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6月,刚满17岁的安徽南陵少年李家发参加了志愿军,被分配到第六十七军一九九师五九五团一营一连当战士。他主动拜老战士为师,刻苦钻研射击技术,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就成为团里有名的“特等射手”。
同年8月6日,部队开赴金城前线执行作战任务。李家发所在六班担任前沿防御,班里组织了狙击小组,李家发这个“特等射手”有了用武之地,射杀了不少敌人。
没过多久,上级给李家发交代了新的任务,让他担任排长的临时通信员。他心里虽然对前沿阵地有些恋恋不舍,可还是愉快地接受了任务。
通信员的主要任务是负责每天向玉女峰的前沿班送信,途中要通过敌人的炮火封锁区。
李家发仔细地观察敌人炮击的时间和地段,摸索规律,灵活地利用地形地物,总是能出色地完成任务。排长和战友们非常喜欢他,大家又给他一项新的荣誉——“铁腿通信员”。
抗美援朝的第三个春天来到了。李家发所在的一连接受了主攻轿岩山西峰的战斗任务。
1953年7月13日21时,夏季进攻战役在金城前线20余公里宽的正面全线展开。
随着志愿军炮火的延伸,嘹亮的冲锋号吹响了。“冲啊!”战士们一跃而起。敌人的照明弹一排排挂满天空,照得阵地亮如白天。
部队一开始进展相当快,转眼就冲到山包下,战士们顺着鱼脊形山梁往上插进。然而前面两道铁丝网挡住了冲锋的道路。
“我去炸掉它!”李家发向排长主动请缨。
排长一挥手,李家发一个翻滚动作冲出去,迅速接近了铁丝网。随着两声巨响,铁丝网炸开了。部队沿着李家发炸开的路,一气冲到土棱坎,眼看就要接近116高地了。
突然,高地上敌人的机枪响了。一道道火舌直射过来,战士们被压在土棱坎下。一个战士冲上去,炸掉最近的一个小地堡后牺牲了。
山包中央有一个很大的地堡,火力依然挡着志愿军前进的道路。接着去爆破的战士负了重伤。
目睹敌人机枪疯狂地扫射,看着相继负伤、牺牲的战友,李家发再也按捺不住心头的怒火,他再次请求前去爆破。
在机枪的掩护下,李家发带着两颗外面绑着炸药的手榴弹冲了出去。他巧妙地避开敌人的正面火力,从右侧向地堡迂回接近。
猛然间,从地堡右边射来一棱子弹,李家发的左腿负伤了。他卧倒在一个泥泽中,朝枪响的地方望去,看清前面是个连环堡。不拔掉左边那个“小钉子”,就很难拔掉中间的“大钉子”。李家发拖着受伤的左腿向小地堡接近。
又一发炮弹在李家发附近爆炸,他右腿也负了伤。李家发拖着两条受伤的腿,每前进一步,都得忍受钻心的剧痛。他咬紧牙关,顽强地接近敌人。终于靠近了左侧地堡。
李家发欠起身子,猛一使劲,一颗手榴弹投进了地堡。正中那个大地堡还在疯狂地射击,密集的子弹像一道火墙。战士们伏在被敌人火力封锁的沟坎里,紧张地注视着李家发的动作,焦急地等待他爆破成功。
借着敌人悬在空中的照明弹,只见李家发拖着受伤的身体,一点一点地向圆形大地堡挪动。30米、20米,离地堡只有10米了,李家发猛地挺起身,举起手中的炸药手榴弹,向喷吐着火舌的大地堡射口投了进去,一声巨响,大地堡的几挺机枪成了哑巴。
“冲啊!”战士们立刻从泥泞里跃起来,喊着杀声向前猛冲。突然,大地堡里一挺重机枪又咆哮起来,子弹成扇面向外喷吐,冲击部队又被压在火网下。
指挥所督促一连迅速前进的信号弹,一个接一个升向天空。每个战士都知道,大部队正在等待他们拿下轿岩山主峰,好从山下通过,杀向南方。
李家发的弹药已经打完了,再不能等待了。战士们勇敢地发起冲锋,但马上又被压下来。再上,又被压下来。指导员组织人从两侧爆破,也都倒在半路上。
在这万分紧急的时刻,大地堡前突然响起激动人心的一声:“同志们,冲啊!”刚才还象猛兽一样疯狂咆哮的敌机枪,顷刻间竟无声无息了。
原来,已经身负重伤的李家发竟以惊人的毅力爬到敌人大地堡前,用自己的胸膛扑到敌人的射击口上,挡住了敌人疯狂射出来的子弹!19岁的李家发就此壮烈牺牲。
当战友们冲上来的时候,只见李家发的双手仍然紧紧地抓住碉堡上的泥上,半睁着眼睛注视着轿岩山主峰。
战士们悲愤万分,齐声高呼:“为李家发报仇!”一连犹如一把锐利的尖刀,插向轿岩山主峰,终于攻克了这一要塞。
志愿军领导机关为表彰李家发的英雄事迹,为他追记特等功,并授予“一级战斗英雄”、“黄继光式英雄”的光荣称号。友邦也授予他一级国旗勋章和金星勋章。
作为一名17岁参军、19岁牺牲的年轻战士,能获得如此之多、如此之高的荣誉,这样的成就在我军历史上是颇为罕见的。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