化处理工艺,逐步提高污水处理水平,目前循化县污水处理厂污水管网辐射的村镇污水处理率94%以上。”

目前,循化县沿黄河岸边共建有3个大型污水处理厂,加上各乡镇13个村级污水处理矩阵,构建起一张覆盖城乡的污水处理网络,有力推动了城乡污水治理有序开展。

同时,循化县还积极实施乡镇污水管网改造、排水防涝设施建设等项目,发挥农村污水治理机制引领作用,系统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和河道长效监管,极大改善周边水体环境,高质效保护黄河流域水质和城乡生态环境,强化统一治理,推动县域生态环境长效监管,让黄河实现“一江清水向东流”。

考核宣传齐“发力”,助力绿色腾飞

空气质量优良率从2016年的65.8%升至92.8%;黄河出省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以上,城镇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达90%以上;累计完成国土绿化30533公顷,森林覆盖率40.1%……循化县递交出的这份亮丽生态答卷,离不开科学有效机制的强力支撑。

全程考核评价机制是“五项机制”的“龙头”,发挥着“指挥棒”的关键作用,从管理、调度、评价全过程落实高质量考核评价,构建起从县到各部门再到乡村的立体式管理网络,有力推动形成权责明确、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工作格局。

为确保各项机制能够落地生根,循化县专门成立了由上及下的工作领导小组,实行村干部、村级保洁员、生态管护员“首问责任”制度,制定并实行日常考核与绩效工作挂钩的管理办法,打通基层环境治理“最后一公里”,明确基层一线人员的岗位职责,全面曝光典型环境问题案例。

与此同时,循化县加大生态环保宣传力度,建立环保宣传动员机制,健全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长效机制,积极动员引导广大群众成为生态环保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见证者和受益者。

此外,通过组建义务监督队、开展主题党日、划分党员责任区等方式,充分动员基层组织力量,激发全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主动意识,有力推动集镇环境治理工作,形成干群齐心协力的良好局面。

全程考核评价的刚性约束与环保宣传动员的柔性引导“双翼齐飞”,进一步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质增效。如今,循化县探索建立的“五项机制”正持续推动生态环保走深走实,全县上下齐心协力,勇担黄河沿岸生态环境治理重任,共同守护母亲河生态健康。

在“五项机制”有力推动下,循化县扎实推进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目前已全面整改完成40件信访案件,剩余4个个性问题正在有序整改中。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循化县委书记曹良泰表示:“我们始终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升到事关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高度,将县域内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的水环境治理和水污染防治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坚持以高水平生态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让百姓充分享受绿色生态带来的舒适生活。”

城,伴河而生,因河而兴,河流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循化县地处黄河上游,对保障下游居民用水质量,提升黄河流域水资源环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此,我们从全域进行谋划,坚持水里问题岸上治、岸上问题综合治,全力打好黄河沿岸生态环境治理保护组合拳,确保‘河清海晏’,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循化力量。”曹良泰坚定地说,水与城共生共荣,治水一头连着生态环境,一头连着美好生活。在未来的发展征程中,循化县将继续深化“五项机制”,沿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奋勇前行,让黄河之畔的这片土地绽放出更加耀眼的生态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