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中提到过:"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按照古话说,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不求回报,为了孩子的成长呕心沥血,甘愿付出自己的一切。
父母搀扶着孩子走过人生的前半部分,为他们苦心孤诣地谋划一切,父母之爱是最无私的爱。
但是万事皆有例外,有的人父母缘浅,享受不到父母疼爱的幸福。甚至父母眼中财帛大于自己的孩子,财帛动人心,君子爱财也要取之有道,为了钱财而伤害自己的亲人,只会让周围的人敬而远之,被社会抛弃。
有这样一位母亲,为了钱财两次狠心地送自己女儿进精神病院,30万真的比自己十月怀胎的女儿重要吗?她逼得自己的女儿不得不削发出家,与尘世斩断了联系,午夜梦回,不知道她是否也后悔过。
深陷痛苦泥淖的女儿,名叫邹宜均,是家中四个孩子里年纪最小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她受到了父母的疼爱,反而让她成为了被忽视的透明人。
盖因她的母亲并没有真与新社会接轨,还存在重男轻女的思想,并不喜欢自己的两个女儿。
母亲对两个儿子有求必应,甚至为了儿子愿意压榨女儿身上的价值。
邹宜均本人生如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她并没有受到母亲的影响,变得怨天尤人。
她只知道父母养育四个孩子不易,她不愿意给父母更多的压力。她要好好努力,争取出人头地,未来能够回报自己的父母,以改变母亲重男轻女的旧思想。
她也确实出色地完成了自己人生的重要一步,以优异的成绩被华南师范大学录取了。这时的她完全可以凭借自己考取的重点大学,迈上命运的另一个台阶,她的命运也将会迎来第一个转折点。
邹宜均父母是典型的大家长,不允许孩子的任何忤逆,在家里说一不二。尽管孩童时期她曾遭受父母的不待见,或者干脆是冷暴力,她的内心还是极度渴望父母的爱。
为人孝顺的她特地选择了留在深圳,一来是可以时时关注父母的情况,二来也是想证明给父母看自己不比兄长差,以改变母亲对自己的态度。
命中有时终须有,命中无时莫强求,她的那份对父母之爱的执着也终究是其苦难人生的推手。父母的态度并没有随着她考上大学而改变。
心中苦闷的她无人可诉,所幸她少时曾看到过村子里的老人吃斋念佛,找到了自己心安之处。日常除了完成自己的学业,她做得最多的就是合法宣传佛学,让更多人了解佛学的奥义。
由于她对佛学的渐渐深入,她本就纯善的心灵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地做起好人好事,她相信自己坎坷的父母之缘终会改变。
改变尚未到来,却给她带来了一个噩耗。
2006年,邹宜均的父亲病重,久治不好,面对男朋友的心切和父亲最后的期望,无奈之下,她只得草草嫁给自己的丈夫,以求给病中的父亲冲喜。
谁能料想,婚后十几天她的父亲就去世了,而费尽心思求娶她的丈夫也没有好好珍惜她,两人经常发生口角,邹宜均受不了争吵,结束了仅维持47天的婚姻。
离异后,邹宜均的丈夫给了她30万的补偿金,这补偿金也给她带来了不少苦难。据邹宜均的家人说,她因为受不了父亲的离世以及婚姻的破裂,经常闹自杀,甚至2005年曾接受过专业的心理咨询。
2006年,邹宜均随二哥给父亲扫墓,然而她的苦难也悄然而至,一群自称是公安的陌生人,将她挟持,不顾她的意愿,捆住她进了精神病院。
医生也根据她的家人的病情陈述,诊断她为"双向情感障碍"。已经被钱财迷住双眼的到家人,像对付敌人一样,想出了五花八门的方式。
他们不仅仅签署了心理医院委托治疗书,更是特别写了一份书面声明,要求在治疗期间,除了邹宜均母亲、大姐、二哥以外的任何人不得会见、探望、联系患者。
并且在邹宜均不需要特别看护的情况下,她的家人提出了24小时的看护,不惜多花上一笔钱。
还断绝了邹宜均和外界通讯的可能。为了钱,他们真是做了万全的准备,将"毕生的智慧"都用在了至亲身上,真是讽刺,不劳而获的钱他们心里不愧疚吗?
邹宜均在医院不仅人生自由受到了限制,而且还要被迫吃药,甚至还遭受过电击治疗的威胁。面对艰难的境遇,她从未放弃求救,终于找到了机会,向律师黄雪涛求救。
黄雪涛带着邹宜均曾签署的《授权委托书》,要求探望邹宜均。但是精神病院单方面宣告该文件无效。
这件事很快被告知了邹宜均的家人,邹宜均的二哥厚颜无耻地要求她签下感谢信,感谢家人送她进精神病院,并撤销入院前对黄雪涛律师的委托。
2007年,邹宜均终于在朋友的帮助下逃离精神病院,并联系上了黄雪涛律师。
2009年,双方闹上了法庭。心怀善意的邹宜均只提出1万元的精神赔偿,并要求赔礼道歉,其目的不过就是希望法律给予一个明确的判决。
结束邹宜均在精神病院限制自由,遭受恐吓的日子。其次也是为了消除她被送进精神病院的不良社会影响。许是心虚或者知道败局已定,邹宜均的家人并没有到场。
其实在邹宜均父亲去世前嘱咐家里把房子留给她,她的母亲已经心生不满,她主张把房子给儿子。
在丈夫离婚得到了30万元更是成了导火线,邹宜均就被贪婪的母亲以多次自杀的名义送到了精神病院。好不容易出院,她的母亲又怕她要求还钱,才急不可待地再次送她进了精神病院。
邹宜均的母亲仗着自己女儿心中对爱的向往,一次次压榨自己的女儿,做出了不配为人母的行为。
在2007年到2009年期间,邹宜均剃度出家,一直在从事佛法推广和公益事业,做到了自渡。
邹宜均心怀善意,即使没得到母亲的善待,遭到多年的迫害,也不过是为了逃离精神病院,万般无奈之下才与家人法庭相见,她付出那么多打的这场官司也不是为了惩罚自己的家人,不过是对自己的保护。
她心肠柔软,满怀善意,但是给她的回报尽是赤裸的人性。
最终她对家人的期盼,在背叛欺骗中被消磨,痛苦之下,她投入了佛的怀抱,远离这样的家人,给自己留一片净土,吃斋念佛,常做善事,以求来生,大概对于她来说也是最好的选择。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