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家生态市、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到全国首批“净塑城市”、2023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全球城市生态修复模范市,近年来,江苏省扬州市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绿色发展不断提速,绿意盎然、生机勃发的生态宜居时代新篇章正在书写。

守护城市的“生物朋友”

不久前,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正式公布“2024年优秀环境公共关系示范案例”名单,《一座城的倾心守护,人与鹳的“双向奔赴”——扬州东方白鹳保护实例》成功入选,展现了扬州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优异成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江苏治污攻坚微信公众号

近年来,扬州用实际行动,守护这座城市的“生物朋友”。高邮市界首镇大昌村,是最早发现东方白鹳筑巢的地方。为了更好地照顾东方白鹳,村民们“约法三章”:以东方白鹳鸟巢为半径,3.5公里范围内田间统一治虫,保证水源无污染;东方白鹳喜食鱼虾幼蟹,遭受损失的养殖户就多投蟹苗,让东方白鹳吃个够。

接力护鸟的“亲友团”越来越庞大:高邮市界首镇中心小学、高邮界首初中、周山镇实验小学等一批学校先后成立青少年候鸟志愿者组织,更有来自孟加拉国的一批外国友人,也加入了护鸟志愿队伍。

此外,扬州先后成立首支由驻扬央企组建的专业护鸟队,建立了江苏省首个、全国第二个“东方白鹳保护地”,出台实施国内首部东方白鹳保护地建设管理办法,并联合多方建立全省首个县级野生动物救助站,形成了“救治、喂养、研究、放飞、护飞”五位一体的工作流程。

从东方白鹳扩展到每一个扬州的“生物朋友”,范围更广的守护接力正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扬州在厚植生态底色基础上,持续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和评估,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增强公众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和参与度。扬州,拥有了一个日渐庞大的“生物朋友圈”。

绿色转型共筑绿色未来

扬州始终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今年,扬州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美丽扬州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到2025年,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推进,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扬州工信微信公众号

如今,扬州正加快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构建永续发展的“绿心地带”。被誉为“江苏绿心”的宝应县是一座没有燃煤电厂的县城,全县能源供给都来自“绿电”,风力发电机鳞次栉比,渔光互补光伏电板覆盖大片河塘湖泊。作为宝应县创新招商载体,“绿电厂房”可以为入驻项目配置屋顶光伏电组等绿色能源生产系统,既为项目提供更有竞争力的基础设施,也引导产业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

目前,宝应已在多个镇区启动“绿电厂房”建设,总占地面积达上千亩。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思路,宝应县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和资源利用结构调整优化,培育节能环保、生态循环等绿色低碳产业,逐步建立宝应特色生态产业体系。

绿色低碳是生产方式,更是生活方式。瘦西湖风景区内随处可见光伏路灯、光伏椅、光伏伞等诸多光伏储能产品。该景区加快探索建设全电气化碳中和生态景区,积极打造“零碳景区”示范样板。通过优化景区能源体系,实施电能代替、电气化改造等方式,推动景区用能方式向绿色、节能、低碳方向转变,预计景区一年可减少3500吨左右碳排放。

数智赋能生态环境监管

今年以来,扬州不断优化生态环境监管手段,借助在线监测、大数据监控、数据动态分析等科技手段,及时发现环境问题,为监管执法提供精准线索。

扬州市生态环境监控中心,大屏幕正实时显示着全市所有污染防控企业的实时状况。随着环境执法机构信息化水平快速提升,扬州先后建立了固定污染源末端、用电、视频监控系统,危废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国省控及网格站点数据系统等,这些系统积累了大量的执法数据,形成了庞大的数据库,成为环境执法监管者的“千里眼”和“顺风耳”,为非现场执法创造了条件。

今年以来,扬州市非现场执法数量1387次,占执法任务总数的27.2%,通过非现场线索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28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江苏治污攻坚

今年11月底,江苏省扬州环境监测中心与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合作研发的生态环境一体化智慧监管系统正式上线。与以往智慧监管系统不同的是,该系统依托先进的卫星遥感技术和AI智能识别技术,通过AI大脑能有效利用更多卫星的遥感数据,无论是黑臭水体的分布、范围、污染程度,还是人类的违规建设、非法排污、过度开发等行为,都能被及时监测与预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扬州发布

据了解,在今年五六月试运行期间,该系统已经成功识别了多起黑臭水体和人类干扰活动案例,精度很高。例如,在仪征及大运河周边,系统都精准捕捉到了类似问题,为相关部门提供了执法依据。

文/崔欣

资料来源:江苏生态环境微信公众号、江苏治污攻坚微信公众号、扬州日报、扬州工信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