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润民
2025年,全球石油供给可能出现一定程度过剩,但出现年度平均供给过剩达到100万桶/天的概率很低,甚至几乎不可能。
国际能源署(IEA)在最新发布的2024年11月石油市场报告中称,即使欧佩克+维持现有产量政策,明年全球石油供给过剩依然超过100万桶/天。
以天计的石油供给过剩几乎不被统计,以周、月计的石油供给过剩影响时效短暂、程度有限,而以年计的全球石油供给过剩却非同小可,不容忽视。
“100万桶/天的供给过剩”,是一个什么概念呢?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统计数据显示,2003—2023年的21年,年度平均过剩最高的5年依次是2020年、2015年、2005年、2004年和2016年,平均供给过剩分别为194万桶/天、137万桶/天、97万桶/天、79万桶/天和78万桶/天。这些年可以称得上“显著过剩”甚至“严重过剩”,对全球石油行业的稳定发展产生了显著甚至严重冲击。
以年度平均过剩超过100万桶/天的2015年和2020年为例,具有以下特点。
2015年的严重过剩,主要源于2015年之前的国际原油价格走势和产能建设投资增长。从2004年至2014年,国际原油价格经历了一个持续上涨和高位运行阶段,各大机构对全球石油需求增长的预期普遍较高,全球石油上游勘探开发投资持续高涨,新建了大量石油产能项目,逐渐形成有效供给。而实际需求没有跟上市场预期的需求增长步伐,没有跟上新建产能形成的有效供给持续增长的步伐,一时间出现了显著的供给过剩。但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大幅持续下行,即使欧佩克+没有启动限产协议,2016年2月,Brent原油现货月度平均价格跌至了32.18美元/桶,全球石油供给由过剩转变成了去库存的供给缺口96万桶/天,2016年全年平均过剩规模降至了78万桶/天。
2020年的“天量”过剩,则源于疫情的暴发。2020年,疫情在全球蔓延,人类生产活动和生活出行受到了严格限制,全球石油消费受到了巨大冲击。2020年1月—2024年4月,全球石油消费连续下降,最低降至8250万桶/天;2020年4月相对于2019年4月下降了1784万桶/天,降幅高达17.78%。
由此可见,2015年的供给过剩属于超预期的结果,2020年属于人类正常活动之外的突发性事件的结果。
2025年,全球石油供给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过剩,但出现年度平均供给过剩达到100万桶/天的概率很低,甚至几乎不可能。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市场的自我调节将发挥重大作用。即使如2015年、2016年,新建产能大量形成有效供给,在欧佩克及其盟友未做出反应的情况下,随着全球石油库存的快速持续上升,国际原油价格做出了最迅捷的反应,持续大幅下行,抑制了产能供给,促进了消费需求,扭转了供给过剩的局面。二是国际能源署预期供给严重过剩,必然会给欧佩克+的石油出口国强力警示。欧佩克及其盟友应会提前做好应对预案,在全球供需状况基本可控的前提下实施减产政策维持全球石油供给相对平衡。
当然,国际能源署预期的非欧佩克+国家的石油产量增长,能否如期足量兑现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非常明显的是,美国的石油产量对原油价格十分敏感,2016年和2020年国际原油价格位于阶段性低谷时,美国境内的石油产量降至了阶段性低点,且美国石油产量已经处于高位。美国页岩油关井油价和盈亏平衡油价均有明显上升,意味着美国产量增长需要一个相对更高的原油价格水平。这必然对2025年的全球石油供给过剩产生重大的抑制作用。
在经济领域,对于具有显著破坏力的事件,只要在预期之中发生的概率很低。这是人类智慧的必然结果。
热门跟贴